首頁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六編(二)0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六編淨土資糧:信、願、行 第十六章信門 第二節淨宗六信,理事圓融 六、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現前介爾一念之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③ 信理即以法界為理,法界亦即實相、真心、如來藏。蕅益大師诠釋吾人心性一真法界的全體大用。從體起用,寂照不二,深顯淨宗深層次的理體,具足華嚴四法界,茲分述如下。 1.理法界:一念心性即是真如自性,即是法界理體。一切萬法皆吾心體,非離萬法別有心體,距此土十萬億剎土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無量事境,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微小,體即法界,本來廣大周遍,實無有外。理體赅攝相用,西方淨土種種莊嚴事相、種種神通妙用,俱歸理法界。 2.事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教主阿彌陀佛與菩薩聲聞聖眾,皆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所現之影。心性如鏡如水,西方淨土如鏡中水中所現的影像。森羅萬象與寂然心體不即不離,能現所現,純是真心,影雖多種,同為實相。《華嚴經》中,善財童子於住林城參解脫長者。長者介紹自己所成就的“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雲:“見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解脫長者的修證境界體現事法界的本質內涵,離一切相,成一切相,雖然如夢如幻,但也不壞夢幻境界,自性本具的事法界不可思議。 3.理事無礙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顯,事相有生滅差別,理體無生滅差別。一切眾生顛倒妄想,全是諸佛法身。依性德而起修德,修德的全體即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西方極樂世界一毛一塵,種種莊嚴,當體即是阿彌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西方淨土無量莊嚴悉具“托事顯法、住相證果”之妙用。 4.事事無礙法界:吾人常住真心,湛寂光明,遍周塵塵剎剎,亦遍於西方淨土中,娑婆眾生,雖迷惑顛倒,然一念至誠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寶池已萌蓮種。臨命終時,不經中陰,淨土蓮華忽然在身。證知凡夫心性遍入極樂淨土。諸往生者生凡聖同居土,即圓生上三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證知心性亦遍極樂世界四土,只是隨其斷惑程度所見的境界有差異。同樣,阿彌陀佛的淨心以光明作載體,普周十方無量世界,滲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佛心眾生心,如大圓鏡與摩尼珠,互滲互攝。諸佛心內眾生,塵塵都是極樂世界;眾生心內諸佛,念念證真。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未舉念時,早已成就;才舉此念,即便圓成。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相遍滿,重重交相融攝。不相妨礙,事事無礙法界,何可思議,於此信入,方為深信。 信事信理同時具足,堪稱淨宗之正信深信,難能可貴,極為稀有。大多數信眾,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有的信理而不肯信事。蓮池大師評判這兩類人的得失雲:‘奈何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執理而遺事,比貧土獲豪家之券。然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①執理不信事的人,談玄說妙,自以為高明,埋頭研究經論,不真修實干,到臨命終時,手忙腳亂,業力牽隨依舊輪轉,故反而不如僅能信事,颛蒙念佛得以往生者。淨業行人於斯應深加警覺。 上述六信三對范疇,既具內在的鉤鎖關連,又有相對獨立性。從六信的次第看,信自是淨業修持的先決前提,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即是人人本具妙明真心的另外一種表述方式,信自為信他提供支點,深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實存,順從釋迦本師的教誨與十方諸佛的證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了他即自,自他不二,淨土乃唯心之淨土,實有可到之地;彌陀乃自性之彌陀,實有可見之人。彼土之他佛,即是自佛。證知,自佛與他佛、自力與他力、因心與果覺的和諧統一,是淨宗區別於其他法門乃至世界其他宗教的基本特質。 信因信果,便自然止惡修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與通途法門共有的因果。而淨宗妙因妙果亦體現為:初則以信願持名為因,帶業往生淨土,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為果。繼則以念佛為因,成佛為果。念佛往生,即是“行超普賢登彼岸”。 信事信理相輔相成,知曉淨宗奧理,能增進對淨土事相的信心,由信事策發念佛行持,亦能增上對淨宗義理的悟解。淨宗之妙在於不必求解,即可下手修持;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而佛心;老實念佛,久久自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淨土法門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如馬鳴、龍樹、智者、永明等奉持淨宗法門,深得法益;鈍根劣智乃至五逆十惡之流老實念佛,亦能獲得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淨土的成就。 六信中能信部分,老實念佛即可往生;若能六信具足,功德尤顯殊勝,往生品位增高。淨業行人應首先透過信關,信根深植,信力勃發,決定往生。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五回)(第10集)
下一篇: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34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