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三、結不還是本心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言八種塵緣之可還者。既自然非汝。則此見精明性。不容汝有所還者。非是汝之本元心地而是誰哉。此心不可思議。故本妙。此心能見八種。故本明。此心不是八種。故本淨。而今汝自迷悶。反不敢認為本元心地。所以喪本受輪。枉漂溺於生死海也。大似演若迷頭認影。豈不深可憐愍。
癸六、約周遍顯見性非物二。初示無差別義。二示無大小義。交光於此分作二番。或復於此分作三番。總因不知阿難問處著落。故於答處自多鹵莽。而分作三番者。尤為穿鑿可笑。子初、中二。初問。二答。丑、今初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雲何得知是我真性。
⊙須知阿難此時。仍未全捨緣心。所以聽佛法音。不能直下反觀自性。卻於法音之上。變成一段昭昭靈靈光景現在目前。喚作見性。所以不敢謂是我之真性。不知設有昭昭靈靈一段光景。便是物件而非見性矣。故佛以非物破之。
丑二、答中三。初約迷悟明無差而差。二約自他明差而無差。三正示見性非物。寅、今初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禅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阿那律。此雲無貧。天眼第一。徹見大千。故觀閻浮如掌果也。庵摩羅。此方所無。或翻難分別。以生熟難分故。此段文意。為顯見性惟一。迷悟天殊。然迷悟雖殊。見性無二。洞視分寸之見性。即是窮盡國土之見性。譬如一星之火。便可燎原。無奈眾生自局****。而此見性。的是各各自具之真性也。
寅二、約自他明差而無差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汝應於此分別自他。今吾將汝擇於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象。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鹹物非汝。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分別自他者。物是他而非自。見是自而非物也。極汝見源者。且就彼之見精分量邊際而言之也。此段文意。正顯種種有差別者。是物是他。清淨見精無差別者。非物非他。即真汝性。所以酬其雲何得知是我真性之問也。
寅三、正示見性非物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雲何非汝。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體性紛雜。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見性周遍。非汝而誰。雲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此正懸知阿難意中。誤認昭昭靈靈之物以為見性。故蹑而破之也。文有三節。初若見是物下。以見既是物。物應可見破之。次又則汝今下。以見既是物。物亦能見破之。三阿難若汝見時下。雙承二義。結屬當人也。初文意者。若使此見。不是汝性而是一物者。則汝之見。既是一物。佛之見。亦是一物。而汝亦可見佛之見矣。又汝若但以與佛同見前物者。即名為見佛之見。則佛見時。既見佛見之處。佛不見時。何不亦見佛不見之處乎。蓋彼既謬謂見是一物。則佛放出此一物時。見其放在眼前。佛收拾此一物時。亦當見其收拾在一處也。又若妄謂見有一個佛不見處。此則但是汝不見處。自然非彼如來分中不見之相矣。豈可以汝妄心中所想不見之相。謂是如來不見之相哉。如此展轉破竟。方結示雲。若汝實不見佛不見之地。則此見性。自然不是昭昭靈靈之一物。雲何而非汝性耶。次文意者。又若妄計見是一物。則物亦當能見。是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物體見性。紛然雜亂。不知誰能誰所。誰自誰他。誰為正報。誰為依報。破壞世谛法相。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又豈有是理哉。此繇阿難全迷見性。認作一物。故得以此破之。若達一切惟心。則境智互照。便成四句法門。深顯第一義谛。而世谛法相仍無破壞矣。第三文者。承上破竟。方正結雲。阿難。若汝見時。但是汝見而非佛見。則見性周遍。非汝之真性而更屬誰。雲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本在汝。而不以為真。反取我言以求實。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