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旭大師:楞嚴經文句18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18

  智旭大師著

  子三、領悟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捨生趣生。且約破於外道斷見而言之也。又復應知。正生滅中。性不生滅。而此不生滅性。即舉全體而捨生趣生。已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妙。否則仍是一分無常一分常矣。

  癸四、約垂手顯見性無減二。初疑問。二示答。子、今初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

  ⊙如來所指元無生滅。乃是見聞之性。喻如大海全體。阿難所計見聞之用。依舊局在身中。喻如大海一漚。先須知此問端下落。方知下文答在問處。

  子二、示答二。初順世立喻。二正以法合。丑、今初

  即時如來垂金色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今見我母陀羅手為正為倒。阿難言。世間眾生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佛告阿難。若世間人以此為倒。即世間人將何為正。阿難言。如來豎臂。兜羅綿手上指於空。則名為正。佛即豎臂。告阿難言。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諸世間人一倍瞻視。

  ⊙此先立同喻以為法說張本也。舊注喚正為倒。喚倒為正。先與世人苦诤一番。全無道理。又與下文法合之處毫不相應。極為不通。交光破之甚快。蓋阿難與佛。俱惟順於世間。但取臂之雖倒不失。人所易明。心之雖倒不失。人所難曉。以易例難而已。若此顛倒等者。意謂均此一手臂也。上指則名為正。何曾增一絲毫。下指便名為倒。亦何曾減一絲毫。不過是首尾相換而已。此乃世間人一倍瞻視。極其明白者也。故下文即以法合。文理俱暢矣。母陀羅手。此雲印手。一倍。猶言明白更加明白。

  丑二、正以法合三。初直舉法合。二敕令谛觀。三備明倒因。寅、今初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號性顛倒。

  ⊙承上而言。手既如此。則知汝身佛身。亦可以比類發明矣。如來之身名正遍知者。譬如手雖無增。但上指於空。則頭是頭。尾是尾。舉世皆以為正也。汝等之身號性顛倒者。譬如手雖無減。但垂臂下指。則頭作尾。尾作頭。舉世皆以為倒也。此但直爾法合。未出所以顛倒之相。故下文且令谛觀。

  寅二、敕令谛觀

  隨汝谛觀汝身佛身。稱顛倒者。名字何處號為顛倒。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燵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

  ⊙手之顛倒易知。身之顛倒難見。所以敕令谛觀。意欲其恍然自悟。而積迷既久。故不知也。

  寅三、備明倒因又二。初示無倒性。二示顛倒相。卯、今初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海潮音者。應機而發。猶如大海潮不失限。又其音圓遍。猶如海潮普遍圓滿也。此是第二番徹底顯性之文。以阿難不達現前一念見聞之性。本自豎窮橫遍。量若虛空。亦無虛空之相。而固認藐爾身心。不知身心。但是心中所現之物。非能現也。故今直指之曰。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惟是汝今現前一念見聞之心所現。汝所謂身。汝所謂心。皆此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之物耳。以吾人現前一念見聞之性。離名絕相。故曰妙。洞徹虛靈。故曰明。體無偽妄。故曰真。性無雜染。故曰精。合此四義不可思議。故曰妙心也。色。即十一色法。心。即八識心王。諸緣。即所謂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生等。心所使。即五十一心所法。諸所緣法。即二十四種不相應行。乃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也。此等諸法。皆唯現前一念見聞之心所現。此現前一念見聞之心。即是妙明真精妙心。非同阿難等惑在身內昏擾擾相之心也。達此現前一念見聞之心無法不現。則首是首。尾是尾。如手上指。雖無所增。舉世皆以為正。此如來之身所以為正遍知也。

  卯二、示顛倒相

  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謂此現前見聞心性。不假修證。故名本妙。寂而常照。故名圓妙明心。照而常寂。故名寶明妙性。只今現現成成。無余無欠。雲何汝等不肯體認。乃觌面而遺失之。反於此本悟體中。僅僅認取一點****。遂將此本覺性海。晦昧而成頑空。於空昧中。結暗而為幻色。以此幻色。夾雜****妄想。隨所想相。以之為身。聚集妄想緣氣。於內搖蕩。趣逐外境而奔馳騰逸。喚此昏擾擾相以為心性。而不知其實非心性也。一迷此以為心。則決定惑為色身之內。而不知此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我現前一念妙明真心中物也。昏擾擾相等者。迷妙明心。故舉體成昏。迷明妙性。故舉體擾擾。迷本妙心性。故舉體惑為色身之內。不知汝自妄認昏者為心。而現前圓妙明心元未嘗昏。汝自妄認擾者為心。而現前寶明妙性元未嘗擾。汝自妄認身內為心。而現前本妙心性元非在內。試詳味前文盲人見暗。乃至後文覺非眚中諸義。當自得之。譬如大海雖舉體成漚。而海體何曾減失。但上文如來所拈現前見性。正指大海全體。而阿難只今所計見聞必不生滅。仍復局在身中。正如一浮漚體。夫認一浮漚。已是****。目此一漚為全潮瀛渤。豈非迷中之迷。此正首尾倒置之甚。如我垂手向下。雖無所減。而舉世皆以為倒矣。豈不可憐愍哉。然認悟中迷。意稍難解。今更以兩義釋之。一約無始無明。二約現前觀照。一約無始者。本覺之體。名之曰悟。真如不守自性。不覺念起而有無明。名悟中迷。因明立所。自體轉成頑空相分。故言晦昧為空。覺明空昧相待生搖。便有風大。乃至四大等。具如第四卷中所明。故言結暗為色。妄想攬取少分四大以為自身。便有十二類生差別。故言想相為身。余皆可知。二約現前者。若一念觀智分明。則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觌體全彰。若之為悟。此時並無虛空四大身心等相可得。若一念失於觀照。即復舉體成迷。而空色身心。俄然幻現。所謂晦昧為空等也。又復應知。若無無始無明。則無現前一念。若離現前一念。亦別無無始無明。故此二義。只成一義。只要阿難大眾。識取現前見聞之性。不墮****而已。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一念相應一念佛。豈更有無始無明積聚處所。可追取而斷之耶。學者不可不知。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五編(四)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下一篇:慧律法師:開示錄30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