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此十念記數念佛,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谛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1]往來者,朋從[2]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3],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4]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正)復高邵麟書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注:

  [1]憧憧:往來不絕貌。《易•鹹》:“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2]朋從:同類相從。

  [3]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雲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楊炜章居士書》)

  [4]即:和融,不二,不離之義,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也。(《佛學大辭典》)

 

上一篇:黃念祖:未能一心,先求專念,未能不亂,先學成片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佛就是要轉妄歸真,過真實生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