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如何才能臨終見十方佛、隨願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純想即飛”:“純想”,就是沒有情,單單有這一個想。這個情,是屬陰的;這個想,就屬陽的。怎麼叫“純想”呢?就是專一了,就是一個想,沒有旁的念頭,也就是一種真誠。

  我們人,好像吃東西、飲酒、吸煙,一切一切,這都是由這個想。想要做這個事情,才有這個事情;想不做這個事情,就沒有這個事情。我想要吃好東西,就去買一點好東西來吃;想要穿一件好衣服,就買一件好衣服來穿;我想要飲酒,就去買一瓶白蘭地來飲一飲,或者中國那個竹葉青,又什麼茅台那種的,啊,那種酒,真好飲!最好的那高粱酒。我這一講,歡喜飲酒的人,也就會流口水了:“啊,真不錯的!”心裡就動彈了!

  歡喜抽煙的人,總想:啊,這個煙是不錯!什麼牌子的煙是好,心裡總想要用這個東西。遇著一個善知識,就叫他戒了,叫他戒煙,叫他不吃肉,叫他不飲酒。這個人也很聽話的,也不抽煙、也不飲酒、也不吃肉了。可是怎麼樣啊?因為總有個想,想著要抽煙、要喝酒、要吃肉的,於是在做夢的時候,就抽煙、又喝酒、又吃肉。為什麼?也就因為有這個想。在醒著時候,不去做了;做夢的時候,就大口酒、大口肉、又抽香煙,什麼都有了。

  一醒的時候,還是個夢,又後悔了:“唉,我已經戒了煙、戒了酒、戒了肉了,現在怎麼又吃這些東西呢?又用這個東西呢?”你說這個,這就由這個“想”來造成的。所以方才我說:“在病的時候,作不得主。”就在夢中的時候,也作不得主!這個都是的的確確的,這真是老老實實的道理。

  那麼“純想即飛”,“必生天上”:就那單單一個想,你若是想到極點了,就會飛了。飛到什麼地方去啊?等你命終的時候,就飛到天上,一定會生到天上去。

  “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假設你這個想,總在心裡頭,但你不想升天,你就想自己求一點智慧、求一點福報,心心念念總想這個福和慧。

  佛是福慧兩足,所以叫“兩足尊”。你就想:我也要修福,又要修慧。“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璎珞”,那個大笨象身上戴著一串璎珞珠,雖然它戴璎珞珠,這是好了,它有福,但是它沒有智慧。“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你單單求智慧,不修福報。求智慧怎麼樣啊?就學習經典、打坐,但是你也不做功德,不肯布施。你若想修福,怎麼樣呢?就在三寶面前要種福,每逢或者佛誕、菩薩誕辰,或者是你自己的誕辰,或者是有什麼特殊的情形,或者初一、十五,都應該做功德。

  我們佛教徒,在每逢佛、菩薩聖誕日的時候,都應該盡自己的能力來做功德。做功德,就是行布施。你在三寶面前來做功德,然後你才能有福;你若不做功德呢?就沒有福。如果你單單想要求開智慧,不修福、不求福,就“羅漢應供薄”,等你證阿羅漢果的時候,也沒有人供養你。為什麼?以前你不供養人家嘛!你不供養人,所以你成羅漢的時候,也沒有人供養你。所以你想要有人供養你,也就要先供養人。這就好像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樣的道理。所以他心裡想修福兼修慧,這都可以有了。

  “及與淨願”:或者你發一個淨願。什麼淨願呢?譬如說:“願生西方淨土中”,我願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都叫“淨願”。你或者願意生到東方,願意生到西方,願意生到什麼地方,這都叫淨願。

  “自然心開”:自然你心裡也就開悟了。

  “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見著十方佛、一切的淨土,你只要願意往哪個地方生去,就可以生到那個國土裡去。

  【編按】:以下是宣公上人一九七四年另一次補講,特此錄出。

  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假設這個中陰身,若是在飛心中走的,又有福報,又有智慧。

  及與淨願:或者你純想就生天,你要是有福有慧,就更好一點。你或者有淨願——淨願,就發願,願意生到那一個佛的國土去。

  自然心開:這時候,這個心自然就開朗了,就明白了。

  見十方佛、一切淨土:能以在臨終這個時候見十方佛,所有佛的淨土也都見了。

  隨願往生:你願意生到那一個佛國土,就生到那一個佛國土去了。

  ——一九七四年補講至此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上一篇:宣化上人:燒上你無價的心香,能熏惡成善
下一篇:聖嚴法師:工作壓力大沒有安全感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