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權:老子為孔子說出驚世秘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舉世芳華盡顯彰,

  登台定是瑞衣揚。

  平常艷俗妖無格,

  獨有心怡淡素妝。

  學習佛法之人,應該明白遠離貪欲貪求。必須學會懂得知足。

  人世間上的人為什麼會煩惱重重。有不少人經濟各方面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就是心不知足,經常與人攀比。感覺他人高樓大廈,擁有的多,享受的物質多好。自己一攀比,感覺比人差多了,生起了貪欲的心。

  本來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在這個時候,他繼續會挺而走險,為博取更大的利益,有時錯誤的投資,甚至走不正確的道路,做不正當的行業,造成破產,妻離子散,已經忘卻了當初安穩的生活,可以過日子,過得非常平淡安穩。

  安穩生活過久了會覺得乏味了,還是覺得應該擁有富貴才是最美好的。就是有了這樣的想法形成了貪欲。

  而不明白人世間如果是能夠安穩可過,就是有粗衣淡飯,已經足夠了,無必要追求太多。因為追求太多只會換來了各種各樣的煩惱,而不明白淡泊的修行正是最切要的。

  一個人的福報不是說如何去貪求就能求得。而必須是重於布施,重於積德,重於行善,時常不斷行之,福就大了。

  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斷,妙音充塞,法味盈空,放盡光明,照觸一切,常住妙理,遍滿虛空。

  所以修學佛法,能令自我自性中充滿無量的希望,充滿無量的圓滿。

  就象十方如來一樣,放盡光明,甚至能夠利益萬民,照觸一切,並且自身常住於妙理之中,遍滿虛空。這樣的榮華,這樣的充足,是來自於自性,是來自於智慧,有了智慧,自然有了福報。

  因此我們必須是在修好因果之中去落功夫。而不是向外攀緣的,以為我在外面如何不擇手段,乃至不正當、邪道的行業也敢去做。以為能夠這樣得到錢財,我就能移享受好了,而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挺而走險,造成了業力,業力來了得到的是不好的報應,而不是福報。

  唯有修行積福,才能處於歡樂以及富足。勿小看我們食的是粗茶淡飯。眾生可知要得到三餐都有著一碗粥食,是必須不墮惡道報,生於人間,才能得到這種福份。

  修行的人,切忌貪高、貪食、貪物質、貪錢財。

  經中曰:我無始來,六根內盲,三業昏暗,不見不聞,不知不覺,以是因緣,長流生死,經歷惡道,百千萬劫,求出無期。

  當歷生以來,從無始生死以來,六根眼耳鼻舌心意,造了無量惡業,只有貪嗔癡愚昧,而且自我不見不聞。看不見自我的缺點,看不見自我的業力。不知不覺,以是因緣,長劫以來的流轉生死,非常痛苦,經歷了三惡道,而百千萬劫,求出無期。要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在三惡道受了無量惡業的情況下,別說是一碗粥,就是一點的水都難以消受。因為人在三惡道之中不能得出,怎能得吃一滴水之福。

  所以要明白我們的心只有勤苦的修行,廣種福田,時常提起佛的名號,不間斷的提念,讓我們的心變成佛的心。我們的口,成為會念佛的口。我們的意,成為富有智慧的意識。才不會以後再墮三惡道之中。

  今始覺悟,今始解化。我要忏悔過去所有的業障,奉對諸佛,彌陀世尊,發露忏悔。當令我與法界眾生,三業六根,無始所作,現作當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若憶不憶,若識不識,若疑不疑,六根三業,淨無瑕累,所修善根,悉也清淨。

  能令我們心身清淨,我們的六根能夠清淨,掃除過去一切的惡業,淨而無半點瑕穢,願阿彌陀如來帶我們同生安養。

  而且當我們在佛祖的加提下得到了財富。我們會懂得利用所得財富輾轉再造福力,而不是財富積了又積,資產積了又積,樓房建了一幢又一幢,而還遠不滿足。

  到了那個時,當無常到來的時候,愛求往生極樂世界,根本內心就捨不了自我所得的一切,對娑婆世界太過於留戀了。在極度留戀娑婆世界的所有物質的情況下,如何能去往生極樂世界。

  修行大忌就是貪得太多,積得太多財富物質資產,而不甘施與眾生,施與貧苦之人,而形成了一個守財奴。

  本來有幸遇到了佛法,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能夠達遇佛法是最幸福的人。

  而當修行了佛道之後有了福報,反而貪著了人天福報,這樣就不對了,就是形成了一種業力,形成了障聖道。

  娑婆世界一切皆空,五蘊皆空,最終都是生滅法。就是盡管你擁有好多幢樓,百幾十年之後將會歸空。因而無必要去修這些畢竟歸空的假有財產,就是要為子孫留下一點福報,也必須是布施貧苦,廣種福田,去為他們積善積福,積給下一代,才是正確的。

  有時候積財給予子孫,他們會認為自己很富有,不需要任何的奮斗,會終日成為了一個浪蕩子,這樣反而會害了下一代的子孫。

  因而對下一代子孫必須去教育好他們,而且必須自我去教育他們能夠積善、積福、修行。教子積福修行,勝於送子萬金。

  而且有能力的情況下,就必須把將我之所得,為我們乃至子孫積下了福田,而且做他們一個榜樣,子孫反而會感覺上輩人留不多東西下來。我必須去奮斗,必須能夠勤儉治家,自我能夠發揮智慧,去創造幸福的人生,這才是我們必須去做的。

  故我們能淡泊人生,淡泊自我。有碗好吃就已經足夠了,無需貪求太多。

  要貪的是多修行,多做功德,這樣內心能夠非常清涼,非常安樂,也無所執著,對人生也看得透,念起佛來也能夠清心,讀誦佛的經書也能歡喜無比,把自我培養成為具大慈悲,能夠得生佛前,令無間重愆,纏身的惡疾,廣大的惡業,悉使消除。令我們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願佛加提,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

  明代憨山大師這樣說,他的《醒世歌》寫出: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煩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祖師為我等說出,我們為人處世必須忍辱、柔和做為妙方,安分守己,做事必須有良心,而且不要喧揚他人的過失。萬事都有一個忍耐力,做事都可以跟大家商量。

  從來硬怒弦先斷。也即是弓箭的弦太硬了,所以容易折斷。每見鋼刀口易傷。因為鋼刀非常鋒利,但是有時就易斷口。人之所以會惹禍,就是閒口舌。而且必須捨去狠心腸,要用善良的心去對待人生,對待大家。

  也無必要去爭誰是誰非,無必要去爭人我,彼此之間也無須論誰長誰短。因為世間上本來就是非常缺憾的。我們這幻化無常的身軀,都是無常的。雖然吃虧了,但是無所謂,退讓三分也無妨。能夠忍讓大家就是一種境界。

  因而我們必須懂得樸實的人生,切莫浮誇思想,只有用樸實厚道才能易於悟道,淡泊才能易於悟道。

  有一次,孔子對老子這樣說:我自以為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經的時間已經夠長久了,可是我為什麼把將先皇之道,周召之跡研究至很明白,去說服六國。可是,居然沒有一君王肯聽我所言,封一個官位給我,可令我為他服務。難道他們就這樣難以說服,道就那麼難懂嗎。

  老子對孔子說:幸哉,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你幸虧沒有遇到治世之君。你幸好他們沒封官給你,拜相入閣給你。你剛才所說的六經,是先皇的腳跡而已。是他們的遺跡,並不是先皇做事的緣由,做事的風格。所以他們的腳跡,他們的遺跡,不過是他們的鞋子印下去罷了。怎麼能和這雙鞋相比呢。當然更不是腳了。所以你找錯了方向。得道之人做什麼都是對的,失道之人做什麼錯的。

  在這裡老子對孔子以及我們後世的人,提醒了我們應該得到樸樸實實的腳,腳踏實地,而不是去尋覓腳跡,尋覓身外的鞋。為人處世做事切莫走錯方向。

  孔子聽老子這樣說之後,回家閉關三月,谷然大悟。

  因而我們必須明白做人必須腳踏實地,去證悟佛的道理,去明心見性。而不是在表面上尋覓浮誇的跡象,浮誇的鞋象。都是假的,無常的,唯有找到了真我,真如實性,才是真正的證悟佛道。

  故我等切莫忘記當初的誓言,我們是要修行為大眾,作大眾之榜樣,作眾生之榜樣。作子孫之榜樣。是要遠離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我們是要脫離幽冥世界,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的。

  ——摘自《佛言祖語4》老子為孔子說出驚世秘密

 

上一篇:宏圓法師:佛性的妙用
下一篇:惟賢長老: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個品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