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去寺院拜佛沒有拜全,佛會生我的氣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面對佛菩薩,拜是表示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拜多拜少,都是自願之事,全看自己的虔誠與發心。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淨與安詳,生起了莊嚴與寧靜,令人自然而然地想進入大殿,跟眾人一起禮佛、拜佛,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

  然而,去過寺院的人,大多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寺院裡的殿堂眾多,每個殿堂裡都有佛菩薩。

  對於初入佛門的人來說,能叫得出名字來的也就常見的幾尊。剩下的那些佛菩薩可能根本就不認識,這些佛菩薩數量實在太多。有些殿堂又位置偏僻不太好找,想全部拜一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樣就難免會產生一些疑問:去寺院拜佛,一定要把所有的佛菩薩都拜一遍嗎?如果拜不全,佛菩薩們會生氣嗎?

  慈悲之心

  首先,可以明確地回答,不管是否信佛之人,在寺廟裡拜佛因為拜不全而擔心佛菩薩生氣,都是大可不必的。

  因為佛菩薩是慈悲的,憐憫眾生,慈悲一切有情。如果因為誰拜得少,或者誰沒有拜全,就生氣了,那慈悲之心又在何處呢?如果佛菩薩真的這麼斤斤計較,我們還有必要虔誠地去信仰、禮拜嗎?

  佛菩薩是解脫的覺者,本不食人間煙火,並不需要任何人去禮拜和供養他們。如《金剛經》中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但為了教化眾生,方便眾生修行,他們慈悲示現,接受我們的供養和禮拜,是為我們提供一種修行的方便法門。以虔誠恭敬之心,禮拜供養諸佛菩薩,我們所付出的善念善行,都會播下善果的福報,為自己積累修行的資糧。

  恭敬之心

  我們拜佛、拜菩薩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求佛菩薩保佑,增長福報,免除災難,更多的是一種尊敬,是對覺者、對慈悲精神的一種虔誠和恭敬。佛是覺者,是比我們先開悟的前輩,拜佛是對佛的尊敬。

  菩薩慈悲,發願“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於有情眾生有慈悲之心,拜菩薩是對菩薩的尊敬,這發自內心的尊敬。

  尊敬他們覺悟圓滿的人格、自利利他的慈悲和精神,才是拜佛、拜菩薩的本意。

  正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尊敬那些品德高尚的前輩一樣,如有因緣條件,自然要去拜訪一番。沒辦法一一拜訪,他們自然也不會為此生氣。

  以恭敬之心,禮拜諸佛菩薩,從而升起我們的清淨心,緬懷或忏悔自己的過錯和罪業,時時關照自己,折服“我慢”之心,放下執著,降伏煩惱,開發我們本具的光明、智慧。

  善學之心

  我們一定要知道,在我們的靈魂深處,那最純潔、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本來就叫佛。

  人人都具有佛心自性,但在沒開發之前,我們根據自己因緣與福報的情況,會遇到不同的老師,他們以不同的方法來開發我們的潛能。

  在世俗學校中,會有各科老師來教我們不同的知識,學佛修行也一樣,每位佛菩薩都在扮演一位老師。

  比如彌勒佛教給我們歡喜和包容、文殊菩薩教給我們智慧、普賢菩薩交給我們實踐的精神、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慈悲、地藏菩薩教給我們願力——他為救度有情眾生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自己是修行的內因,而佛菩薩是外緣助力。

  我們禮拜佛菩薩,是拜自性真我,是對自己佛心自性的啟發,同時也應當發起向佛菩薩學習的心:不忘他的教誨,依照佛菩薩所說的去修行、實踐,學習他們的慈悲心、智慧心、喜捨心。這樣才是真正的拜佛,才能更好的運用佛法,領會佛法。

  發心

  所以我們面對佛菩薩,拜或者不拜、拜多或者拜少,都是自願之事,全看自己的虔誠與發心。拜是表示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不拜或者少拜,佛菩薩們也不會生氣。

  如果發心去寺院拜佛,若有因緣條件,盡量給自己留充足的時間,各個殿堂裡的佛菩薩,可一尊一尊拜過去。感受他們的願力和慈悲。對自己的修行來說,也是一次向佛學習的機會。

  若時間等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選擇拜一尊或幾尊佛菩薩,在禮拜時,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拜一佛即拜無量佛。

 

上一篇:命運如此奧妙,佛教是怎麼看的?
下一篇:今生能做夫妻,都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