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權:有一個妙法,能使家門大榮華吉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自古溫柔勝剛強,

  積善之門大吉昌。

  若是有人悟此行,

  猶如正渴遇瑤槳。

  自古以來,就是溫柔勝剛強。當性情溫柔時,就能慢心柔性,冷靜,智慧地去處理好每一件事。

  若是剛強之心,會敗壞好多事情。

  《地藏經》說到:南閻菩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在性格剛強的情況下,福就薄了。很難得到大眾的幫助,做什麼事很難成功的。唯有身心溫柔,才能超成諸事,也是修行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所以福者言柔,福者心柔,福者無脾。因此我們修學的人必須學會沒有脾氣,擁有本領,擁有道德力,這樣福報就大起來了。

  當一個人時常對其它人去耍脾氣的情況下,大家不久之後,就會產生反感而遠離之。當大家遠之離之。試問,那一個性格暴躁的人能夠得到福報嗎。

  要學會做一個:

  有智慧,無脾氣的人。

  有學識,無驕傲的人。

  這是學佛人必須懂得的一個道理。做到這樣,自身的福慧力會提高很多。

  佛祖在《法華經》中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

  我們應該以大慈悲為室,室就是室內,就是環境,我們去到每一處,都是用一個大慈大悲心去面對一切眾生。以柔和忍辱為衣服。衣者即是表相,表現出來任何的相都是柔言軟語。心柔性溫。而且有忍辱、忍讓的態度去對待所有的人,

  當一個人柔言軟語,身心柔軟。去到任何地方,面對任何人,對我們都能夠接受的,而且都能歡喜的接受,任何人對我們遇之即能生歡喜之心,也結到了好多的好人緣,也是對大家一種供養。

  正所謂:面上無嗔真供養。臉上沒有嗔恨的心,只有笑笑的面對大家,真誠地面對大家才是一種非常好的供養。當送了一些好的禮物給對方是一種供養。把將佛法講給對方聽也是一種供養。如果面帶笑容真誠的關心對方也是一種供養。

  佛祖教導我們這樣做:一切實語言,皆順一語,調和一切眾生,心無嗔無诤,一切法空智無緣,常生愛心,行順佛意,也順一切他人,以聖法語,教諸眾生,常行如心,發起善根。

  佛這樣說:一切實語言。也即是誠實的語言。所有對待一切人,我們所講的都是真誠如實的語言。何為實語言,即是能令眾生悟於聖道的語言,第一義智的語言,能夠了生脫死的語言,就是實語言。

  皆順一語。皆就是即是全部的意思,都能夠順,順一種誠實之語。

  調和一切眾生,此實語言就是要令眾生能夠得益的,能夠調和眾生的身心,使眾生能夠得到利益。而我們的心無有嗔恨,也無有與人與事相诤之心,因為一切法空智無緣。本來一切法都是空的,只有悟明空的道理,才能生起智慧。本來一切法都是空的,何來緣此一說。所以一切法空智無緣,明白到空的道理。有了智慧作眾生不請之客,而來度眾生。

  我們常生愛心,行順佛意。每一個行動順應佛的意思,也順一切他人。所以對於任何人,只要是好的,我們能順一切他人。

  以佛陀聖法之語來教諸眾生,常行如心,都能夠時常行此菩薩道之心,而發起這一個善根。

  因而佛教導我們要這樣做,懂得必須這樣去做:誠實的語言,順和的語言,調和一切眾生的語言,而我們的心是無有嗔恨,也與事無爭與人無爭。明白了一切法皆空,生起了智慧,對一切眾生生起愛心,更能愍憐老弱病殘孤獨的這些人。在這種情況下的行門,就順應了佛意。

  也切莫終日與眾生唱反調,與其它人對立。這樣就不能夠順一切他人。而佛教我們的是對一切人關系融洽,都合得來。

  如果每個人都學習佛法,遵照佛陀的教育,人間將會一片祥和以及友愛。

  對方如果愚昧沒有智慧的情況下。我們知道,但是不去跟他唱反調、去對立。而且不能用壞的面色去面對,也是著用真誠的心,以如來的聖法來教導對方,使對方有了智慧,心服口服的跟著學佛法。從今之後,向善向好,這樣行就是正確的。

  因此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不單我們心要柔和,身也柔和,語言也柔和,處處與人結善緣。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就內心清淨的多了,也自然我們的業力少得多,功德大得多。

  切莫輕視慈悲柔和忍辱,因為會感到生生世世,任何人與我相處也都愛惜,也都對待我柔言軟語。因為我的因是對待所有的人溫和相處,自然感到生生世世,任何人與我相遇都是暖言暖語。

  我們也必須懂得用暖言柔語去度眾生。當一個人內心非常痛苦,受到了挫折的時候。我們有時在語言去安慰他,一句溫言,能夠使他度過三冬的寒冷。

  有時語言上的度眾生,還超越於用好多的財物去送他。當對方不貧乏的情況下,你送東西給他,意義是不重大的。而對方只是內心受到挫折,環境受到了挫折,而我們能夠用柔言軟語,用溫情去開解他,用智慧去開解他,使他內心得到安慰。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精神。

  有時薄薄的幾句話,使對方面臨一種崩潰的內心世界,挽回了他的信心。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功德就是無量。

  佛祖時常教導我們常修愛語三昧,就是這個道理。愛即是愛心,語即是語言。所以愛語三昧我們常修之,得益多多,也令無數的眾生鹹皆得益。

  因此做為一個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必須擁有一顆美好的布施心。佛祖這樣說:能以施心被一切眾生。身施,口施,意施,財施,法施,教導一切眾生,內心外心,國城男女田宅,皆如如相,乃至無量財物,受者施者,亦內亦外,無合無散,無心行化,達理達施,一切相現在行。

  所以佛祖教了我們,不單以我們的身體力行去為眾生服務,用我的口去教導眾生,開導眾生,說法給予眾生聽,這叫口施。

  意施就是內心上同時也做到了這樣。財施,財物施予眾生。把將我學到的妙法佛法也施予眾生,教導一切眾生。愛語施予眾生,使大家人都能和我一樣修學如來聖教。同樣來做好事,會來念佛、讀經。心身向善,能共同去貢獻人世間。這樣能夠淨化自我心身,也能夠淨化大家的心身,淨土就自然地現前了。

  因此我們要明白:溫柔自古勝剛強。我們要用溫柔的內心世界去淨化這一個人世間,使人世間多增添春天溫暖般的柔和,這樣積善之門自然大吉昌。

  ——摘自《方海權老師講經:佛言祖語》(3):自古溫柔勝剛強

 

上一篇:徹悟大師:遺集卷中 雜著
下一篇:宏圓法師:修行是把三寶當護身符還是依三寶得解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