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計橫生,背覺性而九界雜陳,昧真境而三土幻現。勞我 世尊,垂慈設教,隨眾生根性,示無量法門:或顯了說,或隱覆說;或曲接偏機,漸令入道;或直設圓種,頓使開明;或從一法中,分別說為無量;或以異方便,善巧助顯一乘。雖復教網萬殊,無非醒九界長夢,令復還元覺;了三土幻翳,令冥契寂光耳。然、了義中最了義,圓頓中極圓碩,方便中第一方便,無如淨土一門。何以言之?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見思淨、超同居,塵沙淨、超方便,無明淨、超實報。故曰:唯佛一人居淨土。尚何不了之義?眾生心念佛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一念頓入佛海。故曰:‘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豈不至圓至頓?果德願力不可思議,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議,感應道交,文成印壞;以凡夫而階不退,未斷惑而得橫超。又復三根普被,四土橫該,五濁輕淨在同居,體空巧淨在方便,三觀圓淨在實報,究竟覺淨在寂光;尚無等者,矧或過之?是名不可思議功德,世間難信之法也!

  總其大要,須具信願行三:信、則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知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性外無佛,佛外無性。因必該果,果必徹因。願、則念念回向,心心趨往。行、則無量法門,會歸一致。而淨土正行,尤以念佛為首。顧念佛一行,乃有多途:小經重持名,楞嚴但憶念,觀經主於觀境,大集觀佛實相。後世智徹禅師,復開參究一路;雲棲大師極力主張淨土,亦不廢其說。但、法門雖異,同以淨土為歸。

  獨參究之說,既與禅宗相濫,不無淆偽可商;嘗試論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果能谛信,斯直知歸;未了之人,不妨疑著。故‘誰’字公案,曲被時機,有大利、亦有大害。言大利者:以念佛或疲緩,令彼深追力究,助發良多;又、未明念性本空,能所不二,藉此為敲門瓦子,皆有深益。必淨土為主,參究助之,徹與未徹,始不障往生。言大害者:既涉參究,便單恃己靈,不求佛力,但欲現世發明,不復願往。或因疑生障,謂不能生;甚則廢置萬行,棄捨經典。古人本意,原欲攝禅歸淨,於禅宗開此權機;今人錯會,多至捨淨從禅,於淨宗翻成破法。全乖淨業正因,安冀往生彼國?

  問:淨土為主,參究可當念佛否?

  答:參念皆屬行攝;切則參亦往生,不切則念亦不生。又、雖有切行,若信願為導,則往生;無信願為導,則不生也。

  問:徹悟人還須往生否?

  答:普賢願王,導歸極樂;初地至十地,皆雲不離念佛。怡山發願: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百丈清規:課誦、送亡等事,無不指歸淨土。故天如雲:‘若果悟道,淨土之生,萬牛莫挽。’雲棲雲:‘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是知凡言不必生淨土者,皆是增上慢人;非真入菩薩位者也!

  問:念佛兼參究,可為助行;參禅兼願往,非偷心欤?

  答:無禅之淨土,非真淨土;無淨土之禅,非真禅。然淨土之禅,本不須參究,但一心不亂即靜,名號歷然即慮。若夫禅之淨土,必須證極淨心,非可以理奪事。從上諸祖,凡情已盡,聖解未忘,不妨隨機掃執。後世學人,雖有干慧,染習未枯;自非發願往生,依舊隨業輪轉。永明四料簡,楚石十念不缺等;正所謂‘有禅有淨’,豈偷心耶?

  問:參究念佛,與止觀法門,為同,為異?

  答:理則互融,門實有異。止觀以信入,參究以疑入。止觀雖三根普被,而上根方真得明了;參究雖亦被三根,而上根始獲大總持。且如下根之人,或念佛,或參究,雖未達止觀深理,然理無不具;以置心一處即止,用心參念即觀。故中根之人,或借解而起念行,或塞解而發參情;雖隨機致用不同,亦皆不失止觀大義。唯上根之士,直下相應,境智一如,觀谛不二;斯時念與不念,皆得而究竟,更無可參。何以故?言前薦得,屈我宗風;句下分明,沉埋佛祖。故知參究念佛之說,是權非實,是助非正。雖不可廢,尤不可執。廢、則缺萬行中一行;執、則以一行而礙萬行也。高明學道之士,試熟計而力行之!

 

上一篇:錢是人人愛的,他為什麼這麼​捨得?
下一篇:惟賢法師:修布施就要這樣子來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