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嘉言錄》

  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於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於殺盜YIN百千萬億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台教中屢言之。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汝最初禮佛所見之大士像,不的確。以若果實是,不至因念與《觀經》不合而隱。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緣。但不宜常欲見像,但志誠禮拜而已,庶無他慮。臨睡目前白光,及禮佛見佛像懸立虛空,雖屬善境,不可貪著,以後不以為冀望,當可不現。窺汝根性,似是宿生曾習禅定者,故致屢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關靜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預道天之陰晴、人之禍福。彼歸依蓮池大師。大師聞之,寄書力斥,謂彼入於魔羂,後遂不知矣。須知學道人,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若一貪著,即難上進,或至退墮,不可不知。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不可不知。

  譚碧雲之著急,不獨彼一人獨犯此病,一切學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謂得。須知心本是佛,由煩惱未除,枉作眾生,但能使煩惱消滅,本具佛性,自然顯現。如磨鏡然,止期垢淨,勿慮無光。如醫目然,但能去翳,自復本明。若於垢未淨,翳未去時,即欲大放光明,曷可得乎?若發,便是妖魔所現,決非鏡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發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上一篇:大安法師:疑悔處胎,邊地疑城
下一篇:人生要獲得什麼?星雲大師教你什麼才是大獲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