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面說,無量的諸菩薩眾,在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動經恆河沙劫,來修六度萬行,都很難滿足。現在聞信淨土法門,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推而及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
一般的通途學人對蓮池大師的這段話,是會有種種質疑的,因為他是不了解一心念佛的功德,就認為你念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站在通途的立場來看,實際上並不了解淨土法門的神妙之處和圓頓的道理。
蓮池大師不是一般人,這段開示是非常精辟的。如果不具足六度萬行,何能說是萬德洪名呢?而在宗教實踐、修行當中,也確實就是這個道理。
當我們一心一意地執持這句名號之時,心就清淨了。曾讓我們系緣的外面之五欲六塵,乃至世間出世間的一些善行,都捨掉了。那可真是布施到家了,連布施也給布施了。
禅宗有位大德龐居士,他將家裡的萬貫家財都裝到船上,然後到江中心把這個船鑿穿,整個沉到江底。那有人就問,你為什麼不拿這麼多財產去做善事呢?那這龐居士可是一個開悟了的人,他就覺得“好事不如無事”,連布施也給它布施掉,那就清淨至極。他全家人都是修行很到位的,就是種點地,妻子女兒織點鞋子去換點生存物品,就夠了,萬貫家財都不要了。
萬緣俱捨,這個世間真正都是夢幻泡影的事情,不要有太“有為”的心。真的,你要想布施清淨,三輪體空,這在“真為生死,一心念佛”當中才能得到。
一心念佛,攝心念佛,妄念、惡念都沒有,那身口七支也不會造惡,這可不是持戒波羅蜜嗎?
一心念佛,佛號當中的慈悲光、歡喜光,使我們能念的心日益地柔軟。心柔軟了,別人罵幾句,侮辱幾句,就不會生氣了,這不是忍辱波羅蜜嗎?
一心念佛,制心一處,這可不是禅定波羅蜜嗎?
一心念佛,這就正念分明,孤明歷歷,念清楚聽清楚,這可不是般若波羅蜜嗎?
無住生心。所以為什麼念佛能夠具足六度萬行?就是當下這能念的心就具足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的功德,這叫不出一心,萬行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