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少數人很平安,沒有受到大災難,為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個大災難來了,許許多多人喪失了生命財產,但是還有少數人很平安,沒有受到大災難。這些人,你仔細去觀察,你去做一個統計,然後你就曉得,從統計上看到,絕大多數心行善良。這就講到因果報應。但是也有少數不見得是很善良的,前世修積的福報殊勝,他已經折損了很多了,還有余福,還有剩下來的。所以對於宇宙之間這些道理,確確實實只有佛法講得徹底、講得清楚。非常可惜,現在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這樁事情,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古人也有這個意思。《呂氏春秋》裡面有幾句話,正好我今天帶著扇子,我這個扇子上寫的就是這段。你看這個扇子上寫的,「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這是《呂氏春秋・先己篇》裡面幾句話,這幾句話也能解答你這個問題。凡事之本就是根本,這個「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事。根本在哪裡?根本在先把你自己這個身治好。儒也是這麼說的。治國,治國之本在齊家,齊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誠意,誠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呂氏春秋》講「治身」就是格物。格物、致知、誠意、修身,這是治本,這就是治身。

  什麼叫格物?物是物欲,中國人講七情,佛家講五欲(財色名食睡);格是要跟它格斗。意思就是說你必須要能勝過你的煩惱習氣,你的心才能夠平靜,得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則生智慧。所以什麼事情都要先修身,儒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佛講得真徹底,「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把你那個「心想」修正、修好,宇宙就和諧了,天下太平。你不把你自己的身修好,不把你自己的心修正,天災人禍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

  所以《呂氏春秋》後頭這一段話說得好,「為天下者」。為天下者,這句話范圍非常之大,決不是只限於統治國家的統治者、領導人。他是為國家、為天下的,不限於。教育的人為天下,希望教化天下一切眾生;從事於工商業的,他也為天下,為天下人造福,不為自己。所以無論哪一種學術,無論哪一個行業,佛法裡面講只要發菩提心,只要發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那你就是為天下。為天下要怎麼「為」?不於天下。那個「於」當在講,不在天下。不在天下人,在哪裡?於身。你自己有沒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心為天下人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心在我們佛門裡面講叫大菩提心。

  所以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你只要是為天下人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在佛法裡稱你叫菩薩,你是真正菩薩。《華嚴經》上有證明,你看《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舉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這五十三位,你仔細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五十三位代表人,出家的五個。那五個不完全是佛教,那五個還有其他宗教的,像勝熱婆羅門,就是現在的印度教;遍行外道,都是宗教家;宗教裡面的領導人,宗教裡面的傳教師,這一類的五個人。絕大多數都是社會一般大眾,各行各業;有國王大臣,有士農工商。那些人都是發了大心的,不為自己。從自己的學術上,從自己的事業上、行業上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求名聞利養。求名聞利養就是凡夫,就不是菩薩,那個心就不正。純正之心,一意為眾生、為社會。

 

上一篇:淨空法師:加誦《地藏經》是否夾雜?
下一篇:宏圓法師:疑心與彌陀願心不相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