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現觀莊嚴論》講記四十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全論分四部分,今天是

  甲三、論義,分二

  乙二、所造正論,分三

  丙一、針對欣樂廣講者之八現觀分類,分二

  丁二、廣講彼等之義,分三

  戊三、(廣講果法身)可分為二:一、所依之身;二、能依之事業。

  己一、(所依之身)可分為四:一、本性身;二、智慧法身;三、受用身;四、化身。

  己二、(能依之事業)可分為三:一、從時間的角度而略說;二、從分類的角度而廣述;三、從數量的角度而總結。

  菩薩獲得的最究竟的果位是佛的果位。佛的果位可以分二身、三身、四身,也可以分五身。《現觀莊嚴論》裡,按聖解脫部論師的觀點,分為三身以及事業,按獅子賢論師的觀點,分四身以及事業,以此來表示究竟的果位。

  有的論師認為,應該將事業與化身佛一起講,因為主要是由化身佛度眾生的。但也有些論師認為,應與法身佛一起講,法身佛之事業;偈頌裡也是這樣講的。但是按麥彭仁波切的觀點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實際這兩個是一個本體,所以怎樣分類都是對的。可以說,法身是四身或三身綜合體;也可以說,以三身或四身及事業所表示的法身。法身是所表之法,能表之法裡也有法身,實際都是一體的。這都是從反體的角度做的分類。無論講五身、四身、三身、二身,都是歸納和分類不同而已,實際都是一樣的。此處講能依之事業,可以分三個部分。

  庚一、從時間的角度而略說:

  如是盡生死 此事業無斷

  正如佛經所說的“如是善現,佛陀若以慧眼照見世間,東方盡恆河沙世界中,諸菩薩摩诃薩為利眾生,入大地獄,息滅眾生地獄之苦”等內容一樣,在獲得智慧法身之後,由其加持所產生的兩種色身將永不間斷地利益眾生。

  色身有兩種,一個是報身,一個是化身,這是根據眾生根基安立的。心性清淨,如十地菩薩,在其面前顯現的就是報身佛;若是對其他的眾生,即使在他面前顯現了佛,也是化身佛。

  在東方的世界中存在諸佛並有度化眾生的事業,其他地方有沒有?當然有,這只是做個例子。以此類推,無論是佛的事業,還是佛,在一切的時間、空間都存在,他利益眾生是不需要靠思想、意識來分析的,所以任運自成。地獄裡有沒有佛即佛的事業?有!那為什麼地獄眾生還不得度呢?因為他們的福德善根微乎其微,幾乎沒有,所以,即使佛就在身邊,佛的事業就在眼前,他也不可能感受得到,也不可能獲得。佛經中也有記載,有的地獄眾生得到了佛的攝受,但可能是眾生的福德善根到了,故而感受到了佛的加持。

  在其他地方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使是我們在人間,在清淨的道場裡,若福德善根不到,也無法感受到佛的存在,得不到佛的事業的攝受。天上出現了月亮,如果自己的江裡沒有水,就不可能浮現出月亮的影子。這不是月亮的問題,是個人的問題。

  也就是說,如此窮盡生死輪回之際,諸佛智慧法身之此等事業都無有間斷。

  於自性身、法身中出現報身和化身,一切時、一切處當中利益眾生,因為輪回沒有終際,佛的事業也不會有終際。個人的輪回有結束的時候,但總的輪回不會有結束的時候。若總輪回有結束的時候,那麼佛的事業也會有終止的時候。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想不通,眾生不是有佛性嗎?為什麼不能都成佛呢?是,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但不會有都成佛的時候。

  一個道理,比如有些國家一樣,居民都有當總統的權利,但是不可能都去當總統。同樣的道理,都可以成佛,但沒有都成佛的時候,眾生是無量的。輪回如果有終止,眾生也不會是無量的。從時間的角度略說,佛的事業是恆常的。

  庚二、(從分類的角度而廣述)可分為三:一、安置道之所依;二、安置諸道;三、安置果位。

  辛一、(安置道之所依):

  諸趣寂滅業

  如果有人提出:事業的種類究竟有哪些呢?

  種類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從自性角度講沒有分類,自性也是自己本體的角度,從所化眾生講就有分類了。

  雖然總的來說,無窮無際、恆常周遍地利益眾生之事業是無邊無量的,但如果概括起來,則有二十七種事業。

  無量的眾生,每個眾生心理狀態不同,不同的示現、攝受方式可能是無量無邊的,概括起來有二十七種事業。

  首先是安立資糧道,具體包括以下五種事業:

  (一)將諸趣眾生安置於獲得寂滅果位之所依——善趣的事業;

  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五趣就是六道的意思。將這些眾生安置於人天的果位,尤其是只有得到人身才有獲得寂滅果位的機緣和條件。此處也講讓眾生遠離三惡道,將其安置於人天的果位。五趣,其中阿修羅和天人是可以合在一起。要麼獲得人身,要麼讓他們升天。也有機會升天,但人身比天人還殊勝。從世間福報的角度講,人肯定比不了天界眾生,二者有天壤之別。但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講,人間超越天界。人可以修持正法,修持正法的機緣較為殊勝。

  辛二、(安置諸道):

  安立四攝事 令知諸雜染

  及知諸清淨 有情如證義

  (二)在行為方面,安立自他於成熟之因——四攝事;

  布施、愛語、同行、共事,通過這些才能二利圓滿。我們都是發菩提心的大乘行者,應該有四攝法,有攝受他人的能力和方便。

  (三)在見解方面,令眾生知曉四谛苦集滅道之見解——通達作為所斷的,具有諸煩惱雜染之苦谛與集谛,以及了知作為所取的道谛與滅谛諸清淨法;

  (四)在意樂方面,內心緣於有情之利,將其安立於能如理如實饒益[如證義]彼等之發心;利他心。

  六波羅蜜多 佛道自性空

  盡滅二戲論 假名無所得

  (五)在行為方面,令其修持六波羅蜜多;

  (六)在行為方面,令其受持趨往佛果之道——修持十善之律儀戒;

  斷十種惡,行十種善。我們行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貌似戒律很清淨,其實很多時候並沒有完全做到斷惡行善。

  安立加行道:前面資糧道分了五種事業,現在是加行道了。

  (七)令其在加行道階段生起諸法自性為空的修所生慧;

  加行道,主要是對諸法的自性為空性,在資糧道的時候也有,但在加行道的時候,對“空性”生起修慧,通過禅定而產生的智慧。加行道只分了一個事業,沒有更多的。

  安立見道:見道有一個事業。

  (八)令其於見道階段,滅盡二取之戲論;

  徹底要滅盡二取戲論,可能要到八地十地才能做到,但現在也有這個能力。因為見道的時候,現量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對滅盡二取的分別念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如此安立。之前只有相似的,沒有真實的,從見道開始有真實的見解、智慧。也可以說,具足滅盡二取之戲論,這種分別、執著,輪回、涅槃,美麗、丑陋,善、惡,來、去。

  安立修道:

  (九)令其於修道階段的二地與三地,擁有通達諸法僅為假名之智慧的持戒與安忍;

  意思是,一切法都是以分別心假立的,沒有實實在在的自性。從這個角度安立六波羅蜜裡的持戒和安忍。

  (十)令其在四地、五地與六地三個階段,於諸法之耽執已無有所得;

  讓眾生對諸法無有耽著,去除對諸法的耽著,從這個角度安立的。

  成熟諸有情 及立菩薩道

  遣除諸執著 得菩提嚴淨

  佛土及決定 無量有情利

  (十一)令其在菩薩七地,依靠方便善巧而成熟諸有情;

  徹底斷除了煩惱障。此時,更具足了利眾的方法,善巧方便,也更殊勝。

  (十二)令其在菩薩八地,現證[立]福德廣大之菩薩道為代表的三道;

  八地也屬於修道階段。現證聲聞緣覺菩薩三道。

  (十三)令其在菩薩八地,因成熟無分別之智慧,而徹底遣除諸執著;

  智慧很成熟,力量很大,徹底斷除諸執著。

  (十四)令其在菩薩八地,依憑前者之力,而無勤證得勝妙之菩提;

  前面是所斷的角度,現在是所證的角度。

  (十五)令其在菩薩八地,可以隨心所欲地嚴淨佛土;

  這個時候,離成佛很接近,自己要修成佛的地方、剎土,可以莊嚴清淨佛土。

  (十六)令其在菩薩九地,決定獲得一生成佛之把握;

  前面八地講了四種事業。九地菩薩的時候才能獲得一生中能成就佛果的把握。平時,我們說得都很輕巧,“今生虹身成就,我已經有把握了。”說這樣話的人,可能已經有九地菩薩的修為了。

  (十七)令其在菩薩九地,以獲得四無礙解,而成辦無邊無量的說法等利益有情之事;

  四無礙是佛的境界、功德,他也能獲得四無礙,是相似的,與佛相比。

  親近佛等德 菩提分諸業

  不失壞見谛 遠離諸顛倒

  (十八)令其在菩薩十地,依靠所獲之殊勝自在,而前往一切佛剎依止[親近]、供養諸佛,並獲得聽法等無量功德;

  這個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清淨剎土,在諸多佛陀面前可以聽聞佛法,獲得無量的功德。

  十地離成佛更近了。在很多的時候,會稱“十地”為佛地,因為離佛的境界特別進,接近佛的境界。

  (十九)令其在菩薩十地,於菩提分法的證悟也蒸蒸日上、浩瀚無量;

  前面講過三十七菩提分法。對內心的證悟,蒸蒸日上。

  (二十)令其在菩薩十地,不失壞二種資糧諸業而成就佛果;

  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即將要成佛了,不能破壞二種資糧,但也不會毀壞的,到十地菩薩的時候,緊接著就要成佛了。智慧資糧做因,福德資糧做緣,產生法身佛;福德資糧做因,智慧資糧做緣,產生色身佛。這只是安立的一種方法,若有智慧,佛法怎麼講都是通的,所以叫佛法,叫超越。如果不通,就不是佛法,也不能說“超越”了。不通的,就是自己的問題,心量沒打開,智慧不夠圓滿,就會有很多疑惑,甚至有矛盾。

  (二十一)令其在菩薩十地,圓滿現見廣大之四谛;

  之前也有,但是這個時候是徹底的。二種障礙都斷除得一干二淨,連習氣都斷了。

  (二十二)令其在菩薩十地,遠離諸四種顛倒;

  之前也有常、樂、我、淨,這時候會徹底斷掉,將無常的視為恆常,這是第一種顛倒;將痛苦的視為快樂,這是第二種顛倒;將無我的視為有我,這是第三種顛倒;將不淨的視為清淨,這是第四種顛倒。因四種顛倒的觀點,而產生了很多煩惱。

  無彼根本理 清淨及資糧

  有為與無為 悉不知有異

  (二十三)令其在菩薩十地,無有彼等顛倒之根本——相執之理;

  前面講了遠離四種顛倒。

  (二十四)令其在菩薩十地,於諸法平等性之境界中,依靠證悟之智而圓滿究竟地清淨一切垢染;

  (二十五)令其在菩薩十地,徹底圓滿所有智慧和福德資糧;

  (二十六)令其在菩薩十地,無論對有為之輪回,還是無為之涅槃,都找不到[悉不知]或不執著其間的任何差異的,有寂平等之有學道究竟智慧;

  都不執著、不分別。輪回和涅槃平等之智慧。

  辛三、(安置於果位):

  安立大涅槃

  (二十七)安立究竟之果位——無住大涅槃。

  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超越時空的果位,即大涅槃。

  佛經當中也以:“世尊,何為善逝?世尊告言,無等無癡,即為涅槃”等等內容而進行了論述。

  庚三、(從數量的角度而總結):

  許法身事業 有二十七種

  由上可知,從法身增上緣當中所產生的事業,佛陀承許有二十七種。

  各論師對這個偈頌有不同的解釋,實際沒有什麼真實的矛盾。也有很多辯論,但是這個諸論師,為了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或者分析力,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智慧,所以一般印藏的論師們特別喜歡辯論,辯論時都特別較真。往往一個字的解釋,有時候也有會產生很多的辯論,有不同的解釋。其實,若是有智慧怎麼都可以,怎麼解釋都是通的、對的。否則就很難了。所以辯論的時候,主要是靠理證,靠教證是沒有用的,他有他的解釋,你有你的解釋,他一解釋你就沒話說了。要破斥他,還是靠理證,所以一般辯論都是靠理證,不是教證。

  總共講了二十七種法身之事業。

  總而言之,以安置於道之所依、道以及道之究竟果位的方式,而利益普天下一切有情的事業是永不間斷的。

  針對欣樂廣講之八現觀總結:

  如果總結前八品的內容則是:以金剛喻定摧伏二障以及習氣,而於解脫道中成就一切種智之身的斷證究竟之果——無上之無住涅槃大菩提。

  這是最後,到十地末的時候,以這種禅定徹底斷除習氣障,之前所知障就斷盡了。

  斷證究竟之果——斷證的功德究竟圓滿。一切眾生都是自性清淨的佛,凡夫也可以說都不是佛,因為不是斷證圓滿的佛。佛有自性清淨的佛和斷證圓滿的佛兩種。自性清淨的佛,即本來就是;斷證圓滿,才是成佛。有些人說:“我有佛性,我是佛,我已經成佛了。”不能這麼說,你沒有成佛,所以你現在不是佛。“那我是佛呀,我是自性清淨的佛。”沒有用,若是這樣的話,那些貓、狗都跟你一樣,都是佛,那你就頂在頭上,把那些最討厭的蒼蠅和蚊子等眾生也都供起來,因為都是自性清淨的佛。

  於彼等之時,任運而成之四身以及事業,是依靠所獲之究竟轉依,從而現證包括清淨剎土——密嚴法界之無量宮殿在內的,

  成佛的同時,斷證功德圓滿了,成佛之後,色身和化身也就顯現了。空中皎潔的月亮出來了,水裡不可能不顯現月亮的影子。在安於密嚴剎土示現成佛,同時顯現色身佛。這裡麥彭仁波切的意思是自性佛當中出現報身佛,法身佛中出現化身佛,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以智慧身之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所嚴飾的圓滿受用身之本體,以向生死輪回當中相續徹底清淨之有情——十地諸大菩薩宣說大乘妙法而令其徹底成熟的方式來攝受。

  報身佛是示現的,一般眾生是見不到的,只有十地菩薩才能見到。他給十地菩薩傳法、攝受他,意義不大啊,因為快要成佛了,但是還差一點。報身佛受用身一示現,給他一傳法、一攝授,他的相續徹底成熟,二障徹底清淨,然後就成佛了。

  其自性,是令其受持佛陀之相續——法界與智慧無二無別之本性身,也即不是分別存在,而是非異體之一體性的,三世諸佛法性智慧身之自性。

  其心意,是受持一切種智——二十一種無漏法之相續或具自性之本體法身。

  二十一種智慧,就是法身。《現觀莊嚴論》裡沒有用其他的字眼講法身,但是講法身主要是在這個時候,後面有法身之事業,主要是講事業的,之前沒有講,哪處是講的法身?在講二十一種無漏功德的時候,實際講的是法身佛。

  佛陀應機調化而顯現的種種化身,是遍布十方以僧眾之相續而攝持三乘種性,並通過所獲之金剛喻智慧身,依靠窮盡虛空及眾生邊際的二十七種事業,如同如意寶珠一般,以不分別諸相的方式,任運自成地受持利樂有寂之一切法理。

  法身和化身若是合在一起講,前面的辯論之處,就沒有什麼矛盾了。

  總共講了二十七種事業,是法身之事業,也是化身之事業。

  此處所說的“相續”,是指無窮無盡與盡其所有的意思,也即將其中所包含的一切都歸納起來。

  依靠獲得究竟之清淨轉依,而於某個器情世界現證圓滿菩提之際,則於周遍十方之虛空間高樹正法之勝幢,吹響勝法之螺音,擂起妙法之大鼓,發出振聾發聩之轟鳴,使三寶之種性、家族或相續綿延不斷,並使一切利樂之法永不衰落。

  《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釋》中果法身品第八宣說完畢

  丙二、(針對喜愛中講者之六種分類):

  相及彼加行 彼極彼漸次

  彼竟彼異熟 余六種略義

  以上八品所講的內容,(也可以分為六種現觀):

  (一)作為三智之本體的法相,也即所抉擇或者所修之法;

  三智慧也是抉擇——一切基法抉擇為空性,一切道法抉擇為空,一切果法抉擇為空,也可以說一切法都抉擇為空。這樣抉擇完了之後,基道果所攝的一切法都是空性。都是抉擇法,也是所修法,所以他們合為一個;其他的跟前面一樣。

  (二)彼等三智之加行——正等加行;

  總共有一百七十三相,為了能夠自在,修持這些相。

  (三)彼等正等加行之極限——頂加行;

  正等加行修持分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范圍內的最頂極,為頂加行。

  (四)漸次修習彼等三智的次第加行;

  次第加行是和正等加行不一樣的一種修持方法,對一百七十三種相漸次而修。

  (五)彼等次第加行之究竟境界——剎那加行;

  次第加行修到最究竟的時候是剎那加行。

  (六)彼等剎那加行之異熟果——法身。

  上述六義當中所含攝[略]的內容,是八種現觀之外其余的六種分類。

  前面八種分類,現在是六種分類。詳細內容沒講,前面已經講了,沒有必要重復。

  丙三、(針對傾慕略講者之三現觀分類):

  初境有三種 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業果 余三種略表

  (一)最初的現觀,為諸加行之因——抉擇外境的三種智慧。三智是一個本體。

  (二)正等加行等四加行之本體;

  (三)作為果法之法身以及事業。

  若想簡略地表述以上諸現觀,則可將其歸納於前述廣、中分類之余的三種分類當中。

  這些般若波羅蜜多的甚深竅訣精要,是由佛之補處——十地大成就者(彌勒菩薩)將其中的隱含之義昭示於眾的,

  釋迦牟尼佛的事業結束之後,彌勒菩薩就要示現成佛了,他現在示現的是十地菩薩,可能早就成佛了。

  有很多般若經,《大般若經》、《中般若經》、《略般若經》等。這裡隱含的,他們可能只講了諸法的究竟實相——空性,中觀的內容是以隱含的方式講的,不是顯現的。以顯現的方式講空性——諸法的究竟實相,以隱含的方式講的是境界。空性是對境,有境是智慧——佛菩薩能證的智慧。彌勒菩薩講出來了,而且特別簡單明了、有序,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這種明顯的般若的含義是空性,是龍樹菩薩講的,隱含的內容是彌勒菩薩講的。

  我們應當竭盡全力、畢恭畢敬、持之以恆地精勤修學。

  我們學習《現觀莊嚴論》,一下子就知道了道谛、境界。如果不精通這些,整天念般若經,比如《金剛經》、《般若十萬頌》等等,但是根本不知道彌勒菩薩講的《現觀莊嚴論》裡的這些內容,怎樣才能明白?怎麼會了知?只念經,是無法真正證悟這個經的內容的,即使是直接講的內容,明顯的這部分,比如空性,如果沒有龍樹菩薩的竅訣,一般人怎麼能了知呢?不可能。隱含的這部分,以隱含的方式講的現觀的境界,就更不用說了,沒有彌勒菩薩的竅訣不可能明白,也是很難得的。

  正如佛經所說:“世尊告阿難言,我為汝所講諸妙法悉皆忘失,般若波羅蜜多只言半語亦不可忘失。當於善逝,隨念恩德,於此般若,受持不退。”由此等教言可以看出,般若波羅蜜多的意義的確是十分重大的。

  佛告訴阿難,我給你們講了很多妙法,都可以忘失,但是般若波羅蜜多之言,半句話也不能忘失,因為太重要了。

  如果我們不學五部大論,怎麼能精通佛理、佛經?沒有辦法了知佛經、佛法的內容,所以五部大論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雖然現在都在學,但是還遠遠不夠。五部大論學完一遍後,再從頭學,三四五六遍地學,這樣才能真正明白一些佛理。

  甲四、(末義)可分為二:一、書跋;二、譯跋。

  乙一、(書跋):

  《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由至尊彌勒怙主撰著圓滿。由釋迦牟尼佛的大補處,住於十地的菩薩——彌勒菩薩。

  《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是由十地一生補處大菩薩,現今住於兜率天之至尊彌勒怙主,將廣中略三種般若所宣之義,通過八種現觀的方式,言簡意赅地概括歸納並撰著圓滿的。

  在人間是無著菩薩弘揚的。無著菩薩到雞足山修彌勒菩薩,修成了之後,以彌勒菩薩的神通把他帶到了兜率天(他去兜率天的時候還沒有成就,沒有神通,是通過彌勒菩薩的神通而去的),在兜率天聽了很多法,《彌勒五論》是在彌勒菩薩身邊聽的,後來回到人間宣講並弘揚了《彌勒五論》,創立了唯識宗。他的弟弟世親論師也是很偉大的,其實唯識宗是世親論師創立的,世親論師要早一些,起初兄弟二人的觀點不一致,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無著菩薩的智慧超越了世親論師,後來世親論師也聽了哥哥的觀點,達成一致。無著菩薩是本尊親自攝受的人,所以他的智慧是非常深廣的。世親論師也很有成就,但是沒有辦法跟哥哥相比。

  中觀宗主要是龍樹菩薩弘揚的。龍樹菩薩到龍宮見到了很多般若經,他把這些帶到了人間,並且研究了很多年,最後寫了《中觀根本慧論》等中觀六論,開創了中觀派。

  乙二、譯跋:

  《現觀莊嚴論》由無著菩薩在印度弘揚,所以是梵文。要翻譯成藏文,誰翻譯的?

  印度堪布博雅嘎扎巴,與主校大譯師——僧人嘎瓦吉祥積翻譯、校對並訂正。後來又經班智達無死尊者,與比丘具慧之智譯師重新翻譯、校對與訂正。

  於化身大法王——國王赤松德贊住世期間,赤松德贊是佛的化身,他是信仰佛教的一個國王,所以叫大法王。

  由印度堪布博雅嘎扎巴,藏譯惹雪哦塞[慧光]或者熱比炯尼[慧源],與主校大譯師——僧人嘎瓦拜則[嘎瓦吉祥積]翻譯、校對並訂正。後來又經班智達果麼其美[無死尊者],與比丘羅丹西繞[具慧之智]譯師重新翻譯、校對與訂正。

  有前譯和後譯兩次翻譯。

  今年我們開設了般若班,主要是為般若班講的《現觀莊嚴論》,因為漢語水平差,資料也少,時間也比較匆忙,講得不夠細致,但是也簡單地講完了。也有一些參考資料,大家以後可以看這些參考資料。

  《現觀莊嚴論》非常重要,如果時間允許可能還要講,但也是不一定的,還有很多經典論典需要講,以後也不一定有機會。但是輔導師可以輔導,每年般若班都要開課,主要講的是《現觀莊嚴論》,大家都有聞思的機會。

  今年我們學習般若,我也把《現觀莊嚴論》給大家講了一遍,大家也以恭敬之心聽了一遍,這個功德非常大,同時我們也積累了無量的資糧,大家應該以虔誠之心、菩提之心做總的回向。

  《現觀莊嚴論》到此講解完畢,祝大家吉祥如意!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11月3日

 

上一篇:達真堪布:傲慢的兩大特點
下一篇:海濤法師:眾生的佛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