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今天農歷臘月廿九 恭迎華嚴菩薩聖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殊勝吉日

  請吃素、放生、誦經、禮佛、供燈,

  廣做功德,回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南無華嚴菩薩摩诃薩

  南無華嚴菩薩摩诃薩

  南無華嚴菩薩摩诃薩

  頂禮賢首四祖清涼澄觀國師!

  華嚴菩薩清涼國師

  節選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今天是很重要的日子,為什麼說是重要的日子呢?因為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開始講說的第一天。在其它的國家,或者有人講這一部經;那麼在西方的國家,相信這是頭一次。因為是頭一次,這值得我們來紀念它,所以說很重要。

  本來講《華嚴經》,是要先講經的名字,可是現在我們先講《華嚴經疏》的“序”。因為這一篇序所說的,就包括《華嚴經》全部的道理,先把這一篇序文講解之後,對《華嚴經》大概的意思就會明白了。

  在沒有講序之前,先講一講這位作序的法師。這篇序是誰作的呢?是華嚴菩薩——澄觀法師作的。

  澄觀法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氏人。

  這位法師身高九尺,有九尺那麼高,眼睛呢,有重瞳,重瞳就是兩個眼仁——眼睛的這個仁,眼珠子。白天看著他不怎麼樣,和普通人是一樣;但是晚間看見他這個眼睛就有一種光明射出來。他雙手過膝,兩只手超過這膝蓋,很長的。你們注意一下,凡是兩手長過膝蓋的人,都主於大貴的,這是一種奇特的相。

  那麼他有四十顆牙,我們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顆,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八顆牙齒。佛有四十顆牙齒,那麼這位澄觀法師也是有四十個牙齒。他讀書讀得非常快,七行俱下,他這麼一看哪,你看一行的時間,他就可以看七行,這位法師聰明到絕頂。

  為什麼說他是華嚴菩薩呢?他著作一部《華嚴疏鈔》,專講《華嚴經》。等到他圓寂之後,在中國和印度的交界處,有一位阿羅漢,見到有兩個很年輕的菩薩,在虛空裡頭走。這位阿羅漢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這兩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這兩位年輕的菩薩,不能走了,問他們:“你們是誰?到中國做什麼去啊?”這兩位說:“我們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國五台山去請華嚴菩薩的牙齒,回到我們的國土去供養。”這位阿羅漢一聽,說:“哦,是這樣,那你們可以去了。”

  兩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後,這位羅漢以後也到五台山去,就對著一般人說他見到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時人們就把清涼國師的棺木打開來,一看,果然他兩顆牙齒沒有了。這兩顆牙齒就是被兩位年輕菩薩請去供養了。所以在佛教裡,一般人都知道這位澄觀法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

  清涼國師“十事自勵”

  節選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清涼國師這一位大菩薩,真是不可思議,他的境界不可思議。他生歷九個皇帝,做七個皇帝的國師。為什麼他能這樣呢?因為他修行是認真修行,絲毫也不馬虎的,不是像一般人,口說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口裡說得很對,心裡完全都不是。他在出家受具足戒之後,以“十事自勵”,以十種事情來勉勵自己。

  這十種的事情,是很要緊的,我們每一個出家人都應該知道這十種事。現在我念給你們聽一聽:

  第一、體不捐沙門之表;

  第二、心不違如來之制;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經;

  第四、性不染情礙之境;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塵;

  第六、身不觸居士之榻;

  第七、目不視非儀之彩;

  第八、舌不味過午之肴;

  第九、手不釋圓明之珠;

  第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這十種,我再來給你們略略地解釋一下:

  第一、體不捐沙門之表:他的身體時時刻刻都穿著袍、搭著衣,很鄭重其事的,像個比丘的樣子;表,就是樣子。

  第二、心不違如來之制:他的心對於佛所說的規矩,一定遵守的,絕不違背;遵守佛所說這一切的戒律。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經:《華嚴經》就叫“法界之經”。背,是不違背。凡是有《華嚴經》的地方,他一定對著《華嚴經》來坐,不背著《華嚴經》來坐,不用這個脊背對著經典來坐。你們各位聽聽,人家這種的願力,不要說對佛,就是對經,他也不會背後對著經來坐。

  第四、性不染情礙之境:情,是愛情的情;礙,是障礙的礙,不是情情愛愛的愛。對於情,有障礙的這種境界,他不染。不染,就是不著住到這上面。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塵:這個願看起來不太公道,比丘尼很不高興的,但是他還是照常地發願。說什麼呢?他說他的腳不踩到尼寺院門口的土上;他不僅不走到尼寺裡面,就是連門口的塵土他都不踩。

  尼,就是比丘尼,單單住有比丘尼的廟,就是尼姑庵。他就連門口的塵土,都不踩的。這個意思怎麼樣?就是他不到比丘尼的廟上去。所以他一生都沒有到過比丘尼的寺廟去,因此很多比丘尼也不去親近他:“他不來算了,我們也不去。”你們想一想,這要是你們西方人就會說:“哎呀,這簡直神經病嘛,這又有什麼意思呢?走到比丘尼的廟上,又有什麼不好呢?我一天跑一百趟,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的。這位清涼國師他太清涼了,涼得太厲害了,一點都沒有熱情”,對不對啊?因為他太過清涼了,一點情感也沒有,沒有什麼情感,所以能發這個清涼的願。

  第六、身不觸居士之榻:不要說到在家人的地方去住,他連在家居士睡的床,他都不觸。觸,就是不touch, no touch,不接觸。你想一想你夠不夠這個資格啊?你怎麼樣啊?哈!

  第七、目不視非儀之彩:非儀,就是不合乎威儀的,不合乎禮儀的這種因緣,他都不看。好像那作戲的,或者跳舞的,或者唱歌的,或者好像是怪物、妖怪,在街上那地方蹦蹦跳跳的,這些他都不看的。

  第八、舌不味過午之肴:過了午,口裡不要說吃東西,就連嘗一嘗它有什麼味道,他都不嘗的。他不會說:“這個東西什麼滋味?我試一點點”,他都不試的,更不要說吃。你看看人家高僧所行所做,都是什麼樣子。想出家,那麼容易的?放不下,你就不要出家!

  肴,就是吃的菜飯;肴馔,就是包括水果等一切吃的東西,什麼都包括在內。他不要說菜飯,甚至於連一個水果都不吃的。所以修行持戒律是要很嚴厲的。有人說:“師父許可我們晚間吃個蘋果,或者橘子,或者是什麼水果之類的,這許可的啊!”不錯,就因為你做不到,所以勉勉強強開這麼一個方便法,說可以的。到時候,你若真想要修行,出家了,就連水果都不可以吃的,甚至連牛奶等漿類都不喝的。你們要是餓的話,也可以喝點漿類,不要偷著吃東西,聽見沒有?要依教奉行,不要聽了不注意。

  第九、手不釋圓明之珠:他手裡總拿著念珠,不斷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麼念佛。

  第十、宿不離衣缽之側:他睡覺總要把衣缽放在旁邊,保護他這個衣缽。

  所以這位清涼國師,他天天以這十種的事來勉勵自己,沒有師父教他的。沒有哪個師父說:“你要持午啊!你不要背著經坐。”沒有的!都是他自己立出來的條件,不是師父教的,所以他才能“生歷九朝,為七帝師”,他歷經九個皇帝,而有七個皇帝都拜他做師父。

  這九個皇帝都是誰呢?是唐朝的,(一)唐玄宗、(二)唐肅宗、(三)唐代宗、(四)唐德宗、(五)唐順宗、(六)唐憲宗、(七)唐穆宗、(八)唐敬宗、(九)唐文宗。由代宗以後,都是拜這位清涼國師做國師的。

  唐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誕日,當時他住錫在五台山“大華嚴寺”,德宗皇帝诏請入殿,開示《華嚴》宗旨。皇帝一聽龍心大悅,贊歎說:“講得真是妙啊!”於是賜紫衲方袍,禮為“教授和尚”;言其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給皇帝講經說法。

  為什麼他叫“清涼國師”呢?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誕日,皇帝再诏請教授和尚入內殿,闡揚《華嚴》大經。他給皇帝說法,皇帝聽了之後,說:“您真是令我得到清涼!現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涼了。”所以就賜“清涼”為國師之號,說:“以後就稱澄觀法師叫‘清涼國師’,不稱他的名字。”後人也就稱“五台山”為“清涼山”。

  你們看看,他一個人經過九個皇帝,七個皇帝都拜他做師父,如果他沒有道德,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

  他的學問特別好,他讀的書也很多很多的,所有出家人的書、在家人的書、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他都讀過;他對《易經》也特別有研究。

  這一篇“序”是華嚴菩薩所作的序文,當然是最好的,所以在還沒講《華嚴經》之前,就先講一講這個序文。

  澄觀國師著述宏富,著有《華嚴經疏》等書四百余卷,講《華嚴經》達五十遍。其著述現存者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華嚴經行願品疏》十卷、《大華嚴經略策》一卷、《新譯華嚴經七處九會頌釋章》一卷、《華嚴經入法界品十八問答》一卷、《三聖圓融觀門》一卷、《華嚴法界玄鏡》二卷、《五蘊觀》一卷、《華嚴心要法門》一卷、《華嚴經綱要》三卷,已佚者有《十二因緣觀》一卷等。此外,據說還有《法華經》《楞伽經》及《中觀論》等疏鈔,今皆不傳。澄觀國師弟子眾多,其中圭峰宗密、東都僧睿、海印法印及寂光四人稱門下四哲,繼承法統者為宗密,即華嚴宗五祖。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所有恩,下濟一切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安樂國!

  黃龍禅寺

 

上一篇:星雲大師:家中的佛像與香爐應怎樣整理呢?
下一篇:廣行法師:要做個正信的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的儀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