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我與佛教同在
著名學者余秋雨這兩年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頻繁現身於大大小小的重要佛事,寫下許多文章,成為佛教的宣傳員。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余先生接受了《鳳凰周刊》專訪:
鳳凰周刊:您這兩年經常參加與佛教有關的活動。請允許我問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您信佛麼?
余秋雨:這不是信不信的問題。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家庭都與佛教有密切關系;佛教是一個和我的生命同在的宗教,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寄托都和佛教有關。我沒有皈依,但我對它有著高度的評價和巨大的尊重。
鳳凰周刊:您最尊重哪些方面呢?
余秋雨:我最敬佩它在民間社會文明的延續中起到的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的故鄉余姚出過黃宗羲、王陽明這樣的“大儒”,但到我出生的時候,方圓幾十裡幾乎沒人知道那些大儒的名字,在一片兵荒馬亂、盜匪橫行的世道中,唯一與文明有關的,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吃素念經的母親。每每念及於此,我就不得不感謝佛教,感謝它在普通民眾的心間建立起來的精神秩序。
鳳凰周刊:相比較其他宗教,佛教的義理是最高深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智者宗教,竟會如此深入中國民間。
余秋雨:佛教為什麼能傳入中國,並生根發芽。如果佛教傳入的是一個文明的荒漠,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但是,佛教傳入中國時,中華文明已經是一個超濃度的存在了。諸子百家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完成構建,讓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諸多學派的文明體。佛教能夠傳入這樣一個和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一樣、自身文化已經超濃度的地方,並且不是一般的傳入,而是廣泛的傳入——這是奇跡,文化的奇跡。
鳳凰周刊:按照邏輯推理,佛教必定是具備諸子百家所構建的中華文明中不具備的東西。
余秋雨:非常正確,佛教具有特殊魅力。在對人生的關注方面,它補充了中華文化的嚴重不足。你發現沒有,我們的諸子百家,沒有特別關注人生本身的。道家,道法自然;墨家,提倡“兼愛”;儒家,主要講的是治國平天下;那麼多的先哲,唯獨就沒有專門研究生、老、病、死的。在這點上,佛教大幅度地補充了中國文化的因素。
鳳凰周刊:沒錯,佛教聚焦於人間的生、老、病、死,非常的專注和純粹。
余秋雨:而且痛快!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有許多的學派,眾說紛纭,但因為語言太多,有些道理就講不痛快。而佛教非常痛快,生、老、病、死四個字振聾發聩;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都無法對這四個字等閒視之。它的義理也很痛快: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會遭遇到大量的災難,這些災難可以用一個字加以概括,那就是“苦”;而苦的原因就是“欲”;而要擺脫這個“欲”,就要把世界看得簡單一點,就是“空”。多麼簡單直接,多麼痛快淋漓!
余秋雨在普陀山談佛教
我只是一個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每次到普陀山,總覺得除了崇敬之心外,還有一點點遺憾。
佛教聖地它需要有一種精神的啟悟,有一種心靈的洗滌。普陀山佛事很多,香燭很多,但是談佛教和人生的講堂還是少了一點。
平常我是很少參加各種研討會的,但這次我一定要來普陀山,其目的就是一起倡導普陀山文化。
我對佛法了解不是很多,但對人生很有感觸,佛教對我幫助很大,我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個小山村,剛出生時,兵荒馬亂。這時候平心而論,在這塊土地上,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建立起碼的精神秩序,但為什麼一代代人活下來了,這個社會大體能夠安定,像我還能夠識字求得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這塊土地上一直沒有失去的是佛教的種子。
因為每家都有主婦,每家都有妻子,她們都是佛教信徒的話,用文化語言來說,對每個家庭道德層面底線的維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曾經在小說《文化苦旅》中寫到一個非常驚險的故事,我兩歲的時候被隔壁鄰居的一個土匪綁架,我外婆發現後在後面追,土匪則在前面逃,結果綁匪逃到了一個正在做佛事的寺廟裡,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他進入了一個很擁擠的人群,抱著我邁不開大步子。他聽到了木魚聲,聽到了念佛誦經的聲音,受氣氛的籠罩,他在寺廟裡呆了很長時間,當最後走出寺廟時,他溫和地把我抱回我家中。後來,祖母告訴我,這是群體性的佛教儀式對一個不良之徒暫時性的啟迪。
到現在為止我對學生的第一要求是善良,如果沒有善良,後面的知識什麼都談不上。
大家知道,我換了很多很多的工作,而且每個工作是我在做得最好的時候離開了。這點對於不了解佛教文化的人一定感到非常驚奇。但我相信,對佛教比較理解的人一定能夠領悟我的行為。其實,你認為你是什麼家、什麼專業其實都帶有很大有虛假性。你是偶爾的進步,哪怕你有很大有成就,你也不能執著於此,你要破除這個執著。大家知道我做過一段時間的院長,在做得最好的時候,我提出辭職,我一定要用我的行為,破除一個做官的執著。我不斷破除對生命的執著,我把握住了自己生命的自由。在我不斷破除我的崗位甚至官位時,我還要破除空間的執著。
在《千年一歎》我寫到法顯和玄奘,在巴基斯坦的一個山頭發現年邁的法顯從中國回來,還有年輕的玄奘,他們非常不容易。因為路上要背很多東西,不僅有經文還有禮物,他們還要投宿。一路上,我不斷尋找他們的足跡,使得我能走完這麼多的路,這一點要感謝古代佛教旅行家的鼓勵。但是破除空間之後,你的文化感覺和人生感悟會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在這個競爭戰場越來越大,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在當代中國大陸發展下去有些情節十分可怕,在這個情況下面,很多人希望通過文化來解決,其實文化裡面有很多復雜的事情,光講文化是不能解決的,但是佛教文化可能拯救,帶來生機,否則,精神全面下滑,所有的生命質量都會大大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