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為何一直倡導忏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忏悔,是認識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並決心改正。忏者,忏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悉皆盡忏,永不復起,是名為忏。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忏悔是我們與諸佛最虔誠的對話,是消除宿業的主要方法,也是止惡從善必經的程序。業障既由惡業所造成,當然,也就必須先消除惡業,業障才可望消除。

  忏悔的五個要點

  1、要有慚愧羞恥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錯了。

  2、要相信因果報應,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3、要在我們發現錯了之後立即忏悔,不能等以後再說。

  4、不是忏完就完了,忏悔最重要的就是“未來之惡更不敢造”,沒有這個心不能稱其為忏悔。

  5、忏悔要以佛法僧為對象。

  禮佛的忏悔功用

  在佛門寺院的晚課中,有篇“大忏悔文”。主要的內容就是稱頌、禮拜八十八佛;然後念上一篇忏悔文,以表示發露忏悔;最後是發願回向。

  除了八十八佛為寺院晚課必須稱念、敬禮之外,一般佛教徒也有只禮拜一尊佛或菩薩的。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以及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等,都深受佛教徒的恭敬與禮拜。經典上也都有記載敬禮這些佛菩薩的功德,除了能消業障滅罪,也能增長福德智慧。

  總之,禮佛對一般佛教徒來說,是有它重大且廣泛的意義。因此,忏悔時自然就少不了禮佛。

  忏悔方法的演變

  比丘戒律中規定的,犯了戒必須在僧團中發露忏悔出罪;但在僧團中,似乎可免了,犯了戒只要禮佛、向佛菩薩忏悔就好,何必那麼麻煩呢?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犯戒很容易,尤其是出家比丘、比丘尼,他(她)們受持的戒條多(比丘戒有二百多條,比丘尼戒有四百多條),可以說,出家人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戒律中,稍有不慎,便會犯戒。犯了戒,自有戒罪;戒罪不除,後世就會受到罪報。但要如何除罪呢?要依作法忏來除罪,在當前的佛教界,已是不大可能了。犯了比丘(尼)戒,竟然不能以比丘(尼)戒律所規定的方法來忏悔除罪,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依比丘(尼)戒律所立的作法阡,既然不能實行,那麼,就只有采用菩薩戒所建立的取相忏了。

  所以,佛教徒,不管是出家、在家,禮佛忏悔是很普遍的事;也不管是犯了什麼戒,也唯有禮佛忏悔一法,最為方便了。

  但也不可否認,要達到取相忏,並不容易,那麼,無生忏呢?同樣也不是容易的。還好,除了犯下性罪以及五逆重罪,必須以取相忏、無生忏才能滅除,非得從事那兩種辛苦忏法外,其他較輕的惡業,則只要有心忏悔,肯改過自新、止惡行善,也是可以消除的。

 

上一篇:達真堪布:在散亂放逸中,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下一篇:星雲大師:有神通後真能順心如意、所求如願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