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看到的東西都是假的,你為什麼還要為假的東西這麼難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命運當中蘊藏著天時、地利,還有氣場。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時間特別地順利;有一段時間就會感到非常的委屈;有的時候覺得非常地開心,好像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有時候又覺得活著沒意思。實際上這個就是命運和天時對你的影響。你們想一想,天氣不好的時候,就連天陰你都會不開心,何況人的運氣和氣場?但是無論好壞,皆是應當自然接受每一個情形帶來的果報。

  要懂得接受,也要懂得付出,要以好的心境來對治心中的一切逆境。就是我要用自己善良的心,來克制我心中一切不好的逆境,這就叫離諸相,名為如來。也就是說,離開人間所有的相,你就是如來,你就是佛。

  佛法講,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你所看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你為什麼還要為假的東西這麼難過、這麼傷心呢?想想看,那些離婚的人,當時夫妻之間吵啊,鬧啊,現在一切都沒有了,這不就是虛妄嗎? 如果你能夠早一點想到“如果我們再這麼吵下去,總有一天會離婚的”,那你就不要去把它太當真了,你也就不會不停地吵架了。你們想一想,如果你們當時在學校裡的時候爭當“校花”,那麼50年之後,你們就變成 “笑話”了。笑話什麼?一切都是假的,爭來的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所以佛說,離諸相,名為如來。你已經是菩薩了,你不為人間所有的相所執著,你就是如來。

  ——《凡心轉換成佛心》

  -如何理解“見相不離相,見法離法”-

  問:請問“見相不能離相,見法離法”怎麼理解啊?

  答:“見相不離相”,就是心中不管碰到什麼事情,要境轉而心不轉。“見相不離相”就是說不管外面發生什麼情況、什麼現象,你的心還是老樣子,不要去隨著外面的環境變化。大家都在貪污腐敗,你照樣不貪污不腐敗,最後你還是一個清官。“見法離法”就是見到人間所有法界裡邊的東西,知道了就離開它。比方人家說:“哎呀,給你做個會長。”我知道這個會長了,我就離開會長,我不要做會長,一做會長我煩惱不斷,見錢就離開錢,因為見到錢你拼命要去搶、要去奪、要去爭、要去賺,最後你就被錢所迷惑、被錢所淹沒。所以很多人一輩子“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離開這個法,實際上就是這個法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空無虛無的,一切不可得。所以在不可得的前提下,就得必須要拋開它、離開它,你才會得到心境的平安、心境的安寧。

  -何謂“離相”-

  問:遇到一個環境、一個境界然後不住心,是不是就是離相了?

  答:如果任何境界不放在心中實際上就叫離相。離相,離開,就是離開執著了;不著相,就是我對每一件事情,我不覺得我真正地認識它,擁有它,那你才會真正擁有;你認為它是你的,你一定失去它。很多人就是的,以為老婆永遠是他自己的,欺負她、罵她、講她、逼她做事情,老婆一定跑掉了。因為你以為她是你的,你就失去她了。孩子也是的,你拼命地對這個孩子,這是我的孩子。到了最後這個孩子離開你了。這個孩子是菩薩的,我們要好好地對他好,要幫助他、要教育他,這個孩子得到幫助和教育以後,反過來會對你好。你越覺得他是你的私有財產,你越可能就失去他了(離相是不是對待所有的事情不僅是不住心,也包含沒有分別心)對,你今天讓我做再大的官,我也是這樣;今天你不讓我做官,我也是這樣。人家好了那是人家的事情,我好了是我的事情。

  前幾天看到博客上有人留言:公司裡有一個做官的位置,他自己還寫了一句“我不著相”,就是“我不要,我不認為它是屬於我的”這樣他就不是過來了,否則他自己會很難過的(這個是出離人間煩惱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對,千萬不要煩惱。

  -如何理解“離一切相”-

  問:佛菩薩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學佛人要修心補相,但是佛法又說“離一切相”。為什麼我們學佛修心既要補相又要離相呢?

  答:境界啊!開始修心的時候叫你離相,不要著相。開始修的時候,不要貢高我慢,什麼事情要忘我,修到無我,那麼就叫離相了。這個是境界問題,你離相了,離一切相,修到這個境界,你要把一切相、你做的功德也要忘記。這是什麼功?不叫功德,不知道;你是誰?不知道,無我,一切都沒有我了,心中只有眾生了。

 

上一篇:宏圓法師:用智慧照破一切法不生不滅
下一篇:拜佛有何功德利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