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仗佛力】得此無生寶國地皆是彌陀願力恩
下午借著大家念佛十天十夜的殊勝法緣,信願繼續來向大家報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們已經看了二十七段文,下午從第二十八段文接下去看,請大家看講義第五頁。
第二十八段文,仍然是善導大師所開示的法語,只有兩句話。雖然兩句話,也說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仰仗阿彌陀佛願力的道理。第二十八段文:
「善導大師《般舟贊》雲:得此無生寶國地,皆是彌陀願力恩。」
兩句話,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的道理說出。西方極樂世界是無生寶國地,無生就是諸法實相,無有生滅的意思。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生之生。
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說:
「彼淨土是阿彌陀如來清淨本願,無生之生」。
西方極樂世界的建立,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本願所成就的,是無生之生。成就了真如本性,就是成就了無生涅槃。
「法性清淨,畢竟無生」,我們的自性清淨心之中,本來就是一法不立。自性無有生滅,可是我們現在生滅心,是因為自性蒙蔽。被煩惱、無明、業障遮住,猶如一面本來清淨的鏡子,沾滿了污塵,失去了這面鏡子的光照作用。所以要將這面鏡子恢復原來的光照作用,就要將鏡面的灰塵污垢擦拭干淨。同樣的道理,我們淨業行者,就是借著念佛的方法,將自性所蒙蔽的煩惱、無明、業障淨除,用這句佛號來淨除一切煩惱,對凡夫眾生而言,是最穩當的方法。
也許你會問,我念佛還是一樣會打妄想。沒有錯,正因為我們念佛還會打妄想,我們才更要念佛。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覺明妙行菩薩一首偈頌法語,對淨業行者非常有鼓勵: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我們凡夫眾生就是佛號念的太少,妄想念的太多,所以妄想無念自然而念。
我們不必心中起打妄想的心,自然分分秒秒都在打妄想。我們不必心中思惟,我要來打妄想,不必,自然妄想就一直起現行。那為何我們心中怎麼會不是佛號一直起現行?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佛號念的太少。所以要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用這句佛號,將所有一切妄念念掉,那法身就活過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煩惱不起,自然就證悟菩提。
在人間要經由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斷惑證真是難行之道,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辦生死證悟真如是易行之道。所以兩相比較當然一心念佛。
「得此無生寶國地」,能夠往生到無生寶國地,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救度,大恩大德!
諸位菩薩,這兩句話善導大師,將我們之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說出來。原來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夠成就道業,是不是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是!那我們要如何報恩?念佛。對!
「如來決定我往生,報盡佛恩唯念佛」。
說一遍,兩句話都記不起來,還說的那麼小聲,來跟著我來念一遍:「如來決定我往生,報盡佛恩唯念佛」。
所以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件事阿彌陀佛在為我們了辦,諸位菩薩,我們可以好好念佛,報答阿彌陀佛的恩德,放心念佛。將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保持在心中。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來報對阿彌陀佛的恩。我們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原來是我們所念這句佛號的願力,救度我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們眾生的救主,這句佛號對我們救度的恩德,實在是大恩大德。所以念佛完會念回向文,回向文有一句話「上報四重恩」有沒有?有。
念佛要報答四恩:報達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佛恩。
其中佛菩薩的恩德最大,為什麼?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使我們能夠了辦生死,這樣的恩德我們一定要好好報答。我們念佛報答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這樣是念佛人很正確的心態。當你發覺原來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是對阿彌陀佛的報恩,怎麼樣的稱念來報答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萬分之一都不及。所以會發覺自己無論如何的念佛,佛恩都報答不了,那心中自然而然就會越認真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天念佛不論念一萬聲、兩萬聲、三萬聲,對阿彌陀佛的報恩都不足,那自然而然精進用功念佛。這樣的報恩念佛,就成為一個純真信仰,阿彌陀佛本願的念佛人。
「得此無生寶國地,皆是彌陀願力恩」。
西方極樂世界是無生寶國地,是大乘善根界,是無為涅槃界。所以我們念佛,到了清淨的西方佛國,開顯自性無生究竟涅槃。就俗話而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為大富大貴之人。寶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是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願力所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的殊勝珍清淨國土,叫做寶國。
就事而言,西方極樂世界一華一草一木,都是金銀琉璃等無量珍寶所莊嚴而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樓閣,七寶所建造而成。諸位菩薩,將來我們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居住,在金碧輝煌的七寶樓閣居住,生活非常的自在快樂。這樣你有想回到西方極樂世嗎?在人間再怎樣的富貴,居住的樓閣都不可能是金銀琉璃七寶所建造的,對不對?對。
我們雖然在人間沒有錢很窮,也許沒有樓房可以居住,也許是租房子居住,但是回到西方極樂世界,竟然居住的環境是七寶樓閣,阿彌陀佛為我們設施清淨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實在非常的周全完美。我們只要念佛,就能回歸無生寶國地。所以如此殊勝的環境,實在很值得我們一生好好念佛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