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求得好姻緣好婚姻的原理與方法,附相關的《求夫疏》、《求妻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求姻緣的原理與方法

  自古以來,愛情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美好的姻緣總讓人向往。然而似乎只有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美的,很多人苦苦追尋,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環境下成婚,雖說缺少自由選擇的權利,然而大多數還是能和睦相處,少有家庭矛盾等事發生。現代提倡自由婚戀,但很多人卻得不到幸福的婚姻。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裡呢?很多大齡未婚青年和離婚者,都在為婚姻而苦惱。就像所謂的“圍城”一樣,有人想進來,有人想出去,進退之間到底該如何去把握?怎樣才能得到如意的愛情與婚姻呢?下面將從佛法的立場來分析一下。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先來看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位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 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 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疑惑間,鏡子裡面畫面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猛地從床上坐起,不藥而愈!】

  可見夫妻是前世所結之緣,所謂“夫妻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俗話說:“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既然夫妻都是有緣而來,那求如意眷屬的方法當然是廣結“善緣”了。如果今生姻緣不如意,先要忏悔改過,重新廣結善緣,尚有希望此生再遇良緣。

  那麼該何從做起呢?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先反省一下自己有哪些原因導致婚姻不順,然後忏悔改過。現代由於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導致很多人對愛情和婚姻的認識有偏差,從而做出很多障礙姻緣的行為。現舉例數種,讓大家參考參考,有則改之,無則警惕,則美滿姻緣不求自來也。

  一、首先是“邪YIN”。所謂“萬惡YIN為首”,邪YIN對姻緣的障礙非常大,而且折福也非常快。因為一切的快樂皆是福,享受過後就用完了。一般來說,夫妻以外的YIN事皆是邪YIN。如:婚前同居、婚外情、包二奶、手YIN,意YIN、看色情電影、小說等。把男女之樂過度透支,本有的夫妻福分就提前耗盡了,姻緣自然不成。

  現摘錄《佛法與婚姻》一書對婚前性行為的危害以供參考:【佛教不邪YIN戒的內容,除了不與非配偶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另外,還可延伸至年輕人,則是不應發生婚前性行為。面對情欲觀點紛陳的社會,佛教提倡不邪YIN戒,恰好可為紅塵男女提供一條遵循的道德依歸。在高喊情欲自主的世代,若能守持不邪YIN戒,能從根本上維護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安定和睦,進而造就清淨家庭、無诤社會。

  婚前性行為,這早已是現代社會司空見慣的事,很多年輕人都是如此,甚至學佛青年也難以避免!但是,一時放縱,後患無窮;據研究統計:婚前有性行為的夫妻,離婚率大大高於守貞夫妻。這倒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始亂終棄。”

  觀看每天的社會新聞,因為第三者、外遇問題導致自傷傷人、身敗名裂的事件層出不窮。近年標榜一晌貪歡的“一夜情”、“一夜性”等看似你情我願,但這種道德倫理逐漸模糊的兩性關系,也正快速侵蝕著現代男女對性愛、婚姻的價值觀。

  婚前性行為不管出自何因,都會導致多方面嚴重後果,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種種不幸,所以在大多數民族和國家中,婚前性行為是不為社會輿論、宗教、倫理觀念和法律所允許的。避免婚前性行為,不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青年日後建立穩固家庭,使婚姻美滿幸福的需要。

  婚前性關系的危害及後果,主要有七條:

  (1)、婚前性關系容易使男女兩人在結婚前分手。有些女孩為了怕失去心愛的男孩才勉強獻出自己的肉體,結果常常適得其反。

  (2)、許多男人不願娶一個跟別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孩。盡管不少男人平時作風開放,但是到了結婚的時候,他們卻不肯要一個“舊貨”。

  (3)、有婚前性行為的女孩,婚後的性生活常常比較不滿意。婚前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婚後生活相對比較美滿。理由之一,是有婚前性行為的妻子常會比較過去,因美化往事而生煩惱。總之,婚前性關系次數越多,婚後的生活越不快樂。

  (4)、發生婚前性關系的女孩,離婚率較高。婚姻生活不快樂,是離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婚前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孩,婚後容易對丈夫不忠實,容易發生婚姻外性關系。據統計,她們紅杏出牆的機會,是婚前沒有性經驗的妻子的兩倍。

  (6)、在婚前發生性關系,可能會使少女嫁給不合適的人。“性能夠使你盲目”——某些少女也許相信她已找到真正的愛,事實上使她和男友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性而不是愛。

  (7)、婚前性行為如果使女人意外地懷孕,假若多次人工流產,有可能使子宮穿孔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而因婚前性行為而感染上的性病,有可能會傳染給配偶或子女,如果墮胎,罪業更重。

  另外,婚前性關系對未來婚姻也有影響:它破壞了婚姻的神聖性,使洞房花燭夜形同虛設,新婚大喜失去應有的甜蜜。同時,一旦失去童貞,會在心靈上留下鮮明的印象,因而在與配偶拿來與從前的性伙伴作比較,難以與自己選擇的終生伴侶建立親密關系。

  婚前性行為對社會的影響:由於婚前性行為沒有法律保證,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認為有機可乘,如有的女性以性關系詐騙對方錢財,男方人財兩空產生報復殺人念頭;或女方失去貞操後,采取報復手段傷害對方;還有女方輕易委身於人後,欲作新的選擇,遭到男方的糾纏、威脅等等。因此,佛教徒應以身作則,化導世風,杜絕婚前性行為。

  邪YIN導致姻緣不順的情況有多種,以上只舉婚前性行為一種為例。因為婚前失貞的情況最容易導致姻緣不順。從表面可見的現象來看,也許遇到如意對象的時候,對方正因為此點不能接受,而錯失良緣。另外,在因果來說,業力上也會產生很大的障礙,導致佳緣難遇,縱遇難成。因為此行為也會導致別人的姻緣不順,讓他人婚姻不如意,如是因,如是果。這也不能怪別人,都是自己的錯,更應當忏悔改過,或許尚可重獲善緣。

  由於此點的直接影響比較大,因此側重說明。其他邪YIN行為(手YIN,意YIN、看色情電影、小說、婚外情、包二奶、沉迷YIN欲等)均會從不同方面導致姻緣上的各種不順,大家必須引以為戒。

  二、其次是不孝。所謂“百善孝為先”,一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的人,人緣一定好。相反,如果連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相處不好的人,難以想象如何能跟別人和睦相處。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般人都是從先愛自己,愛家人,再擴充到愛別人。連自己和家人都不愛的人,談何愛別人?自然人緣也好不到哪裡去。姻緣也是一種人緣,人緣好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與認同,才有機會發展成姻緣。因此人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只是從明的一面來說,暗的一面還有業力上的作用,對姻緣影響也非常大。因此要改變姻緣不順的處境,必須從孝順父母開始,慢慢心量大了,自然對所有人都有愛心,人緣好了,姻緣自然會來。

  三、“殺生”。因為殺生就是廣結“惡緣”,想得如意對象,恐怕事與願違。結惡緣,可能會得到來作冤家或討債的對象。而且殺業甚重,對人生各方面都有負面影響,當然也包括姻緣上的不如意。深層的道理先不說,比較容易理解的是,你殺害了別人(動物)的配偶,令他喪偶,某些因果也會體現在自己的姻緣不順上面。特別是墮胎更為嚴重,不但對姻緣有礙,甚至對婚後的夫妻關系和生育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此類為尚為“花報”,恐怕果在地獄。

  因此求姻緣,也要戒殺,杜絕與眾生結惡緣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四、障礙和破壞別人的姻緣與婚姻。諸如:婚外情、挖牆腳、欺騙別人感情、破壞別人感情、始亂終棄、行為出軌、各種原因導致別人分手或離婚等。如是因,如是果也。

  五、性格固執、傲慢、內向等。例如,個性強硬、難以相處、完美主義、對自己認識不足、自視過高、低估別人、不珍惜對方、高不成低不就、執著某些錯誤標准、心量不足、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不善交際、少結人緣等。

  這些都是性格上的因素。俗話說“人無完人”,在要求別人的同時也要衡量一下自己。某些人也許自身條件不錯,找對象的要求也比較高,所謂門當戶對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理性看待,過於追求完美,難以實現。即使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完美對象,但自己也不一定符合對方的要求,自己也並不完美。因此必須知己知彼,量力而為。其實一切的要求與標准都是為無緣的人而設的,遇到“有緣人”的時候,也許所有的要求和標准都不需要了,只是個參考而已。俗話說“緣分來了,擋也擋不住”,關鍵看你能否有這個善緣。

  另外,不善交際也會障礙姻緣的出現,所謂廣結善緣,也要廣開緣路,讓有緣人有認識的機會。更要視乎情況的輕重緩急,特別是女性朋友,如果年齡太大的話,會對生育有一定影響,這點也可能成為對方的重要考慮因素,因此分清形勢,不要得過且過,借口隨緣。

  六、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對象。由於沒有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對人生沒有一定的看法,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也不知道該找怎樣的伴侶。

  這個也是很關鍵的問題。一個沒有人生觀的人是很可憐的,模模糊糊地出生,不知所以地活著,無可奈何地死去,人生一片空白。因此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人生意義,越早越好,然後才能更好地生活。

  那麼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觀呢?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才是正確的呢?這個可謂見仁見智了。只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不過可以給點建議,不妨參考一下《大學》裡面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套認識世界人生的步驟,先要做到“格物”,才能“致知”。簡單來說就是先要明悟一切人事物、宇宙萬有的根本法則原理,相當於佛家說的開悟,能夠做到格物,自然就會“致知”,對宇宙人生一切的問題都明白了,再無疑問。致知後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剩下的誠意正心等修養和人生意義,自然一個個地確立和成就了。

  找對象亦如是,先要明確自己想找怎樣的對象,才能找到。最好是大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比較接近的,這樣即使生活上有些小矛盾,然而大原則相同,也不會有問題。婚姻必然會穩固,所謂志同道合。相反,兩個觀念相差太大的人是很難生活在一起的,所謂同床異夢。

  七、業障重,福報輕。這個可以說是根本問題了,以上種種導致姻緣不如意的因素,究其原因皆是背後的因果業力使然。有了這些因素的存在,才產生業障阻礙姻緣的成就。因此先要消除以上種種不利因素,然後培養福報,好姻緣自然而來。

  所謂“福業相當,方為夫婦”。 《分別功德論》中記載了一個難為夫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對夫妻,女人先死,死後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掃塔,於是就對丈夫說你加油掃塔,以後升天還來做我丈夫。她的丈夫於是很努力,這個天女又來說:“你修的福報超過我了,不能做我的老公了”。這個丈夫聽了,更努力,最後成了羅漢。

  可見夫妻之間的福報都是相近的,相差太遠則難在一起,常言道勉強沒幸福,但結惡緣而已。雖然大家都希望找個有福報的對象,特別是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有人想吃天鵝肉,有人想釣金龜婿,但自身福報不足,最終只會徒勞無功。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然而不懂因果,盲目追求,只想不勞而獲,恐怕得不償失。

  以上七條大概概括了一些姻緣不順的基本因素。自己對照一下,找出原因後,便可對治。一般來說只要改過自新,姻緣自然成就。然而,有些人業障比較重,或者想找更好的伴侶者,即使有姻緣出現,卻不盡人意。這時應該如何去求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忏悔消業,二是行善增福。

  首先,知錯能改雖然可以停止制造惡因和惡業,然而,並不代表已造之業可以消除。自己做錯的事,不是改過就能抵消的,最好的方法是先忏悔,然後對所做的惡業,反其道而行之。例如:邪YIN業重,就要戒邪YIN,並且通過各種方式宣揚邪YIN的危害;不孝父母,就應該痛改前非,在行動上多行孝道,並宣揚孝道精神;殺業過重,先要戒殺,然後多放生,宣揚戒殺等。其他過錯亦如是。這是從業力上作反作用力來改變原先的業力障礙。所以忏悔很重要,所謂“忏其前衍,悔其後過”。先把忏悔的原理弄懂後,再來“拜忏”,把罪障消除,才能更進一步去求如意的姻緣。

  然後就是主動發起“緣起”,廣做善事,廣結善緣。例如:布施、放生、誦經(《金剛經》《地藏經》《普門品》《心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施食、孝敬父母、救助貧困老弱病殘、熱心公益、助印佛經、供僧供廟等。行善可以提高自身的福報,因為福報相當,方成夫妻。想求好的對象,當然自己的福報也要配得上,這不是功利性的問題,而是自然規律。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所求的對象都是自己感召而來的,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必然會吸引什麼樣的人過來。因此你想找什麼人,你先要成為什麼人,這是共業所感的道理。對象對像,對己之像,對你像你也。

  另外,夫妻都是有緣人,善緣惡緣都有可能。我們當然是希望找個有善緣的對象,而不是冤家對頭。那麼就要多行善事,多結善緣,當所做的善業大於過去所造的惡業的時候,善果自然會出現。

  然而善事善緣,果報也有遲早,要想善緣早日出現,可以發願祈求。常見的有念經念咒、求佛菩薩賜姻緣等。最好寫一份“求夫疏”或者“求妻疏”的疏文,親自發願,並祈求佛菩薩幫助。疏文參考詳見“附錄”。

  大概內容為,寫出自己所求對象的要求和標准,然後做一定的善事和念經咒等回向給自己的願望實現。其實我們所求的佛菩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個心理上的依靠對象。實際上懂得佛理的人,並不一定需要向某個對象去祈求,直接發願做功德回向就行。因為佛菩薩也是自心的顯現,一切都是法界的緣起,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然而一般人的心理總希望有個依賴才踏實,因此佛法也為作方便,讓其選擇一個有形的佛菩薩去祈求。這是了義的說法,在非了義的一面來說,的確也有個所求的佛菩薩去幫助你實現願望。看從哪個角度來說而已,也看個人喜歡從哪個角度去求。

  有幾點要注意的是,一定先忏悔、拜忏。忏悔不徹底,業障就會障礙姻緣的出現。而忏悔一定要自己真心認錯悔改才行,而不是形式上拜幾下而已。因為罪是自己造的,無人加罪於你,也無人可以幫你滅罪,罪在己身,不在他身,只有自己可以消除自己的罪業。忏不忏悔只有自己知道,自欺欺人是沒有用的。因此必須誠心忏悔。不要以為此生並無大惡,便不以為然,誰能保證累世以來諸惡未作?

  另外祈求期間,最好能吃素,並戒五辛。雖然戒殺不一定要吃素,然而,某些經咒有一定的忌諱與要求,在吃肉或者五辛的時候也許發揮不了原有的作用,通俗點說就是不靈驗。因此在此期間,最好能夠吃素,效果會更好。若客觀條件不允許,吃肉邊菜或者三淨肉亦可,心誠則靈,心齋最勝。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是否有足夠的誠心和信心去求,所謂一切唯心造,必須心誠才靈。而且發心很重要,我們為何而求伴侶?是為財色而求?為名利而求?還是為其他個人欲望而求?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發心決定了你得到的結果。

  美滿的婚姻比事業的成功更為重要,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一個伴侶的好壞,可以影響到家族幾代的興衰,甚至對社會也有一定的影響,修行上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最好是為教化子孫、造福社會、楷模天下而求,所謂“願力越大,成就越大”,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如此去求,則容易成就,又利人利己。

  在行善方面,可以配合《功過格》來使用或參考,會有更積極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發願求姻緣,也難免會有一些惡緣的出現,特別是學佛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也許有些用心不良的人會冒充佛友,騙財騙色等。我們在廣結善緣的同時,也要小心驗證對方是否可靠。即使是真實來談姻緣的人,也未必就是合適的人或者善緣。在自己無法判斷的情況下,可以祈求佛菩薩幫助。例如發願說,如果某人合適自己,是善緣而來,就讓大家排出障礙,順利在一起,如果並不合適或者是惡緣,那就盡快讓大家分開,讓合適的有緣人出現。另外,亦不宜祈求指定跟某人在一起,因為你所求的人不一定合適你,一來可能求不到,二來,即使勉強在一起,也許只是一段惡緣。

  還有一點就是,這些方法雖然是從佛法的角度來求,但有些人並不一定有信仰和懂得佛理,也不一定希望所求的對象是學佛之人。但這也無礙所求之效,所謂有求必應,對伴侶的要求和條件,只要合理,都可以求。不學佛的人,也可以用來求不學佛的對象,心誠則靈。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不一定要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待,他日因緣成熟,也會殊途同歸,順其自然就好。

  總的來說求姻緣的原理與方法,就是“消業、增福、結善緣”。忏悔以消業障,行善以增福報,誦經念咒以催熟善緣提前結果,把所做的善事善緣,轉化為“現世”報。忏悔消除了姻緣上的障礙、行善提高自己的福報,使與所求對象相當,念經咒等既可消業增幅,亦可催化善緣成就。行善結緣是因,念經念咒是助緣,因緣具足,果報必現。大致原理如此,不出“因果”二字,其實姻緣本身就是一種因果。懂得道理就要付諸行動了,祝大家喜結良緣。

  不過更重要的還在後頭。即使求得如意伴侶,也不是一了百了的事,相反,剛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始而已,婚後能否和睦相處才是關鍵。所謂“相見好,同住難。相愛容易,相處難”。因此生活中難免會有矛盾的時候,這時才是考驗,大家應該心平氣和地商量解決,求同存異,找出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固執己見。有時候,也許是對方理虧,但我們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因為夫妻畢竟是以感情為基礎,贏了道理,輸了感情,那是得不償失的。夫妻之間,有一點缺陷也許是好事,才會有美感。我們應該用對方喜歡的方式去待他,而不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待對方。凡事換位思考,互相包容,自然可以和睦共處,白頭偕老。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從初認識的時候就要注意,才不會導致婚後的事情難以解決。首先,戀愛前一定要有足夠的了解,找自己需要的人,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當然能兩者兼得更好。戀愛時更要坦誠相待,不掩飾缺點等問題,看雙方是否能夠接受,協商解決。結婚後,盡量以包容和付出的方式去處理關系。了解前不輕易“牽手”,戀愛時不輕易“分手”,結婚後不輕易“放手”。特別是已有孩子的夫妻,不能只為自己考慮,還要顧及孩子,這時更應多一份責任。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止婚前邪YIN會導致姻緣不順,婚後的邪YIN亦會導致婚姻破裂。甚至是夫妻之間亦有正YIN、邪YIN之分,夫妻亦不宜“邪YIN“,所謂“非支、非時、非處、非量、非理”而行YIN。邪YIN也會損耗男女之福,可能會使一輩子的夫妻之緣,變成一段短暫的婚姻而已。

  如此分析起來好像帶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缺乏婚姻上應有的感情了。然而,如前所說,發心最重要。感情並非沒有,只是升華為“大愛”,或者叫“慈悲”和“仁”了。

  我們不妨再倒回來看愛情的本質。問世間情為何物?一般人對愛情的概念都是從故事、電影、小說等描述中來,也許沒有透徹的認識愛情和婚姻的本質。特別是現代更是被廣泛宣揚,甚至有人視作神聖和人生意義所在。

  美麗的愛情故事多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感人的故事,遺憾的結局,令人不勝痛惜。於是大家都渴望能得到真正的愛情和如意的婚姻。但多是“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可見有求皆苦。

  也許只有在這種缺陷美裡才能體現愛情的永恆。一段讓人向往的浪漫時光,加令人惋惜的結局,大家都會以為,如果故事裡的主人公能生活在一起,一定會很完美。然而真的長期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能否相處得來還是一個大問題,只是避而不談而已。不要被故事情節蒙騙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是由愛情的本質決定了,無法永恆。就像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東西一樣,一切皆是無常,緣起緣滅而已。因執著而有“我”,因有我而有愛,一切從“我”出發,我愛的時候就愛,不愛的時候就不愛,這就是愛情的真相。所謂的真愛,本質上只是一種虛情假意,所謂的無私,也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上而言。究其根源皆是人類的我執而來,愛情也是人類自私的一種表現。不止是男女的感情如此,放大來看,親情友情,所有的情與愛,都是從我執和占有欲出發。對物質和名利,乃至留戀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如此。由此動念,造種種業,生輪回根,循環不息。

  淺層次一點的愛,其實只是體內的“荷爾蒙”作怪,年輕時內分泌旺盛,特別容易有“愛”,實際上只是生理上的欲望在背後誤導,並非真愛,可以說只是一種“欲”。內分泌減少了,愛也淡了,情也沒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愛都是“欲”,但“愛”終究也是一種私心而已。

  情、愛、欲是三個層次,愛跟欲不一樣,但也是以自我和自私為根本。情就更高一層,離開了欲與愛。但還不是究竟的東西。欲界乃是以欲為根本;到了色界,則偏重於愛;到了無色界,則升華為情。宇宙中的三界眾生,都在情、愛、欲的困擾中。所謂“無情何必生斯世,有情終須累此身。”我們都是有情眾生,因有情而來,因情愛輪轉生死。

  那麼斷了生死是否就無情呢?以我為中心,為了我而去愛。有我就不會真正去愛別人。如果做到無我,那叫仁或慈悲,並不叫情,亦非“無情”。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既然把情愛看破了,是否就不應談婚論嫁?是否就要出家修行?其實有此矛盾者,正是因為沒有真正看破才有疑惑。既然看破了,便不為情欲所困,在家出家皆自在。每個人的入道因緣不同,出家要有出家的因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出家,也不是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就像我們學知識,也不一定要進學校,在家自學也一樣可以學得好,而且還多了些“實習”的機會。心若有執,便是家,即使強行出家,還在“家”中;心若無家,何來出家?

  度眾生也不一定要用出家身,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維摩诘居士就是一個典型的在家榜樣,社會上很多人都需要在家人方便設度。如果沒有出家之緣,在家修行也無妨,《壇經》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狼虎堆中好修行,真正的修行就要對事煉心,從日常生活中去修正自己。

  看破情執,是讓大家不困於情,心得解脫。“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自然出世入世皆自在,而不是畏懼情愛,厭惡逃避。情欲之困不在身,而在於心。就像你在看愛情電影的時候,很清楚知道自己在看故事而已,雖然情節很優美動人,自己甚至可以投入地去享受一下戲裡的浪漫情懷,但卻不會迷失其中。因此婚姻並不是枷鎖,家庭和子女也不是修行的障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是修行的好道場,對境煉心,才是真修行。

  然而這種看破和解脫並不是理論上的,必須真正做到才行,所謂“十年浮海一身輕,乍睹梨渦倍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若是真的看破放下,又有出家之緣,當然是出家專修為上,畢竟出家會有更多的時間與條件修行,更容易成就。可為天人師,引眾生出生死,自度度他,功德無量。那是真正的大福報,非世間的榮華富貴可比,值得隨喜贊歎。

  至此,大家應該對情愛與婚姻的本質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入世生活的朋友可以更如法地求姻緣了。希望大家都能求而不執,婚而不昏,解脫自在。

  所謂一切唯心造,相對本體而言,一切皆如夢幻泡影。我們的妻子、丈夫、兒女、眷屬以及一切的人事物等,都是自己所造的一場大夢而已。美夢噩夢全憑一心,求夫求妻皆是求己,無論好壞都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美好的姻緣只是南柯一夢,總有夢醒的一天。最後的生死大考,無論在家出家一律平等,能否過關,就看我們平時如何用功了。累世多次補考,已屬慚愧,今生又來到熟悉的考場,是否感慨萬千呢?那更應加倍努力了。

  最後祝大家皆得如意伴侶,美夢醒來及第歸。

  力薦:《大悲咒》《楞嚴咒》《往生咒》;《金剛經》《地藏經》《普門品》《心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

  附錄:

  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夫疏(改編)

  ——僅供參考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良由大士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大士無念,以眾生之念為念。故得慈起無緣,悲運同體。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陽春之遍育萬卉。遍塵剎感,遍塵剎應,無求不遂,有願皆從也。

  弟子(某某)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趨愈下,了無底止。為盡孝道行佛訓,力樹典范挽世風。誠心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莊嚴有相之男為夫,共組模范家庭。以期能寬慰父母之心,弟子亦能在世法中不退初心,安心修行、孝親尊師,盡己所學,善巧方便,自利利他,隨緣度眾,同修正法,共成佛道。

  希望他能符合以下要求:

  一、長相英俊莊嚴,德才兼備,為人聰明善良。尊老愛幼,樂於助人。

  二、志趣相投,性格相合,能溫馨融洽相處,互相欣賞,彼此滿意。

  三、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通情達理,能與我溝通商量,互敬互愛。

  四、能孝順雙方父母與長輩,有較好的事業與經濟基礎,勤奮上進。在家庭和事業上,能互相幫助與支持。

  五、感情專一,能對我從一而終,白頭偕老。

  六、有善根,有佛緣,能與我組成佛法家庭,共同修行,共成佛道。

  希望途中少障礙,能直接遇到合適的對象,一拍即合,各方支持,順利結婚。弟子特立七約,遵照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並回向給自己求夫之願早日實現。

  一、拜《大悲忏》一百部,忏悔累生累劫以來所有惡業。

  二、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百遍,《心經》一千遍。《觀世音菩薩聖號》十萬遍,《六字大明咒》十萬遍,《准提咒》十萬遍。

  三、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大悲咒》一千本、《地藏經》一千本、《金剛經》一千本、《楞嚴經》一百本、《妙法蓮華經》一百本,結緣流通。

  四、從此戒殺,並放生生命一萬條以上。做善事一千件。“施食”一年以上。

  五、從此戒各種邪YIN,並積極宣揚邪YIN的危害。

  六、今後斷惡行善,盡己所能,利益眾生。隨緣布施,斷惡修善,戒殺放生,誦經持咒,助印佛經、善書,供養僧人、寺院等。

  七、今後努力修行,勸人為善,弘揚佛法,隨緣度眾,共成佛道。

  勉行此七,以期不負大士之洪慈,又祈四海內外,一切同人,鹹息惡心,鹹發善念,鹹得如意伴侶,鹹尊夫妻之道,安家立業少煩惱,和睦求善歸菩提。鹹體普覆並載之仁,視鄰邦如手足,以天下為一家,互相維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與天地並稱三才之人名,轉大亂為大治,普天同慶,暢佛化於兩間,萬國鹹寧,唯願菩薩,普施無畏,愍我愚誠,滿我所願。

  ○○年○月○○日,弟子○○百拜上呈。

  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妻疏(改編)

  ——僅供參考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良由大士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大士無念,以眾生之念為念。故得慈起無緣,悲運同體。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陽春之遍育萬卉。遍塵剎感,遍塵剎應,無求不遂,有願皆從也。

  弟子(某某)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趨愈下,了無底止。為盡孝道行佛訓,力樹典范挽世風。誠心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莊嚴有相之女為妻,共組模范家庭。以期能寬慰父母之心,弟子亦能在世法中不退初心,安心修行、孝親尊師,盡己所學,善巧方便,自利利他,隨緣度眾,同修正法,共成佛道。

  希望她能符合以下要求:

  一、身材樣貌,端莊美麗,德才兼備。為人聰明善良,溫柔賢惠、尊老愛幼、樂於助人。

  二、志趣相投,性格相合,能溫馨融洽相處,互相欣賞,彼此滿意。

  三、身心健康,能生育兒女,旺夫益子。

  四、能孝順雙方父母與長輩,對我家庭和事業發展都有幫助,持家有道。

  五、感情專一,貞潔賢良,能白頭偕老。

  六、有善根,有佛緣,能與我組成佛法家庭,共同修行,共成佛道。

  希望途中少障礙,能直接遇到合適的對象,一拍即合,各方支持,順利結婚。弟子特立七約,遵照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並回向給自己求妻之願早日實現。

  一、拜《大悲忏》一百部,忏悔累生累劫以來所有惡業。

  二、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百遍,《心經》一千遍。《觀世音菩薩聖號》十萬遍,《六字大明咒》十萬遍,《准提咒》十萬遍。

  三、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大悲咒》一千本、《地藏經》一千本、《金剛經》一千本、《楞嚴經》一百本、《妙法蓮華經》一百本,結緣流通。

  四、從此戒殺,並放生生命一萬條以上。做善事一千件。“施食”一年以上。

  五、從此戒各種邪YIN,並積極宣揚邪YIN的危害。

  六、今後斷惡行善,盡己所能,利益眾生。隨緣布施,斷惡修善,戒殺放生,誦經持咒,助印佛經、善書,供養僧人、寺院等。

  七、今後努力修行,勸人為善,弘揚佛法,隨緣度眾,共成佛道。

  勉行此七,以期不負大士之洪慈,又祈四海內外,一切同人,鹹息惡心,鹹發善念,鹹得如意伴侶,鹹尊夫妻之道,安家立業少煩惱,和睦求善歸菩提。鹹體普覆並載之仁,視鄰邦如手足,以天下為一家,互相維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與天地並稱三才之人名,轉大亂為大治,普天同慶,暢佛化於兩間,萬國鹹寧,唯願菩薩,普施無畏,愍我愚誠,滿我所願。

  ○○年○月○○日,弟子○○百拜上呈。

  備注:此《求夫疏》與《求妻疏》,由印光大師《求子疏》改編,僅供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修改其中的內容。

  例如對對象的要求可以根據個人意願更改、添加或減少要求(如年齡、樣貌、性格、職業、所在地等)。所作功德的種類與數量也可根據個人的時間、能力和發心修改。例如拜忏文有《大悲忏》、《觀音寶忏》、《八十八佛忏》……等多種,只需選擇一種即可,經文有《地藏經》《藥師經》《金剛經》《普門品》《心經》《法華經》《大悲咒》《楞嚴咒》《往生咒》等大乘經典……等多種選擇,但以某佛菩薩為祈求對象的疏文,最好念相關的經文。善事有布施助人、救助孤寡、老弱病殘,乃至語言、思想上的善言善念等多種不勝枚舉,但發願做的善事應以行為上的善事計算。

  可增加或減少念經念咒的數量或種類(當然數量多點會更好,但誠心和質量也很重要)。亦可以提出實現願望的時間請求和自己完成功德許諾需用的時間,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上。不加亦可。如有發願終生奉行的事(例如戒殺、吃素、放生、施食、行善等),就必須終生行持,不可懈怠。若不能長期堅持,亦可發願做一定的時間或數量。

  另外,沒有學佛和修行意向的祈求者,不發修行之願亦可;但念經和做善事等功德,用於回向所求,是應該要做的。

  寫好疏文後,可以只在佛菩薩像前念一遍,以示發願祈求。也可以每天或者念經前念一遍,或者不定期念也行。但內容不能隨便告訴別人或到處宣揚,否則容易產生違緣,較難如願。如遇有同樣需求的有緣人,可以告訴方法,亦是善事一件,但不宜直接告訴自己所寫的內容。

  如沒完成發願所做的事情,已經提前如願,剩下沒完成的內容也要盡快完成,不可違背諾言,否則可能有不如意的後果。

  如到期或者完成所有發願做的功德後,仍未能如願,切莫誹謗埋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未能如願,有諸多因素。也許自己所做的事情質量不好,“水分”過多;或者所求的願望與功德不相當,願大功小,自身福報不夠;又或誠心不足,未能感應;又或因緣未成熟,尚需時日……等眾多因素。此時可再次寫新的求夫(妻)疏,重新發願,繼續做功德祈求。只要堅持不懈,再接再厲,必能如願以償,功不唐捐。

  另外,對其他佛菩薩有信心亦可向不同的佛菩薩祈求,但凡善願皆可求,有求必應。若有其他所求,如“求治病、求工作、求學業”等,亦可仿效修改成“求治病疏、求工作疏、求學業疏”等,如此類推。

 

上一篇:好好學佛,世間的這些福報自然就會有!
下一篇:婚外戀、婚外情到底是前緣呢?還是邪YIN?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