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心作心是。
原來在大陸有一個比丘尼,念佛往生以後,結果她燒的頭蓋骨裡面有四個字,四個字就是心作心是,這是念佛的奧訣,心作我們怎麼作呢,因為這個心,心實際上是沒有的,心是要仗緣而生的,仗境而生的,依什麼境生什麼心,所以我們作什麼很重要,一心具足十法界,四聖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法界就是六道,天、人、修羅、餓鬼、畜生、地獄。我們在念頭裡面都具足,而且這裡面呈現隱顯的關系,一個法界顯出來,其他九法界就隱下去,那顯什麼隱什麼,這就看我們怎麼作。
如果我們一念在五戒五常上,人法界現前,其他九法界隱下去;當我們一念愚癡的時候,畜生法界現前,九法界下去;一念瞋恨好勇斗狠的時候,修羅法界現前,其他法界下去;一念六度、慈悲現前,就是佛境界現前。
那麼如果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呢,佛法界現前了,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都是佛的法界呀,佛法界現前,那麼九法界就隱下去。現前的這個名號,我們系緣他,就是真如熏無明,因為這個名號是真如啊,真如是光明的,是空有的,所以它熏染我們的心意識的無明啊,就會轉化,其實修行的過程就是熏習的過程啊,熏習一個種子出來呀,轉化呀,轉八識為四智呀,它是一個轉的問題呀,所以我們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格式。那你是心去念悭貪,你就是作鬼了,是心作鬼,是心是鬼,鬼頭鬼腦。所以這個作什麼是太重要了,也就是我們每天的念頭放在什麼地方,因為最終的修行不是你作表面文章,是你的念頭安立在什麼地方,阿彌陀佛因地當中,他總是要度化眾生,教化眾生安立無上正真之道。
你安在什麼地方很重要,如果我們安在這六字洪名上,就等於是安立在無上正真之道上,就等於安立在一真法界上,安在佛法界上。當我們的心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時候,當然阿彌陀佛的一切種智,遍知法界事理因果的智慧,就從我們每一個念佛的名號裡面出來了,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我們怎麼開發智慧,大家都希望自己成為有智慧的人,社會上辦很多班可能都是速成班,讓你開發聰明智慧,實際上開發智慧的最好的辦法就在這句話裡,他開發的是阿彌陀佛遍知法界,象大海般深廣的智慧,就在我們念佛的每一個名號裡面顯現出來,何以故呢,這個智慧就是無量光嘛,名號裡面具足無量光嘛,無量光也是我們眾生本具嘛,但是在我們的分別、執著、煩惱的遮蓋下,透不出來,所以這也是借助阿彌陀佛果地上名號作為強緣,作為本質境來 引發我們內心無量光的影象境,他是這樣的一個關系。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後,你說念佛那就萬牛莫挽了,徹悟大師說如果對心作心是能夠真正理解,就是參學已畢了,不需要再去參學了,單刀直入。
所以徹悟大師原來叫夢東禅師,原來是參禅的,參禅也是有悟入的,有開悟的,結果他由於生病的因緣,這些開悟的力量還不能解決問題,想一想也是多障眾生念佛觀了,他就念佛念好了,念好了他在思惟,你看象永明延壽大師這樣的大德都念佛,我何許人也,敢不念佛。然後他相信念佛法門,在他的偈頌裡面有兩句話,表明他真正對念佛法門產生決定信心,他有一句話叫:[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這夢東禅師出家,是對自己法身慧命非常負責任的一個人,所以他是遍覽各種經典,了解各種法門,對世間的哲學、宗教,以及出世間的八萬四千法門,他都思惟過一遍,擇法呀,思惟到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不念彌陀更念誰?
就是唯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深知一心具足十法界的奧妙,既然一心具足十法界,我就專門念佛,專門念佛法界,單刀直入。所以在這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這種基本原則之下,再加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樣的念佛方法,把六根攝住,都攝在這句佛號當中,不能跑。所以我們要求大家,怎麼攝心。
前天下午我們跟大家一塊來談到東林念佛的調子,你要麼非常有感情的沉浸在這種佛號的這種哀亮裡面,沉浸進去,他能攝心,然後步子跟佛號統一起來,一句佛號走四步,但我們眾生的心都是浮躁的,他走的話都是踮著腳跟走,好象向前沖一樣的,現在人都是向前沖的概念,你念佛不要沖來沖去呀,你得腳踏實地,穩穩地走,要很沉穩地走,很沉穩地走有時候達不到,我有個方便的方法,你作個觀想,觀想什麼呢?觀想你的腳跟的地方,帶上一具沉重的腳鐐,我們看過那些重刑犯,尤其死刑犯,他怎麼跑啊,他只能拖啊,在地上拖,一走就嘩啦嘩啦的。要想到三界就是一個牢獄呀,我們就是這個重刑犯哪,我們就是死刑犯哪,死刑的囚徒啊,我們降生到的第一天就邁向了死刑場的這樣一個過程,過完一年邁進了一步,過完一年邁進了一步,這個腳鐐就是我們的業力呀,罪業的業力呀,所以想到我們戴著一個這樣的重囚沉重的腳鐐,還能夠廉價的快樂得起來嗎?那就比較悲切了,悲切地想到我原來也是帶著腳鐐,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這樣的過程,那麼現在當然我們還在帶著腳鐐,但我在念佛了,我念佛我是走向極樂世界了,最終要在極樂世界把這個腳鐐砸碎了,砸碎的是鐐铐,得到的是整個法界了,這時候你由悲哀裡面產生的一種歡喜,就透顯出來了,這時候你就體會他的悲喜交集。
所以我們都要把這些念佛法門的理論和方法掌握住,這樣就以念佛心入無生法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土三經主要經典象《阿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執持名號;《無量壽經》也是講一向專念彌陀名號;《觀無量壽經》盡管談了定善十三觀,然後弘願之門最後導歸的還是執持名號。透過這一點我們才知道,三經的宗旨和他的歸趣是高度一致的。
——大安法師《觀經四帖疏之九品往生章》第1講(融法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