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的空靈,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胸襟開闊,坦坦蕩蕩,心平氣和的崇高精神境界。
這種境界的特點:
一是具有獨特的得失觀。對個人名利淡如水,對社會的進步事業重如山。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集體和個體、他人和自己利益時,總是以捨為先,無私奉獻。
二是,有獨特的苦樂觀、易難觀。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得到某種贊譽時,“聞喜風不動”,“心無增減”。在遇到困難艱苦的逆境時,“逢苦不憂”,“知難而進”。
三是,有身心健康,性情樂觀的生理狀態。
生活中的“空靈”境界之因是人人都有的。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一部分人的“空靈”境界,好像主要是先天帶來的,加之後天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不管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任何階段總是會做人、做好人,處處以好人的面貌出現,他的行動總是利於他人,利於社會。他們的價值觀,不取決於他獲得了多少,而取決於他為別人,為人類做了些什麼。因此,總是表現為“忘我”式,使常人難以理解的“傻子”式行為。另一部分人的“空靈”境界主要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還有一種人的“空靈”境界是經過修持後才具有的,修持中當然也受到如何做人,做好人的教育,但同時通過一定方法的修持,改變其人的“心態”。這裡的心,不是指肉體之心,而是指思想活動的意識,是心理作用的心。要有“空靈”的境界,關鍵是要使心空,心空才能心平氣和。出生不久的嬰兒的心是空的,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吃飽了、喝足了、睡夠了,就不牽掛在自己的心上,即“無所住”。隨著年齡的增長,發育的完善、感覺器官功能的成熟,在世俗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誘惑通過人的感覺器官反映到“心”上,被喜怒哀樂占滿自己的心田,使心無法平靜。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修持,可去除心的貪欲。例如你認真地進行“觀空”修持,包括觀身空、觀脈空、觀身內空、觀身外空等觀空術,再對自己過去貪欲帶來喜怒哀樂進行真實的反思。那麼,一定能回歸到心平氣和、渾沌純樸、胸襟坦蕩的精神空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