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生活上的空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生活上的空靈,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胸襟開闊,坦坦蕩蕩,心平氣和的崇高精神境界。

  這種境界的特點:

  一是具有獨特的得失觀。對個人名利淡如水,對社會的進步事業重如山。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集體和個體、他人和自己利益時,總是以捨為先,無私奉獻。

  二是,有獨特的苦樂觀、易難觀。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得到某種贊譽時,“聞喜風不動”,“心無增減”。在遇到困難艱苦的逆境時,“逢苦不憂”,“知難而進”。

  三是,有身心健康,性情樂觀的生理狀態。

  生活中的“空靈”境界之因是人人都有的。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一部分人的“空靈”境界,好像主要是先天帶來的,加之後天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不管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任何階段總是會做人、做好人,處處以好人的面貌出現,他的行動總是利於他人,利於社會。他們的價值觀,不取決於他獲得了多少,而取決於他為別人,為人類做了些什麼。因此,總是表現為“忘我”式,使常人難以理解的“傻子”式行為。另一部分人的“空靈”境界主要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還有一種人的“空靈”境界是經過修持後才具有的,修持中當然也受到如何做人,做好人的教育,但同時通過一定方法的修持,改變其人的“心態”。這裡的心,不是指肉體之心,而是指思想活動的意識,是心理作用的心。要有“空靈”的境界,關鍵是要使心空,心空才能心平氣和。出生不久的嬰兒的心是空的,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吃飽了、喝足了、睡夠了,就不牽掛在自己的心上,即“無所住”。隨著年齡的增長,發育的完善、感覺器官功能的成熟,在世俗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誘惑通過人的感覺器官反映到“心”上,被喜怒哀樂占滿自己的心田,使心無法平靜。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修持,可去除心的貪欲。例如你認真地進行“觀空”修持,包括觀身空、觀脈空、觀身內空、觀身外空等觀空術,再對自己過去貪欲帶來喜怒哀樂進行真實的反思。那麼,一定能回歸到心平氣和、渾沌純樸、胸襟坦蕩的精神空靈境界。

 

上一篇:淨土聖賢錄三編新白話版19
下一篇:大安法師:一切凡夫眾生建立信心的核心內容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