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六尺巷之謙讓家風積厚張家六代出十二位翰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那這個地方,我們就講,有些人常常會在這個世間跟人家打官司。這個我個人看法,會增加業力,造就新的冤親債主,這個基本上我個人覺得是傷德。所以我們跟人家有糾紛、有爭執,要怎麼樣?老和尚講的禮讓、謙讓、忍讓,要修忍讓。

  那我們就來提一個老和尚最近常常在提的六尺巷的故事,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值得我們來學習。這個六尺巷的一首詩,叫「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故事是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當時文華殿的大學士,禮部尚書,後來官拜至宰相的張英寫給家裡的一封信。張英他是安徽桐城縣人,我們知道安徽桐城縣都是出大學問家,老法師是安徽廬江,跟桐城也應該是附近。那麼現在桐城改成桐城市。因為他老家,張英的老家跟吳家為鄰,那吳家蓋房子的時候為了地界,跟張家就張英他們老家發生了糾紛,那雙方爭執不下,便訴訟到縣衙門裡面打官司了,張英的家人就跟吳家打官司。但是由於張家跟吳家在地方上是名門貴族,所以縣官也有些為難,一時間沒有辦法裁斷。

  那張家的家人就寫一封信給遠在北京當宰相的張英,請他出面出面,關說關說一下。那張英接到家書以後,就覺得說沒有必要跟吳家相爭,鄰裡之間應該要禮讓才對。這是教育,這地方就是教育。於是他就給家裡寫了這封信,就是「一紙書來只為牆」,你寫一封信來只為了這一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你讓他三尺又怎麼樣呢?「長城萬裡今猶在」,那萬裡長城今天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就回這封信給他的家人了,那家人讀了這封信以後,覺得很慚愧,我們張英宰相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主動的就跟吳家講說,好啦,我們不跟你爭了,我們退三尺的空地給你了。

  我特地去找這個檔案,那個六尺巷現在還在,而且把它維護得很好。他們張家都退三尺了,那個吳家看到張家退三尺,深受感動。所以你看人性本善,孔子說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你看「人之初,性本善」從這個地方可以得到驗證,本來跟他吵得不得了,還打官司,最後你先退,他跟著退了。吳家也覺得很慚愧、很感動,也主動退讓三尺,這樣就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一條寬六尺,長一百多米的空巷子出來到現在,這兩家的糾紛就平息了。那麼前後街的人們就從這個巷道通行,也十分方便,結果自己退三尺,對方退三尺,變成都利益大家了,這就功德了。所以六尺巷的美名就廣為傳揚。

  所以老法師最近在勉勵弟子,不要相爭,不要互相嫉妒,不要去排斥對方,學學六尺巷的精神。我想老和尚用心良苦,老人家他知道。那麼張英他們家風非常好,教子有方。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曾經在朝廷任職,後來也官拜到宰相,你看一家兩個父子,他們父子兩個人都當到宰相。在歷史上我看到,我知道的只有誰呢?宋朝的范仲淹跟他兒子范純仁,父親當宰相,兒子當宰相,這不容易,這要很大的德行跟福報。你看張英當宰相,他兒子張廷玉也當宰相。但是到張廷玉的時候,已經是雍正了,康熙轉為雍正了。在雍正十一年,公元一千七百三十三年,張廷玉的兒子張若霭,他參加科舉考試,這第三代的啦,參加科舉考試。

  張廷玉按照規定他回避,他就不能當考試官了。我們知道到皇帝那邊去考試的,要選狀元了,都是殿試,殿試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科舉考試,殿試,雍正皇帝欽點,初定張若霭是一甲三名,探花。第一名是狀元,第三名是探花。當時考卷是密封的,跟現在一樣都是密封的,拆卷以後才知道說,一甲第三名是張廷玉的兒子張若霭。那張廷玉在感謝皇帝時,下跪要求說了,若霭是我的兒子,萬萬不可定為第三名。雍正皇帝就說了,卷子是密封的,我也不知道他是你的兒子,那你已經回避了,在決定之前,也不知道是誰的試卷,這個事跟你無關。

  你看張廷玉這個家教多好,這家風多好,張英真是教子有方。張廷玉就一直跪在地上不起來,要求將兒子降低名次。雍正皇帝說,這科舉考試是朕定的等次,你快起來吧。張廷玉就跪地不起來啦,我們張家已經是兩代輔臣了,就當到宰相了,已多蒙皇恩了,天下寒士很多,應該讓給別人。哎呀,你看這個就是,從這地方看出福報跟度量,他就把福報送給別人,有福德不受福德,這《金剛經》裡面講的境界。所以不一定說一定要出家修行,你看這個范仲淹找人去算命,就講的沒有錯,他去給算命算,兩種人可以救人,一個是當宰相、一個是當醫生。你看當宰相就是,以這樣的宰相就可以救人了,就萬民之福。他說,天下寒士很多,應該讓給別人。

  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學習張英跟張廷玉?這個世間就少一點紛爭、少一點戰爭。雍正皇帝看到張廷玉這樣的真誠,十分真誠,於是采納他的求讓意見,把張若霭改成二甲第一名。剛才是一甲第三名探花,現在改成二甲第一名,就是第四名了。他就把二甲第一名的這個人,第四名提升為一甲第三名。這個故事告訴你,張家人家,他們為人忠厚,家風純樸,這個叫做家風、家業、家學、家教。所以這樣的家風、家學、家教,誕生出他們張家六代出了十二位翰林。聽清楚喔,十二位翰林,二十四位進士,你看這個不得了,那要多大的福報?

  所以老法師講,成家立業,教學為先,教育太重要,太重要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印光大師說,天下之大權女人掌握一半。這個家教落在誰的身上?落在妻子、婦女的身上。夫婦有別,這個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主外,就負責養家。女主內,負責把下一代教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個「後」不是說指生兒生女,是真正要有一個有賢能的、有德能的後代,那才是真正的孝順。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五二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放生功德大得超乎想象
下一篇:黃柏霖:既然佛體本具足何來六趣的虛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