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夜讀青綽卓瑪之感言“
ལུས་ཀྱི་སྡུག་བསྔལ་བསལ་འདོད་ན།།
身 之 痛 苦 若 欲 除,
སྨན་དང་སྨན་པ་བཟང་པོར་བརྟེན།།
當 依 良 藥 及 良 醫,
སེམས་ཀྱི་སྡུག་བསྔལ་བསལ་འདོད་ན།།
心 之 痛 苦 若 欲 除,
ཆོས་དང་བླ་མ་བཟང་པོར་བསྟེན།།
當 依 妙 法 上師尊。”
心有所觸,遂有下文
主旨:
凡有所依,皆為掛礙。
分論:
掛礙一方面滯人證空,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痛若;另一方面卻是各種神通的依憑,萬千妙用皆從此起。
對悅意的追尋,滯礙了天人證空,也成就了天人的悅事妙用;
對勝利的追尋,滯礙了修羅證空,也成就了修羅的榮耀妙用;
對友情的追尋,滯礙了世人證空,也成就了世人的情事妙用;
對麻木的追尋,滯礙了畜牲證空,也成就了畜牲的棄智妙用;
對貪婪的追尋,滯礙了餓鬼證空,也成就了餓鬼的貪方妙用;
對嗔人的追尋,滯礙了地獄證空,也成就了地獄的詭計妙用。
結言:
A 由於本來無一物、真心畢竟空的原因,神通妙用必與笨拙勢執相骈而行。
七道眾生(世間六道以及聖賢道),沒有高貴與低賤之分,現時所處情勢,無論在別類眼中是痛苦還是快樂抑或是其它,皆為當事者主動選擇的結果。
B 七道眾生由於掛心之礙,主動選擇了所處之道;因而掛心之礙倘若不變的話,改道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某道眾生想把自己認為的痛苦或快樂送與別類的話,多半會以德換怨;比如某畜牲,你以為它乏智多苦(它不一定這麼認為),如果你強行奪其性命逼其改道的話,那麼因緣際遇的時候,你必會受到它的嗔心之報,戒律中的殺生重罪說的就是你。
C 由此可知,法華經中“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大事,是指對眾生“示知悟入佛的知見”,而非迫其改更所處的眾生道。
D 對於修心者而言,自淨其意即可,切莫為證菩提而盡度眾生,人家說不定還自樂其道不想讓你度呢。
回向:
願緣遇此論者,福逾恆沙,智慧大開,速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