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各類學佛的網站和交流群,每天分享著大量的佛學知識,為很多人提供了學佛的方便。有人對此產生疑惑:既然網上學佛這麼方便,是不是就不用去寺院了?
現在很多初學佛者,都是先通過網絡,來了解佛教各方面的知識,先隔岸遠觀,再推門而入,這的確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但學佛若僅僅停留在網上,就沒有辦法建立正確的信仰,更多是好奇和一些模糊的感動。
知識型VS 實修型
首先網絡學佛很方便,但也有利就有弊。如果不能善加利用,也會產生不少負面作用。
比如網上關於佛法的知識、見聞很多,有些人貪多嚼不爛,當成普通的知識來了解,並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去實踐。
佛法是要修證的,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名詞解釋式地了解概念,卻不懂修證,也沒有修證,這樣學佛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難有實質收獲。
正法VS 邪見
其次,網絡上傳播的很多“佛學知識”良莠不齊,的確有正信的佛法,但也有不少打著佛法擦邊球的邪見。
例如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強調算命、靈異、神通等,對佛法一知半解者較難明辨,一旦缺少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就中了邪法外道的圈套,誤入邪法而不自知。學習或是傳播了這些知識,不僅對自己的修行沒有益處,而且還會損害自己的福報。只有多了解正信的佛法,樹立正知正見,才能最終破迷開悟。
自修VS 共修
自己在家上網看書是個人自修,來寺院聆聽講經開示、參與法會,那就是“集體共修”。菩提路不會一帆風順地速成,要放下我執,要改變自我,相當於“一人與萬人敵”。
與其他同修交流互動,也是取長補短、反觀自身的機會,參加共修和法會等儀式,通過佛門的莊嚴儀軌,能使自己生起更強烈的修學信心。
學佛必須親近三寶
學佛可以通過網絡、書籍了解,但同時也需要經常到寺院,近距離地親近三寶,這是古今未來都不能被代替的。
最傳統最可靠的方式,哪怕一個“入門級”的三皈依,按佛教的規矩,都需要出家人現場傳授才能完成,戒體的傳授也都是如此。
寺院是一個道場,不僅是聽聞佛法的所在,也是佛弟子共修的場地,這裡還有佛菩薩的護佑,有佛、法、僧三寶的駐錫,韋馱菩薩、伽藍菩薩的護持,這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
學佛也不是憑世俗人情的見解,就能夠學好的,也不是依賴自學就能成就的。所以真正學佛,佛、法、僧三寶都不能遠離。
寺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親近三寶的機會。當我們來到寺院,處在清淨的修行環境中,見到莊嚴的佛像、如法修行的僧眾,自然而然地就會生起虔誠恭敬之心、向佛菩薩們學習的心,從而更加精進地去修行。
學佛需依止善知識
佛法有三大語系,三藏十二部典籍、八萬四千法門,想找到與自己相應的法門絕非易事。而且漫漫修行之路,由於我們對佛法的認知有限,學佛想要“自學成才”,幾乎不可能。
因此對於初入佛門的人來說,找一個領路人無比重要,這個領路人就是指善知識。“佛法二寶,賴僧弘傳”,對當下眾生來說,這個善知識就是,我們常說的“僧寶”。
僧寶常住於寺院等清淨道場,要想親近僧寶,依止師僧善知識學習,就要經常前往寺院,去親近法師,護持道場。親身參與寺院的活動,現場聽聽法師的開示,感受僧人們的言傳身教,並按照他們正確的教導,精進勤勉地如法修學。
學佛不是學樣子,而是真正的在生活中把握正知正見。因此學佛必須要以三寶為中心,真正地、時時處處地把皈依三寶、禮敬三寶落實到自己行動中,才能與佛法相應,做一個德行、願力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