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現不同,以智慧作為菩薩與佛慧命的母親;以慈悲作為關懷及救濟眾生的父親。故稱智度為母,方便為父。
每一個人都有母親,還健在的,願她們長壽健康;已去世的,願她們往生佛國。
佛由人成
通常來講,人有三種生命,一種是肉體的生命,它是由母親懷胎十月所生;第二種是歷史的生命;第三種是智慧的生命。對學佛的人來說,智慧的生命意義更為深刻,那麼,它究竟從何時開始?是什麼意思?普通的人有沒有呢?
短短幾十年的肉體生命之後,還有歷史的生命,但是,只有少數的人能在歷史上留名。因此,在佛法來講,我們除了有肉體和歷史的生命;還有永恆的、無限的、超越於時空的智慧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法身慧命。
當母親生下我們這個身體時,就像是一塊未經琢磨的礦石,要不斷地磨光、雕琢,才能成為一塊玲珑晶瑩的寶石。因此,父母生下我們之後必須經過一再的學習及鍛練,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產生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的問題及麻煩,否則,這個人一定生活得沒有意義,既為自已帶來痛苦,也為他人制造麻煩,這是個沒有智慧的人。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特別聰明,這是不是就代表智慧呢?事實上,聰明的人也可能是煩惱心很重的人,如果聰明而煩惱很少,乃至沒有煩惱,那才是清淨的智慧。
今天有幾位醫師在座,以科學的眼光,醫師們都相信遺傳,但是,就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家中七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也只有我出家做和尚,在十多歲之前,一直都是笨笨的,漸漸地腦筋才清楚起來,這算不算是遺傳呢?我的幾位老哥哥們,到現在已過七十、八十歲了,還是跟以前差不多,並沒有變聰明一點,這是否也是遺傳或者隔代遺傳呢?我想這跟遺傳好像是沒有太大的關系。要不然,我俗家這一族的人,應該多幾個來做像我這樣的和尚才對。就像愛因斯坦的後代之中,是否也會有成為大科學家呢?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當然,遺傳學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必須有先天的因素,再加上後天的條件,這是因緣論而不是遺傳學了吧!所以無論何人,智慧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智慧是佛母
佛的智慧是從慈悲心產生的,在成佛之前,一定要經過菩薩階段,作為修行的過程,修行就是修慈悲心,發揮慈悲的精神。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就愈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相對的,困擾自己的問題也會愈來愈少,那也就是有了“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呢?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如果僅僅是用物質或者是金錢,只能解決一部份問題,必須要從心理的、觀念的、方法的,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我有一位弟子,很喜歡把師父講的道理為眾生說法,替人家解決問題;可是,他的煩惱特別重,問題也很多,有人問他:“法師,你怎麼不幫助自己呢?”
他說:“我不管啦!只要能幫助人就好了!”
像這樣的情形,似乎是對的,菩薩不應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但也是錯的,他是在現買現賣,並沒有經過自己的體驗和實驗,就不加消化地移轉給別人了。但是,這也算是菩薩,我們稱它為假名菩薩。對於他人有幫助,對於自己的利益不大。
真正的菩薩,要像《維摩經·佛道品》所說:“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捨。”
《何阇世王經》卷上雲:“文殊師利是菩薩父母。”
《放缽經》雲:“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故以文殊菩薩為諸佛之母。
因此,菩薩一定是有慈悲心的,用智慧幫助自己及他人,當智慧、慈悲圓滿時,那就是成佛,所以說:“智慧是諸佛之母。”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以智慧作為菩薩與佛慧命的母親;以慈悲作為關懷及救濟眾生的父親。故稱智度為母,方便為父。 佛的智慧與佛的慈悲
常聽到說,智慧是諸佛之母,慈悲是眾生之父;也就是說,智慧是產生諸佛慧命的根本,慈悲是對眾生產生救濟的功能。站在眾生的立場看諸佛,諸佛是眾生的慈父;站在諸佛的立場看眾生,眾生之能成佛是由於智慧的功能;所以智慧為母,慈悲為父,這是兩個不同的立場,卻是一體的兩面。
因此,凡是有善根的人聽到佛法,內心必定會產生智慧的效應,也能夠表現出慈悲的精神,立時就成為初發心的菩薩。
現在我再將它來解釋一下,智慧就是使我們內心世界能夠清楚、明白、自由,而沒有煩惱。哪怕是只有一段時間,或幾分鐘的體驗,都是和智慧相應的,凡是心中煩惱生起時,有痛苦、掙扎、矛盾等不愉快的心情反應時,你可以這麼反問自己說:“我的智慧怎麼沒有了!”
諸位是起煩惱的時候多?還是有智慧的時候多呢?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在生氣時,勸他不要煩惱,他回答說:“我不可能有煩惱,都是別人害我的。”甚至於會認為是師父給了他煩惱。請問,這究竟是誰給他的?還是他自己給的呢?
有智慧的人,其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並且能對人關懷,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已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去,這就是慈悲心的表現。
昨天有一對醫生夫婦從外州到禅中心來看我,事實上,十年前我就曾到過他們的家裡。這位太太總是在我面前贊歎先生、體諒先生,而她的先生也是非常疼愛太太,照顧太太,他們彼此諒解、相互贊歎,真是一對知音、知心、知己的菩薩,他們互相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去。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占有、是征服,希望對方諒解自己,要求對方屬於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的丈夫、太太、兒女、朋友、老板,都是這樣子的。不想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而是強迫別人來接受你的想法,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不是菩薩。
智慧是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清楚、理解、體諒,做他人的知心、知音和幫手。
智慧的層次
智慧圓滿時,就是佛;在智慧的成長過程中,叫做菩薩。
智慧有不同的層次,有人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佛的智慧:
一、人的智慧:我們既然聽了佛法,自然就要開啟菩薩的智慧,如何做法呢?不同的立場身份,有不同的體驗表現,能夠使自已不要產生矛盾、沖突、不愉快,這叫做智慧。
請問諸位,當你很有辦法,人人在恭維你時,你的反應是什麼呢?是驕傲、是自滿、還是覺得了不起呢?倒霉的時候,大家都離開你、不理睬你,把你當瘟神來看的時候,是否覺得很寂莫、很窩囊,並且恨著這些勢利的人呢?如果是,便是沒有智慧。
台灣有位先生,在宦海中浮沉,時起時落,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上了官,又為何下了台;在台面上時,大家恭維他、奉承他,前護後擁;下了台時,連狗都不上他門,他常在咒罵這是個勢利的世界。
我也曾遇到一位非常高明的醫生,有一陣子,他每天要看三百多位病人,他還很生氣地說:“這些人,都要找我看病,怎麼不去找其他的醫生呢?”但是,每天雖然很累,還是有看不完的病人。
後來他跟我說:“當年我是在走好運,所有的人都找我看病,看病開處方時,我的頭腦根本沒時間考慮,看一看、問一問,馬上就開出處方,咦!真是奇怪,我開的處方、拿了藥,一定醫得好病,這真是不可思議!”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開了一個方子,不知怎麼的吃死了人,報紙上攻擊他,他的醫院就蕭條了。
他感歎的對我說:“唉!這個世界真沒道理,前陣子替人看病時,無暇用心,都看得好病,現在的我非常用心,病人卻很少來了!”
請問諸位,這是什麼道理呢?人是不能僅靠運氣的,應該要有智慧才對。其實,每天看病的人數是可以用掛號來限制的。一天之內,不要說替三百個病人看病,就算是寫三百張條子也是不簡單的。在不同的立場及時間,就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過份而無節制的話,就是沒有智慧的人了。
在台灣,我有一位在家信眾,當他生意做得成功時,每逢過年,必定會來向我拜年,不但供養我大紅包,連每位常住法師都有一份,後來生意做垮了,就再也沒有看到他來拜年了!當我打電話慰問他說:“怎麼這一兩年都沒看到你啊!”
他卻馬上接著說:“師父啊!我並沒欠你太多啊!”
我跟他講:“你並沒有欠我任何東西,是我欠你,生意順利時你給我大紅包,生意做不好,就不要給紅包。但是,人還是要來呀!來見見師父,聽聽佛法!”
他說:“沒有供養,不好意思來。”
請問,這個人有智慧嗎?有錢時來看我,給我紅包是供養,沒錢時,能以恭敬虔誠心來聽聞佛法,以時間來做義工,參加共修活動,也是大供養呀!何必在意兩手空空,就不敢來了呢?財物布施是修福,身心布施是福慧雙修。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得意時不會發狂,倒霉時不須自卑。不要因為沒有錢了就見不得人。有智慧的人,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立場、任何情況下,心裡都是坦蕩蕩的,都是自在的,無牽、無掛、無礙的。
有智慧一定就有慈悲。譬如說,做父母的,如果能進入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去,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會孝順、感恩;否則,只是要他來體諒你、接受你,或強迫他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兩代間的代溝將會愈來愈寬、愈來愈深。為人子女的並不是只要買些衣物食品給父母,就叫做孝順,而是要進入老人家的內心世界去,隨時體驗、體諒、體察他們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二、菩薩的智慧:菩薩為何能度眾生,就是讓眾生感覺到他是你的知音、知心,替他解決各種困擾的問題,如此,他才能接受你的忠告及好意。諸位聽過“神通”這兩個字嗎?有神通的人,他能讀你的心,知道你正在想什麼?而有智慧、有慈悲的人,看起來似乎有神通,因為他只要跟你多談幾句話,多接觸幾次,很快便能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其實,你心裡想說什麼,他並不一定知道,但是,你的意向他很清楚,因此,這並不一定是神通,而是他們有智慧。
最近,我跟法鼓山朝聖團去了大陸十四天,在行程中,每一餐飯我都在不同的餐桌上,跟不同的人吃飯。整團有三十二桌,我等於陪了三十二次。中國人的餐桌幾乎都是有轉盤的圓桌子,轉盤上放滿了菜,我不論到那一桌時,多半會隨時將轉盤上的菜轉到每一個人的前面,按著它不動,讓菜對著某一個人。有一位居士挾了三次他喜歡吃的那盤菜之後,當我第四次又按在他面前時,他說:“師父,您真是有神通!”我是不是有神通呢?你們猜猜看!我沒有神通,我只是進入了他的內心世界!(大眾笑)事實上,諸位只要用心一點,都可以做得到;這就是慈悲,也是智慧。
最糟糕的是,有人看到自已喜歡吃的菜,正在他的對面那一邊,也不管其他人正在挾菜,便很快地轉動轉盤,別人的菜還未挾上筷子,那個菜已經被他轉開掉了!當然,像這樣的人,大家都能了解他、原諒他,可是,這種自私的人,不但沒有智慧,也沒有慈悲。
三、佛的智慧:體驗諸佛菩薩的世界,無鎮無愛是智慧;深入凡夫眾生的內心,救苦救難是慈悲。佛是慈悲和智慧的圓滿究竟者。
今天的主題,就是佛法的基本精神。有了智慧,就能從凡夫成為菩薩,智慧的最高層次,就是成佛的境界。所以要說:智慧是諸佛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