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第七識、第八識到底存在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諸大乘經論,皆雲:「萬法唯是一心」,此中雲何列八?

  淨界法師答:八識,諸位,它不是八個自體。不是說你有八個心,不是這個意思。你的心還是只有一個,只是就著它的分工的作用,哪一個識負責什麼,哪一個識負責什麼,從它的作用安立了八個,不是說你有八,不是你一塊心切成八塊,不是這樣。那麼現前一念心識,根據它的作用分成八塊。當然我們前面一再的強調,你必須把心識分成三大類,異熟、思量、了境,這個是最好的分類。那麼這個目的為什麼要開出八識呢?因為我們從八識的差別作用當中,來觀察緣生性空,悟入一心實相。八識的目的,只是告訴你一個概念:所有的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這和筆者的認知是一樣的。

  對於第七識和第八識,自古以來教內就有兩派,認為沒有,和認為有。

  到底有沒有?

  其實如果弄懂七識、八識的性質後,就不存在有沒有這個疑惑和矛盾了。

  七識、八識,並不是像前六識一樣,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可以指認的物件。比如眼識,使我們看見東西,耳識,使我們聽到聲音……這樣人們就可以肯定它們是存在的。而七識、八識並不是如此概念。

  前六識造業,落謝下種子,每天我們都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種子,有善、有惡,加上無量劫來的種子,那真是無量無邊。這些種子我們把它當成一個集合,這個集合,就給它取個名字就叫阿賴耶識,也即藏識,也即倉庫的意思。好似你把一些玉米堆在地上,然後上邊蓋上遮雨布,說這是我的倉庫,可以呀。倉庫是指這暫時的集合而已。一旦把玉米拿走,遮雨布收起,倉庫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金剛道後異熟空”。

  因為阿賴耶識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識,只是一個集合,那麼它的性質就隨著裡邊的東西而轉變。倉庫裝垃圾,這就是個垃圾站,倉庫裝糧食,就是糧站,倉庫裝珠寶,就是寶庫。這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說阿賴耶識是染淨合體,是清淨本性和無明妄心的合體。

  七識,也不是一個具體的識,它是含藏在前六識當中,是前六識的一個本質因素。

  當人通過前六識起心動念造業時,裡邊都有一個“我”的因素:我看到、我聽到、我吃到、我想到,等等。那麼每一顆落謝的種子裡邊,自然就有一個“自我”的因素。將來這些開花結果時,也必然就會有“自我”的因素,這就自然形成了對自我的執著。為了表述上的方便,就把這個自我的因素冠名為末那識,排名老七。

  冠不冠名、排行老幾,其實都無所謂,而自我的因素肯定是存在的。同時也明白了,如果起心動念沒有“我”,那麼存入倉庫的種子也就沒有“我”的因素,也就無所謂末那識了。沒有了“我”,輪回自然也就消失了,因為輪回的前提就有一個“我”從前世到今生到來生;沒有了“我”,分別、妄想的第六意識也就沒有了生出的根,也就自然枯死——這就是阿羅漢的境界呢!當然大乘的修法不是掐死第六意識,而是轉換,喜歡分別、妄想的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

  修行無非就是做這個工作:當你看到外境時,凡夫是生出貪嗔癡,二乘人是不理它、關閉前六識,大乘修行人則是正視它、觀照它、看破它、放下它。婆子燒庵公案說的就是這樣三個階梯。

  修行,就是在修第六識和第七識,六識、七識轉了,前五識、第八識自然跟著變,所謂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因為我們凡夫開始修行,是不可能直接修前五識與第八識的。因為前五識所見為現量,而第八識呢,只有到法身大士的階位才可以覺察到。所以凡夫只能是兩個選擇:第六識與第七識。中下根機的,從第六識修,比如布施、持戒等六度萬行,以及誦經、念佛、拜佛、放生等等,這是絕大多數人要走的路,而上等根機的,比如慧能大師及其弟子那樣的,是直接從末那識——第七識修。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第七意識它跟第八識是分不開的,因為它們倆是在一起的,因為第七意識執著第八識為我,所以只要有第八識在,就一定有第七意識的影子在裡面,第七意識向內執著第八,向外干擾第六。所以你講第八的時候,你不可能離開第七的。只是說我們在分析事情的時候,把它切開來,但是現實生活兩個是擠在一起的,你有第八就一定有第七在,所以你有果報,你一定有一個自我概念。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七識、八識並不是一個可以指認的具體的東西,現在想來,難道前六識不也是一個性質嗎?其實哪裡有眼識、鼻識、耳識呢?都是如來藏性罷了,但因為業力,眾生形成了六根。如來藏性表現在眼根上,就顯出了眼識,表現在耳根上,就顯出了耳識,如此等等,“現前一念心識,根據它的作用分成八塊”。

  就好似太陽在天上,陽光布滿虛空,你在屋裡拿著一塊方形的鏡子,陽光通過方形鏡子一照,屋裡自然就顯出一道光,是方形的光,在牆上也顯出一塊方形的光影;你右手還拿著一塊圓形的鏡子,於是屋裡就又射出一道圓形的光,牆上還多了圓形的光影;桌上還有一塊三角形的鏡子、還有一塊六菱形的鏡子,那麼屋裡就多了一道三角形的光、六菱形的光,牆上就多了一塊三角形的光影、六菱形的光影。陽光本身哪裡有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形狀呢?不過是落謝在鏡子上,折射出來的效果罷了。

  同樣,一精明落謝在六根上,分出了六識,不同的六根也會生出不同的六識。如果是人的眼根,那麼表現出的眼識就分辨出顏色;但如果是狗的眼根,表現出的眼識就成了黑白。這又像陽光通過立體菱形鏡子,能發出多彩光,而通過普通鏡子,只能發出單色光。其實都是陽光,鏡子不同,現出的外境也就感覺不同了一樣。

  一精明被我們肢解分成了八塊後,然後我們就被眼識所欺騙,跟著眼識轉:看見美的,就貪,貪不到,就嗔;看見丑的,就厭惡……如此,起心造業,無有終期。

  其實,你擁有怎樣的眼識、怎樣的耳識、乃至怎樣的意識,不過是業力使然。同時,不管業力如何使我們的六識乃至七識興風作浪,而其本質永遠是如如不動,永遠是清淨無染的如來藏性啊。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楞嚴經》佛陀早已揭示出來了呀!

  修行,就是要超越業力造就的六識,回歸到一精明的本性中去。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上一篇:隆相法師:皈依並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下一篇:宏圓法師:以無盡的慈悲攝受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