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人務必要守本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能說學佛沒用,學佛管用啊!儒跟我們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乘佛教入世的跟儒所說的沒有兩樣,比儒所說的還要深刻、還要廣博、還要周圓,它通出世法,達到極處。所謂世出世間是一法,不是二法,達到最高境界。原來大乘的登峰造極就是“格物致知”。“格物”是什麼?是放下。“致知”是什麼?是看破。就是大乘講的“止”、“觀”。什麼時候能到“止”、“觀”是一,“止”在“觀”中,“觀”在“止”中,“止”、“觀”圓融,“止”、“觀”達到登峰造極,就是明心見性,自性裡頭圓滿具足。

  究竟圓滿的“止”、“觀”大道用什麼來融合?就是用菩提心,非菩提心不能融入。所以“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重要!,統攝世出世間一切法。

  中國人可以用《大學》的“三綱”、“八德”來融會,“三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最高的綱領。落實這有八個科目,從“格物”下手。

  “格物致知”,“格物”剛才講了,是“放下”,“致知”是“看破”。看破、放下之後,意才誠、心才正;沒有看破、沒有放下,“誠意正心”做不到,做不到就心懷了,心隨著煩惱轉了。煩惱是什麼?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起心動念無非是損人利己。貪嗔癡慢疑。這就壞了,意不成,心不正,身不修,家不齊,國不治,天下大亂。這今天整個社會的病根就說出來了。那我們怎麼辦?把它翻過來就對了,翻過來就“覺”了。不善的念頭翻過來,就是善念。惡翻過來是善,迷翻過來是悟,是覺悟了,問題就能解決。

  撥亂反正用什麼方法?教學!這個社會,我過去曾經說過很多次:人務必要守本分!每一個行業,都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個社會就安定了,就和諧了。

  我們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分,這也算是三百六十行裡頭的一行,出家這個行業是什麼?要認識清楚,佛陀教育!那一定要把佛陀教育學好,把佛陀教育發揚光大。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開悟之後四十九年教學,以這個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一切眾生,這個貢獻大了!真正是捨己為人,做出一個最好的老師的榜樣。

  這釋迦牟尼佛,我們稱他為本師。學佛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終身從事教學工作。最重要的教學,身教!自己沒做到,不能教別人,真正是“學不厭,教不倦”,給我們做出這個典型。做出這樣的榜樣。到臨終離開我們,還教給我們“四依法”;最後的遺言,“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戒”是什麼意思?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到生活就叫做戒。釋迦牟尼佛一生所教、所示現的,總不外乎“三福”、“三學”、“六度”、“六和”、“十大願王”,這個包括圓滿的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誨,不離這個總的指導原則。很好記!“三福”、“三學”、“六度”、“六和”、“十大願王”一生謹守,決定不違犯,這就是持戒。這五個科目,統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聚淨戒,全包括了。

  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教人,也只有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大道至簡,一點不麻煩!幾句話了,一切所有都從這個根生出來的,衍生出來那就是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要抓住根本。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要做一個好學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
下一篇:淨空法師:“師承”為何要強調只能跟著一個老師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