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難得”,就是我們得到這個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經上講,六道輪回裡,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難聞”,我們能遇到珍貴的佛法,這珍貴的佛法能幫助我們從人生的貧乏裡走出來,從人生的煩惱和痛苦中走出來,非常珍貴,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識難遇”,我們學習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師,要有同修伴侶,要有人護法,這些因緣非常難得。
第四是要知道“時光迅速,人命無常”,時間過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間,要知道生命的珍貴。
這一些正知、正念,不管修什麼法,都不應該忘記,念念不忘,這樣保持正知正念,我們就容易與道相應。
身體是我們生命中的怪客
換一個角度來觀察,身體是我們總要安排的一個東西。
比如說,你家裡來了一個很麻煩的客人,一進門他要水喝得趕緊給他倒水,要吃飯得趕緊給他做飯,想坐下來得趕緊給他找椅子……總而言之,身體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怪客,你老要安排他。
在佛教裡,這叫做苦。也就是說,他對我們形成逼迫,這個逼迫就是苦。什麼時候等把客人送出門了,客走主安,主人就輕松了。
修行,一定要向自己開刀
不管是禅修,還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開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要打破。
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說別的,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說:“反正我就是這個脾氣,就是這個毛病。”意思是說,我這個毛病,這個脾氣是不能變的。
這是世間法的觀念,在禅修裡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變你的脾氣,改變你的毛病。
禅修就是要把你這個人來—個顛覆,來一個革命!禅修是這樣,佛法的修行也是這樣。
打開心靈的結
如果討厭的人,在你心裡出現的時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這個影像去發出感恩的念頭。
你非常貪著的一個東西,在你心裡出現的時候,你能看到它的無常、它的苦、它的可厭相,你的心結就能慢慢打開。
因為我執是抽象的,在不同的人心裡表現出來的就是這些心結的不同,就是這些分別心,就是這些讓你心動,讓你在意的事情。
當這個心結出現的時候,其實正是我們解決這個心結的時候。修行,其實就是一次次打開心結的過程。
培養精進的力量
在修行的路上,我們要學會自我激勵,要有探法源底的意願。
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師能做到的,雖然比較遙遠,但是我也一定也能做到。這種意願它會推動我們,使我們有精進的力量。
而精進的力量最根本的體現就在於心念不空過,心念如果能不空過,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荒廢。
沒有一個實存的我
實際上沒有實存的一個我,實存的一個我的命運,實存的一個我遇到一件什麼事。
整個我們的生活都是由分別心——不同層面的分別心,以及互相之間復雜的關聯,內外的感召,時間空間上的緣起所組成。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的修行,不要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而是要透過禅修,透過對自己內心的透視,真正的看到緣起。
無所求,恰恰是一個無限的求
如果你的心是無所求、無所住的話,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議、無量無邊的,就像無邊無際的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沒有相狀,所以經文裡用虛空來描述這個無所求心的功德。
無所求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恰恰它是一個無限的有,無限的有就是一個空。
無邊際,無相狀,無來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們本有的佛性!在這裡所有的對立都超越了。
▲雲岡石窟
學會用三種心
我覺得一個學佛的人用這種心態去工作和生活,會有很多奇妙的體驗。首先你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麼,我能占什麼便宜,這個都是愚癡的心在動——癡心妄動。
而先想別人、想集體、想大家,這個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說:“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獻的心,有奉獻的心就不會計較收獲,不會計較結果。
將奉獻當成自己的本性,當成自己的習慣,這其實就是克服我執的一個狀態。我執在這種心態下會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夠換位思考,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
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意圖出發點放下、捨棄,接受別人的意圖,那樣你的心也會大起來。
寂靜法師,教育和尚-寂靜法師,四川綿竹人,畢業於西工大飛機專業,後繼續學習於GTE、北航、北師大、川大、俄羅斯CIAM。
現任四川德陽高尊寺住持,金湖大佛寺、上海會龍寺首座。主張「欲弘揚佛法,先弘揚法師」。對佛法原理在教育、養生上的應用有心得。
修行是否進步有四大標志:
第一,對人生宇宙的真理越來越明了,並且去遵循它。表現在對因果法則的日益深信,對戒律的日益尊重。因為沒有因果與戒律就沒有佛法。
第二,惡念、妄想、欲望、抱怨減少,內心越來越寬容、安定與安詳,越來越看清人生的方向與希望。
第三,智慧越來越大。看待一切問題一目了然,直抵根本。表現在自身煩惱越來越少,迷茫越來越小。
第四,福報越來越大。表現在家庭和諧、做事順利、受人尊重、健康與財富增長。內在則表現為滿足、喜悅與感恩、報恩之心增加。
這四大標志其實就是“戒定慧福”。戒定是方法,福慧是目的。
所以,不管我們跟隨哪一教、哪一宗、哪一派、哪一師,有此標志,則是得遇正法。若無,則宜反省師徒!
感恩您的分享與轉載,因為您的愛心點亮了更多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