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過釋迦佛三歎奇哉,說道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啊!只是因為有了妄想和執著所以才不能證得,也知道佛教裡常常說一切眾生都堪做佛,都是未來佛。既然這樣,為什麼有凡夫和菩薩的區別?我們常聽過“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同樣的一個事情,在凡夫來看他是害怕承受這些果報的,而在菩薩來說他懂得因果的道理,知道事情已經發生是無法扭轉結果的,他欣然接受結果,會把注意力投放到不去種錯誤的因。同樣是因果,只是凡夫把精力都投放到不可能扭轉的結果上,而菩薩卻從源頭上去努力避免。
所有有情眾生都有圓滿的佛性,也正是因為都具有佛性,才終究會成就為佛,所以生公講法頑石點頭,就像提婆達多一樣造作過極重罪業的眾生,依然可以成就為佛。在《普賢行願》中普賢菩薩提到:“菩薩是從眾生中來,沒有眾生就沒有菩薩!”菩薩依然是要在眾生中成就道業,沒有一個大乘的聖者是閉門造車,誰也不管,只是蒙頭自己修自己的,這樣修最多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罷了,根本契入不了大乘門徑,也成就不了菩薩,更別提成佛了。
在淨土法門中提到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念,在極樂世界的蓮花池裡就會長出一朵屬於你自己的蓮花,然後往生極樂的時候是蓮花化生,佛教裡為什麼很推崇蓮花?
我們常說轉境界,如經文中也提到“能轉境者則同如來”,能扭轉境界的人就是有修持有成就的聖人了;而境界來了我們轉不得,被境界轉了,隨遇到的境界跑了,不管名頭多響亮,嘴上功夫多了得,只能說還是凡夫罷了。
就像考試一樣,這境界就是那些題目,而我們面對境界做出的反應就是作答的答案。有時題目非常小,可能是一張廢紙、可能是一點口水、可能是被踩那麼一下、可能是一點點的小摩擦,但是這一點點的題目卻能考出人生大問題來。如那日同修某國來看我,去洗澡回來的時候說:老師我又被度了,在路上看到了玻璃碴心動了!看到色相心動了這到沒什麼,畢竟還沒修成到如如不動,但是心動到哪裡去了呢?他內心升起了一個心念,“這是誰啊!這麼沒有公德心?”這個心念非常快速、隱蔽地拋出嗔恨來了,好在能及時發現,就沒跟隨走太遠。
轉境界就同蓮花一樣,大家看看蓮花從淤泥裡生長,卻不同於淤泥,這淤泥就像是凡夫的種種惡濁,而蓮花的淨潔就像聖人的清淨一般,是否聖人的清淨從凡夫的染污中來?
那日同修某祥與我說:老師我以後和你混。我說我就是凡夫啊,他說:老師,我曾經是凡夫中的凡夫!因為蓮花能轉境界,轉淤泥為清香,轉淤泥為清潔,這一轉就是凡夫成菩薩,那麼怎麼轉的呢?《八大人覺經》雲:“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這句話告訴我們的,凡夫是這樣做的,而菩薩是那樣做的,我們想從凡夫變成菩薩就不要陷在凡夫的事情中,學著菩薩去行做,這樣就有方向了。
摘自人間天的新浪博客《八大人覺經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