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是禅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其中匯集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並流傳於世。
禅宗是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曾盛極一時並流傳至今。太虛大師說過: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禅。可見其特殊地位。由此延伸的禅意、禅心、禅茶一味等詞,也廣為教內外人士所熟知。或許人們未必能說出這些詞的真正內涵,但都知道它是代表了一種意境,一種精神高度。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啟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面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那麼,頓教何以能化繁為簡?又該如何認識頓教法門的特殊性?比如開悟、成佛,究竟向何處開啟,又靠什麼成就?這就需要知道,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的心。
開悟固然不離自心,成佛也要靠心體證。因為成佛不是成就外在的什麼,不是職稱,不是地位,不是功夫,而是對諸法實相的究竟通達,對一切眾生的平等慈悲。所以,禅宗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心地法門,是從內心入手,完成生命的覺醒和解脫。
學佛,首先要認清這樣一個重心,明確這樣一個目的。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復雜的,是直接而非迂回的。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