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同修問我:“老師,我現在讀經發現最難的不是經文,而是在這個聞字上,你能給我講講這聞是什麼嗎?”這個聞字太深了,“佛法難聞”這句話絕對半點不虛,不是說我們接觸到了佛教就是聞到佛法了,根本不是這樣的。咱們簡單展開說六條聞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佛法的難聞,這個難在哪裡?也好真正地懂得如何是得聞。
(一)簡說六條聞
一是有福德,能接觸到佛法。
這是最為基礎的,如果我們沒有福報,這一生是根本遇不到佛法的。而有的人在幾十年前就接觸過佛經,但是根本不感冒,和佛法擦肩而過了,這就是沒福報,不能真正地有一個親密接觸。這個接觸一是深度,二是時間長短,三是接觸面積的問題。有人只是淺嘗辄止,而有人卻能奉行一生,這些不同表現的根源都是福報大小不同。
二是你接觸之後,能否升起正確的心念,能否真正地聽進去,能否理解一點。
我們不能要求聽一句經文就全部理解,這太誇張了,因為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的教育,在這個教育體系中,經文是九法界眾生共用的課本。這個課本地獄眾生可以學習,菩薩也可以學習,只是學習的點不同罷了。如果非要求自己讀懂佛經,那麼你如果不是佛,根本不可能完全懂得佛經義理的。所以佛法如浩瀚大海,我們在裡面能喝到自己需要的就夠了,沒必要一定要全部喝掉。
如《法華經》裡的藥草喻,不管是大樹還是小樹,大中小的藥草都好,大雨一來,他們各自吸收自己能吸收的那部分。聞得再深一點的標准是你能聽懂一些義理,如果讀得頭昏腦漲,翻過去不知道在說什麼,讀了幾十遍也不知道我應該怎麼去做,這就是沒讀懂,這是有業障沒消除,沒有收獲的可能。最起碼我應該吸收的那部分還沒有讀到,這就是沒聞到佛法的要義。
三是聞成就,本身聽法是有功德的。
在家菩薩戒中有這樣一條輕戒,如果有人受在家菩薩戒了,在他周圍范圍四十裡內有人講大乘法要、講經,他必須去聽課,不知有人講那是可以的,如果知道有人講佛法必須去聽,就算自己已經三天沒睡覺也得去聽,不管能不能聽明白,也得去聽,因為他們要去做影響眾。做這個影響眾是在干什麼?如《法華經》中提到,如果有人在講《法華經》,有人來晚了,沒地方坐,如果有人能站起來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他,或者分自己的座位一半給這個人,那麼這個讓座的人,他轉身就會得帝釋座處,就是他轉身如果沒出輪回,他可以投生為忉利天王,這是何等的利益!
這個聞有一個聞成就的附加成分在裡面,不僅是自己能聽,還可以幫助更多人聽受,這個聞就和佛經裡的流通分有了相同的作用。當阿難登台講法的時候,大眾以為這是釋迦佛在講法,或者認為這是某個世界的佛陀來講法,但是他張嘴第一句:“如是我聞!”大家一聽,哦,這是阿難不是佛陀。阿難親自聽聞這部經,我們要不要信受?很多經中都有序分,說一下講經的時間、地點、人物,主法的是誰,聽眾都是誰,為什麼要講那麼多的聽眾?有人懷疑《地藏經》是假的,他或許和地藏菩薩沒有緣分,但是觀世音菩薩在裡面聽法,觀世音菩薩說:“如是我聞”,我們和觀音菩薩緣分深厚,要不要信受觀音菩薩的證明呢?說了那麼多羅漢菩薩就是為經做證明,不只是佛陀自己證明,還有大羅漢、大菩薩做側面證明。
這個聞是在幫助我們消除疑惑,有人不認別人,認普賢菩薩,那麼普賢、普廣菩薩都在《地藏經》法會,不僅是參與眾而且還為眾生啟問問題,你要不要信受《地藏經》?如果你不信受《地藏經》,你是不信受普賢、普廣菩薩?你看看這可麻煩了,於是一部經那麼多大菩薩去做影響眾,這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利益。
所以這個聞不只是為自己聽受,還是幫助眾生信受,這裡有了第二層的聽法功德,就是影響眾的聽法功德。如果自己能聽懂,得到第一層聞的功德,就是聽聞法要信受奉行的功德了,所以我們聽聞到佛法要去做一個影響眾。如果悶頭自己學,就是小乘了;但為眾生而學就是大乘的心量和行為了,雖然都是學佛。
四是信成就。在這個聞上要求我們真正地聽得進去,真能接受,真的不去疑惑。
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能聽明白了,而是要求要聽明白還要信受,這就是聽到的結果了。所有學佛的諸多利益,都是由這個信門得入,如果聽到了,也聽明白了,但是不去信受,這和沒聽有什麼區別?因為不信,所以也就不會如說修行了。
為什麼我們得不到這裡的諸多利益?如《法華經》讀的人甚多,在法師品裡提到五種法師,這五種法師最低的就是能去讀誦,他們都會得到六千功德莊嚴六根,用父母所生的常眼能洞徹大千世界,用這個常耳能聽到一切音聲。讀《法華經》的人甚多,可以說《法華經》是在中國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部經典,堪比現在的《地藏經》和唐宋的《金剛經》,為什麼得此六根莊嚴的人卻沒幾個呢?就是因為這個信不夠。
所以天台宗修法華提到了六信,六信的要求雖然沒有《楞嚴經》裡的十信位高,但這六信也是甚難了。因為我們不信啊,怎麼得這利益?就相當於我們和佛菩薩不接軌,這利益佛菩薩雙手捧著准備送我,但是我們卻遲遲不肯去接,還怪自己得不到這些?自己的狀態不對,反而責怪佛法不靈,這就是顛倒愚癡了。
我們要常常思維佛菩薩的行做,他們在這麼行做,我們勉強地去學習他們的行做心量。我看過一個學佛幾十年的人被他孫女教訓的例子,他學了幾十年認為自己學得非常好了。才五、六歲的孫女有一天問他:“阿彌陀佛吃肉嗎?”他說:“不吃啊!”,這個小孩就說:“那我也不吃肉了。”這一句話說完,老頭一下就哭了,為什麼?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佛是怎麼做的?我也要去學習他這樣做,雖然不能一下學到,但是我也要努力去接近。學佛不是口號,是聞而起修,是真正地契合佛菩薩的心行,是真正懂得佛菩薩在做什麼,我們也這樣去做,找到契合自己的方法去落實,這就是在學佛了。
第五個是行成就。我們真地聽明白了,能真正地接受並且能真正地如說修行,真去干,這才是個真實學佛人。
法運進到像法了,辯論堅固啊,都在那打嘴仗,互相挑毛病,這可要命了。學佛的大量天尺拿過來量我們凡夫,豈不是量一個死一個?所以真正看他做什麼,就知道他聞的怎麼樣了。就像我過去說:看你們的問題,知道你們在做什麼了。就是這樣的,有人問不出問題來,在實修中你必然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那是你沒實修;問那些別人的問題,都不是自己的境界,有什麼用呢?學佛的諸多利益要看我們真實行做而得到,是你自己能拿到手的。就像農民種地說:“佛菩薩太厲害了,什麼都能做,那麼觀世音菩薩啊,你大慈大悲幫我把地種一下吧。”如果這樣說的話,我還有兩雙襪子沒洗,地藏菩薩幫忙洗一下?可以這樣做嗎?種地耕耘會有翻倍的收獲,你自己不種,就想收獲,豈有此理?種個種子都捨不得,你還想收獲,豈有此理?所以得利益與否,不是看我們牙尖嘴利與否,而是要看是否真地踏實去行做。
我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帶幼兒園小班的,我勉強帶著,如果你是大班的,就做出大班的樣子來,哪怕是裝,你也裝個幾年試試。如果沒做出來,就是沒真的明白。如天台宗提到的六即佛中“即事即理”要做到,理上明白,事上也能做出來。如果理上明白而不去做,這是思想的偉人,行動的矮子。所以明白道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道理指導自己的行動,從而實現理事的相互提升、相互補充、相互修正、相互提高,最後理事圓融才有可能。
如果沒有行動就是沒聞到。如果說我聞到佛法了,但是不去做,就是你沒聞到,因為你不懂佛法對自己的意義是多巨大。檢驗大家學佛的標准,不會有人給我們下達題目,而是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在行做,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精進一點點,這樣保持,自然水到渠成。如果散漫怠惰,就算是正確的路,正確的目標,簡單的手段,最後也因為自己站在那裡,根本達不到目的,所以不怕慢,就怕站。而我們面對的一切人事物,其實都是考試題目,如何作答才是佛教徒應有的答案?這就需要大家努力和反思了。
第六是解悟成就。也就是這個聞上已經圓滿地包括了信願行,包括了大乘佛法的心量和修持的基礎。
這個聞字且是甚深甚難,可不是我聽了一句就算是我聞了佛法。如果這些東西大家都能把基礎做好,後話我就不應該多說了,不過還是要說水到渠成,開悟是水到渠成、得智慧是水到渠成、得往生是水到渠成、得上品上生依然是水到渠成。
(二)領略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
所以這個聞的標准還是蠻高的,能真正地做到聞,真可以一句佛號都不用念,完全可以往生極樂。十念必生已經是非常低的狀態。這些層面如果我們真地達到了,那我只能說:歡迎你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去領略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了。
我們承受的生死疲勞是因為貪欲而生,延伸一點,我們承受了種種苦難煩惱,是因為什麼而承受?這個身是怎麼來的?因為我們有了貪欲,在父母交合的時候,我們因為和雙方都有緣,就在這個境界中心念動搖了,這一動搖產生了貪愛,於是被招感進入母胎,受生受死受苦受難了。
《楞嚴經》中說“胎因情有,卵因想生。”我們受生為人,因為有這個凡情,我們和父母雙方都有緣,投生為人必須擁有的“三緣和合”也就圓滿了,父緣、母緣和自己的業緣。修行到了三果阿羅漢就斷生死,就是觀察到了這個心念招感生死輪回,斷除了自己這個心念,就不投生到對應的境界中。到四果阿羅漢了,就要研究明白十二類生的投生標准,知道因為什麼心念招感對應生死,在這個基礎上嚴格持守心念,避免以某種形態再跌入輪回。
在《維摩經》中,維摩诘居士有病了,文殊菩薩帶隊去探望居士,問居士:“怎麼有病了啊?”維摩居士說:“因為眾生有病,所以我才有病。”是因為眾生有病了,我要救眾生於水火,所以才受這身,正因為受了這身,所以遭受了病痛之苦。所以我們凡夫的痛苦和再來人的病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我們的是業緣情執導致,而倒駕慈航的佛菩薩,他們報身受的痛苦是因為慈悲我們而受的。有同修問我:“老師,我也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了,是不是佛菩薩在幫助我們分擔更大的痛苦啊?”我說:“是的”。當你能幫助別人分擔痛苦的時候才能知道,其實我們能分擔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佛菩薩他們幫我們分擔的才是巨大的。這樣一想,好慚愧的,我造作的業力,我應該承受的痛苦,完了還要勞累佛菩薩帶我們分擔這痛苦的絕大部分,我們還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委。所以才說學佛啊,我們在佛法的幫助下,讓因果早成熟了,苦報變輕變小了,豈不知是佛菩薩在幫我們分擔絕大部分啊!
所以我們真地要學好佛法,把自己從這泥濘的輪回中拽出去,“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如果今生不能把自己度了,那要什麼時候才來度這個生死大河呢?現在機緣已經成熟了,還不把握,難到非要等到花兒也謝了,才想起我好像還有什麼事沒辦,那就太遲了!要看得明白這生死煩惱都是我們心念招感的。其中生是因為我們有YIN欲心,如果讓人一下除去全部的YIN欲,這個事情稍微難一點,所以佛經這裡說到“少欲”,要減少這些欲望,不只是衣食住行的各種欲望,財色名食睡的種種欲望都要慢慢地減少,不為此而動心,這就踏上不被欲望囚禁的正路了。
(三)最好的老師
佛陀是最好的老師,知道我們一下子割捨不了,說了很多方便法是為接引我們。擔心我們畏難,擔心我們退縮,擔心我們聽不懂,擔心我們太驕傲,擔心我們不行做,擔心我們不得利益,把這種種的牽掛全都用他無上的智慧一一诠釋在經文教誨中。讓我們三千年後的慚愧弟子還能一聞尊師的教戒,這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當時光回朔到三千年前,世尊住世的時代,世尊以他金光晃耀的大手,摸在弟子們的頭頂的時候,世尊溫和地問:“和我學佛,你幸福嗎?”弟子頓時老淚縱橫:“無邊幸福啊,世尊!這是我無量生無量劫以來最大的幸福啊!”我依然希望大家都能得到這無邊幸福,真正地回歸佛陀的身邊,但是要依靠佛法的大力,指引帶領自己走回去,同時也要敦促自己的行做,不能怠惰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