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無生
學淨土的都知道這首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初學的人可能不明白,開始說生到淨土,怎麼又說悟無生?此處的無生指的是無生法忍,是空性的智慧,很高的境界。我們很難證入無生法忍,但應該了解一下它的含義,否則你看金剛經,心經等會很難理解。
我們先來看看大寶積經·神通證說品:
{爾時會中有五百菩薩,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薩依禅坐起,雖未得法忍亦不誹謗。時諸菩薩宿命通故,自見往昔所行惡業,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或毀佛寺破塔壞僧。彼等明見如是余業,深生憂悔常不離心,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我心分別彼罪未忘,是故不能獲深法忍。
爾時世尊為欲除彼五百菩薩分別心故,即以威神覺悟文殊師利。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執利劍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時,佛遽告文殊師利言:“汝住汝住。不應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師利!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
時諸菩薩聞佛說已,鹹作是念:“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無丈夫、無摩奴阇、無摩那婆、無父無母、無阿羅漢、無佛無法無僧、無有是逆、無作逆者,豈有墮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師利聰明聖達智慧超倫,諸佛世尊稱贊。此等已得無礙甚深法忍,已曾供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於諸佛法巧分別知,能說如是真實之法,於諸如來等念恭敬,而忽提劍欲逼如來。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師利!汝無害我。若必害者,應當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羅漢,定可取者則不應盡。然而今此一切諸法,無體無實、非有非真、虛妄顛倒、空如幻化,是故於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彼諸菩薩如是觀察明了知已,實時獲得無生法忍,歡喜踴躍,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以偈歎曰:
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顛倒虛妄想,愚癡取我心,
計念我昔愆,所作業中甚。過去為大逆,殺父母良田,殺羅漢比丘,是為極重惡。
以彼惡業故,我當受大苦,沒疑網眾生,聞法悔或除。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
我已覺法界,眾惡無所有。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方便度眾生,為解諸疑縛。
何處有諸佛?法僧亦復然,父母本自無,阿羅漢空寂。是處無有殺,雲何有業果?
如幻無所生,諸法性如是。文殊大智人,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馳逼如來身。
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雲何殺?”
說此執劍妙法門時,十方如恆沙等諸佛世界六種振動。時彼十方諸佛世界一切諸佛現前說法,彼佛侍者各於本國大眾會中從座而起,鹹請其佛言:“世尊!今此神變是誰威德而令世間大地振動?”時十方諸佛各各告其弟子曰:“諸善男子!今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現在說法。然彼世界有一上首菩薩摩诃薩名文殊師利,久已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破壞新學菩薩執著心故,躬秉利劍馳走趣彼釋迦如來,顯發深法。以是因緣故,令大地如是振動。彼佛世尊因智劍故說甚深法,復令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法眼清淨、心得解脫、證深法忍、安住菩提。”
爾時世尊建立如是大神變時,以方便力令彼眾中一切諸來新學菩薩——善根微少、未離分別取相眾生——皆悉不覩彼執劍事,亦不得聞其所說法。
爾時尊者捨利弗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仁今已造極猛惡業,欲害如是天人大師。是業若熟,當於何受?”時文殊師利告捨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說,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極重惡業,而實不知於何處受?然捨利弗!如吾見者,當若化人幻業熟時,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無心分別、無有念想,一切諸法皆幻化故。又捨利弗!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雲何?如汝意者實見劍耶?”捨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曰:“又定見彼惡業可得耶?”捨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曰:“又定見彼受果報耶?”捨利弗言:“不也。”文殊師利言:“如是捨利弗!彼劍既無、復無業報,誰造斯業?誰受報者?而反問我受報處乎?”捨利弗言:“大士!以何義故復如是說?”文殊師利言:“如我所見,實無有法業報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業無報,無業報熟故。”
爾時十方世界諸來菩薩摩诃薩等,同請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以威德力,加是文殊師利,令至十方諸佛世界說如斯法,令彼眾生鹹得聽聞,如我無異。”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語彼十方諸菩薩言:“諸善男子!汝今宜各一心觀察自佛世界也。”時彼十方諸菩薩眾從文殊師利聞是語已,即各觀本自佛世界,皆覩文殊師利處其佛前,為諸大眾說如斯法,復各見彼皆有善住意天子問是法門。又各見彼十方佛國諸菩薩等悉皆大集,又皆見彼諸天子眾其數多少與此不殊,又各見彼佛界清淨莊嚴微妙與此無異。彼諸菩薩摩诃薩眾如是見已,生殊特心得未曾有,同聲贊言:“甚奇甚特。今此文殊師利道德巍巍,處斯世界安住不動而能普現十方佛前。”
爾時文殊師利告彼十方菩薩眾言:“諸善男子!汝今當聽。譬如幻師既善學已,不離本座而能幻作種種色像。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既能善學般若波羅蜜如幻法已,即於一切如幻法中,隨其十方諸佛國土欲現形像作諸佛事,如意即能。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如幻化,以是義故所作隨心。譬如日月宮輪住虛空處,初不曾下入諸器中,其光普照靡不周遍。菩薩如是安住不動,隨心普現十方佛前,或現聲聞緣覺等身、或現梵王帝釋等像、或現四天轉輪王事、或現國主大臣政化,如是乃至示現一切惡趣眾生形類隨意即能,而亦初無興作之想。”}
佛說過“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放下分別執著可不簡單,圓滿無分別執著就是佛了。會中五百菩薩,已得四禅五通,但還未得無生法忍。由宿命通,見到自己往劫所造的惡業,如殺父母阿羅漢,毀寺壞僧,知是很重的罪業,心生忏悔,但心念著分別罪業不能忘,很難再證入更深法忍。有佛在身邊就是好,碰到難關,無需問佛,佛即知之,以威神覺悟文殊菩薩來一斷表演教化。於是文殊起坐,執劍直奔佛要殺佛。佛曰“汝住汝住,不應造逆,勿得害我。我心被害,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師利,從本以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人我,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五百菩薩見此,於是明白,一切諸法都是幻化,幻化相中實無我,人,眾生,壽者,丈夫,父母,阿羅漢,無佛無法無僧,無有是逆,無作逆者,豈有墮逆?不好懂是吧,舉個簡單比喻,天上真月不動,地上有水顯的月是幻月,但猴子以為是真月,水中撈月,自是空,你認為有嫦娥在水月,舉劍砍月要害嫦娥,是不是真害了?文殊提劍殺佛,這不是造無間地獄大罪嘛,開頭佛曰“汝住汝住,不應造業,勿得害我。”表演如文殊殺佛,佛阻止他不要造罪。這時佛再分析說:且住且住,文殊師利,你沒有害我,無需自責,若非要說害,也是善害。一切諸法,無體無實,空如幻化,其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內心見有我人,是為見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他已害我,即名為害。諸菩薩如是觀察明了知己,便獲得無生法忍。這是佛為破諸菩薩名相執著分別,使諸菩薩離相證入無生法忍,善巧方便與文殊表演的一出戲。但這戲佛以方便力,使會中新學菩薩(這裡菩薩不是指階位菩薩,是指初發心菩薩),善根少,未離分別取相眾生,都見不到文殊執劍殺佛之事,也聽不到這上面的說法。知道為什麼嗎?分別取相嚴重眾生,難於接受此法,易生謗法。我們凡夫著相非常嚴重,要悟入無相大法不容意。如達摩見梁武帝,問建寺供僧如此之多,功德多少,祖師實話告之毫無功德,著功德相的武帝就沒辦法接受,送客!要換另一位權利相嚴重的帝王,甚至會做出害聖的事出來。法不對機如對牛彈琴,無益。所以在會的普通眾,佛不讓他們看此表演,因為他們執著罪業就是罪業,殺佛就是逆罪之首,豈能無罪,這不是跟以前聽的法矛盾嘛。相上基本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首先善惡是必須明辨的,不明善惡,顛倒是非,好凡夫都不是,更別談離苦得樂。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上就不能只攀在善惡相上。所謂了即業障本來空,要知善惡當體即空,善惡皆因分別,心非善非惡,莫思善莫思惡,莫分別莫執著,方能了悟無生。明白這點,再回想以前看的六祖慧能開悟說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明白六祖是何境界,而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卡在善惡相以為真實,無法悟入無生見性。這時捨利弗也為眾生疑惑請問文殊:“大士,你現在已經造了極猛惡業,想害佛,這惡業若熟了,當於何受?”文殊解釋:“如吾見者,當若幻人業熟時,我如斯受。”此說明,此化現於此世間的文殊實是幻化的,你所見文殊行惡,若此惡業成熟,幻化文殊也同樣受報!此不昧因果也。但幻化人無心分別,無有念想,一切諸法皆幻化故。覺者無心分別,不昧因果,就是佛示現亦如此,即是幻化,故如演戲,實不覺真苦。而我們分別執著,以為實有,故覺真苦。所以說我們無始劫輪回,枉受無量罪苦。一個枉字說明並非真實之苦,如做惡夢,醒來知夢是虛幻,並沒有真實夢中恐怖之事發生,但夢中的我們卻真實感受到痛苦恐怖,此皆因妄心分別,所以說冤枉。十方諸來菩薩聞此微妙之法,請佛加持文殊到十方諸佛土說此法,讓彼眾生同得聽聞受益。文殊告諸菩薩,大家自己看看自己佛土,其實文殊早同步在十方佛國佛前,為諸大眾演說此法,普現十方,甚奇甚特。文殊又告訴大家,如幻師不離本座,而能幻作種種色像,菩薩也是,於一切如幻法中,隨其十方諸佛國土欲現形象作諸佛事,如意即能。因為一切諸法皆如幻化,若有實物,便不可能如此。再如日月處虛空,並未下到地上,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月亮,各處有水,即有緣能顯像,有的地方天氣因緣成血月,有的地方明亮成皎月,各地月像有形象差異,實皆幻月,真月如如不動。菩薩也如此,安住不動,隨心普現十方佛前,各地因緣區別,或現聲聞緣覺等身,或現梵王帝釋等像,或現四天轉輪王事,或現國王大臣政化,乃至示現一切惡趣眾生隨意即能,而亦初無興作之想。
說了這麼多了,大家是否明白?還是雲裡霧裡?了悟無生不易,我們都攀執於生死相中,知不要分別執著,實卻不是說不分別不執著就能看破放下。譬如,我們都知道發怒不好,可人一罵你,你卻沒辦法不起心動念,裝作沒事發生一樣,實心還在分別思考著他怎麼罵我了,我錯了嗎,他是不是瘋了,我不必動氣,生氣沒用,不值得……再如不貪,可我們一見到錢來了就高興,虧損了就坐立不安,沒辦法真能心平如水,隨遇而安。學佛了,虧錢了,比一般人看得開些,知因果因緣等導致如此,但還是難於放下,該難過還是難過,該怨恨還是會怨恨。其它各種事情無不如此,所以一句看破放下,說得輕松,做起來卻不見得輕松,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觀照轉變。著相容易,科學破物質本空還好理解,分子原子質子層子誇克……沒有實體不可分的物質,一直到物質成波動,成虛空,虛空還是相,空相。至於人相眾生相,知人身非我好理解,靈魂八識非我就不易理解了,如何體會無我?如何悟入無生法忍?說一個大家好理解的例子作個比喻體會一下。一早起來,外面起霧了,白茫茫一片,一小時太陽升起,霧漸漸消失了。這裡我們看到霧生起,保持,消滅的一個完整過程,真有霧的生滅嗎?霧是我們冠於水汽形成微小水珠浮在空氣中的這種相起的一個名字,實則沒有霧這個東西,這還能明白嗎?地上的水揮發了,夜晚天變冷,空氣中飽和水汽凝結成細微水珠,在空氣中懸浮如同乳濁液體,看起來霧蒙蒙,太陽出來氣溫上升,又氣化,空氣變透明了,這只是水在地上的一種狀態變化,霧只是這種因緣狀態的一種分別描述起的名,何有霧?故霧的生滅只是假相,本無所生,何來有滅。說是霧,即非霧,是名為霧。山水外境亦如此,一般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把山水當成是實物可得。了知因緣法,知山水是因緣和合相,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覺悟後,妙用不相妨礙,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若不空,就不可能度一切苦厄。我們所認為的我,是五蘊和合相,假名為我,六道眾生皆如是。一般眾生執著這個色身就是我,我相壽者相,一定的身相,一定的壽命,不知生前誰是我,不知死後我是誰,有沒有相續,害怕生滅。深入了解,色身不是我,甚至八識靈魂都不是我,十方覓我,了不可得,無一個實質的我。真我方便名真我,分別假我相,實也沒有個實體的真我相,真我無相。佛說佛性更形象些,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別執著不能證得。性本無生,故無所滅,但性有妙用,能顯相。十法界唯心所現,此心就指佛性,心性。打個好懂的比喻,如泥性,泥巴的屬性,不能說泥性是方是圓,但能成壺,碗,盆,瓦等不同的物體,是碗的相時,我們執著這是碗,好像是有碗的實體,其實是泥性因緣妙用現的碗相,實無碗,是泥性的相,執著碗就以為不能變成瓦,如執著大海的一個水泡以為大海,就不能妙用。碗如覺悟證到泥性,十方泥性都能起妙用,變碗變瓦隨心如意。如菩薩證到佛性,分身化現自然如意。
真我就是佛性,不是方不是圓,不是人動物神仙菩薩惡鬼羅剎天龍八部等,性能起妙用,又能化現成種種。明白了吧,有言說“十方諸佛眾生,同一個體性,故同體大悲。”許多人可能誤解同體的意思,以為我和諸佛同一個身體,行觀音的願,我就是觀音,行普賢的願我就是普賢菩薩,那你不用吃飯了,我幫你吃吧,你我同體嘛!同體不是這個意思了,是同一個體性,我們的佛性和諸佛菩薩的佛性是一樣功能的,平等的,不會我們的佛性有所殘缺,只是我們迷了,所以成人天動物等,覺悟了,也和諸佛一樣,能自在變化。不要局限認為我就是人,佛就是佛,動物就是動物,這些只是我們佛性幻化的相。執著就不自在,以為五蘊實體,不空,所以就苦,要照見五蘊皆空,則度一切苦厄。所以要有空性的智慧,不著相,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我們的佛性。佛性是什麼?這是離分別妄相,離語言分別的境界。禅宗說“前念已滅,後念未生,這中間就是你本來面目。”佛性不是物質,是現相的體性,念頭一起便成相,念頭一息相便滅,心念生滅如放電影,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生滅,只是更快,一彈指百萬億生滅,得八地菩薩以上的深定方能覺知。所以我們凡夫以為物質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其實是極速生滅假相。前念已滅,後念還未起,便是離相,離相的便是你的佛性。難懂吧!譬如大海起波濤,一個波浪接一個波浪,我們以為波浪是一個東西,看波浪生滅,其實是水產生的一個相,一浪息了,下浪還未起,不就是水嗎!浪是假的相,這好懂些了吧。水就是波浪的體,佛性就是萬相的體。所以真如佛性不可能用文字語言能真正表達出來的,我們能見到它起的各種妙用,卻又說不清它到底是怎麼樣的。再舉個淺的例子吧,如一個人從沒吃過榴蓮,你吃過,你能用語言向沒吃過的人表達出榴蓮的味道嗎?說很甜如蜜,又臭如大便,不管你怎麼描述,沒吃過的就是不能體會到榴蓮是啥味。佛菩薩向我們描述佛性亦如此。所以開悟的人我們又叫見性的人,就像吃過榴蓮的,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心裡都明白榴蓮的真正味道,不會再迷惑了。所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證入了,就明白了。
佛言“無生者,非先有生後說無生,本自不生故名無生,如是了知無生無滅本無所染,是名無生法忍。”能理解嗎?還是舉個簡單的比喻吧,譬如火性,你說火性何時生的?何時會滅?無始劫前,火性就是如此,無量劫後,火性也是如此,性並無生滅,也不能說恆常,若恆常萬物都被燒壞了,不能說有火時火性生了,無火時火性滅了,性是無生無滅的,只要因緣會聚成熟,有可燃物,有著火源,有助燃劑,火性就引發作用,示現為火相。相不是性,相有生滅,性無生滅。所以佛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十法界都是相,因緣所生法,是生滅相,所以才說宇宙十法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法界是心性變現出的相,不是心本身。相不是胡亂產生,是心識導致變化相續,不起心動念,則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十法界都不會存在。相不是性,佛又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本虛妄,故起生滅分別,有生皆有滅,佛亦是法界,佛法界亦是相,亦是無常。故諸佛究竟覺悟,但亦是生滅相,佛亦會示現涅槃入滅,不是恆常的不滅,乃至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壽,我們無法測算存在會多久,但也不會恆常不變異,化緣盡後,也會入滅,由觀世音菩薩成佛接替教化,次又由大勢至菩薩成佛接替。十法界包括了佛法界,即是法相,就是虛妄生滅的,即是法,就是因緣所生,緣生緣滅,有的諸佛成佛所結緣特別深,住世可達無量劫,有的諸佛結緣淺,示現住世就長短不一,有的佛示現的世界眾生緣薄,又沒人請佛,成佛後便入滅也有。佛示現三身,法身,報身,化身,一佛出世,起碼教化一佛世界,如我們娑婆世界,化身便有百萬億之多。化身我們凡夫能見,人天大導師,示現如我們凡人出生,出家修道,成佛,教化一系列過程。世尊晚年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一月後由天宮返,弟子聲聞有神通自然知曉,都想第一個迎佛,結果佛告訴來的弟子,你們並不是第一個見佛的,在精捨未出來的那個弟子才是先見佛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見佛形象只是相,並不是真佛,真佛是佛性,所以說著相即迷,離幻即覺。當然也不能把相和性分斷開來看待,好像有個性的東西,另外有個相的東西。佛告訴我們,性相一如,是一不是二,沒有性豈有相,沒有相,何來彰顯性的存在。性不是一潭死水,即是性,就有性能,就會起妙用。只是我們凡夫眾生迷了,分別執著,故性不能起妙用,念善起善用,念惡起惡用,不能如意。譬如火性,愚蠢的人,不能隨心使用,用得好可以燒飯菜吃,用不好的把房子燒了,再壞成火災,把人也燒了。而知識豐富的科學家,對火性就能多處妙用,發電,機器運轉,照明……乃至做成炸彈,核彈等,各種妙用都離不開火性。我們佛性亦如此,相比諸佛菩薩,我們佛性平等無二,沒少什麼性能,我們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無不是佛性在起用,卻不能如意,故覺苦。而佛菩薩對佛性明明了了,故運用自如,天眼,天耳,神足,宿命等等神通隨意使用,這就是覺與迷的差別。
說了這麼多,不知大家有什麼感悟。再舉個例子加深印象。楞嚴經開頭,佛向阿難七處征心,心不在身內,心也不在身外,亦不在根裡,不在中間,亦非無著,亦非隨合。如同慧可向達摩請求安心法門,達摩讓慧可將心拿來,慧可覓心不可得,難道無心嗎,尋不著,卻有用。在眼能見色,在身能聞聲,在鼻能嗅香,在舌能嘗味,在身能感觸,在意能思法。此心即是佛性,性即性能,能產生作用,性空無相,故在色相中尋心,了無可得,心不在色相中,相由心現,故又不能說色相中無心,若心與相兩不相關,我們如何能感知各種外境。有相之處皆是因心性而顯,故十法界無不是心起用處,所以常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這個道理。十方法界是心之顯相,如水中映月,非是真月,相是虛妄,顯生滅相,如夢中中彩票五百萬,實非真有此事。執著假相生滅,則永不見性,如在夢中,不能醒來。性非實物,未曾有生,故無所滅,無始劫前我們佛性如此,無量劫後我們佛性亦如如不動,無生滅相,故佛說“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此為證入無生,當然真想悟入無生,於此世間末法之時,難於實現,但求於佛法生真信,好好念佛,求生極樂,則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才算真從人生大夢中醒過來了,真正能作心的主人,見到真如佛性,要想佛性如意運用,則於極樂繼續修行,圓滿菩提。
最後以一偈作個總結:
眾生皆是佛性現,迷相執此五蘊身。
五蘊本空罪亦空,著相即迷枉罪苦。
人生如夢有六趣,覺後寂滅無大千。
菩提非樹心非台,本無一物假塵埃。
法界非心不離心,法界覓心不見心。
心是佛性本無生,證入無生真見佛。
曾文傑 2018年10月寫於佛山南海
希望大家能好好細看此文,這是佛法與其它宗教的根本不同所在。其它宗教為得是讓你在三界中往上浮,佛法究竟處是為讓你真正醒過來,這才是真正的覺悟,而不僅僅是在夢中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