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裡面,專門有十一個大願是講阿彌陀佛名號利益的。名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就是以光明名號來度眾生的,這就是“悟物之證”。
下面舉一個大願,比如第三十四大願“皆得法忍總持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這個大願告訴我們,十方無量世界的眾生,如果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得到“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這就是“悟物之證”,名號能使眾生開悟,有這樣的利益。對這個大願,我們要相信,不應該懷疑。
下面我們再來看《彌陀要解》中是怎麼講名號的功德利益的: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
蕅益大師這裡就贊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散心稱念也能種下金剛種子。即使你現在是散心稱念、聽聞,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利益,將來終有種子成熟的時候。當然你如果這一世能生信發願,執持名號,那就能“徑登不退”。不但往生之後不退,甚至往生前就能信心不退,就能決定往生,名號就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利益。
下面再看《彌陀要解》: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一聲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釋迦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佛果功德,二者是一樣的。這是佛果功德,圓滿、究竟的佛的功德全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我們不要小看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誰都會念,但它的功德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果覺”就是究竟佛果,把佛的全體功德,現在全部交給我們濁惡的眾生。
“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句“阿彌陀佛”佛號的功德,以及淨土的莊嚴功德,都是“唯佛與佛能究盡”的,本來就是佛的境界,連十地菩薩、等覺菩薩都不能真正地了達。真正的淨土就是佛的淨土,真正的一句名號功德也是佛的境界,我們要這樣去理解。
這一句佛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包括菩薩界。乃至等覺菩薩,靠自力都不能真正徹底了達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因為這本來就是佛果的境界,怎麼可能讓你全部了達呢?這樣我們就知道,他力法門就是這樣不可思議。
我們念佛的時候,也不一定要懂這一句佛號裡面甚深的道理,只要相信,有信心就可以。就像一些老太太,她只要有信心,一句佛號念下去,最後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從古到今,沒有文化不識字的念佛老太太,有很多都出現了非常不可思議的往生瑞相,我們去看往生傳記就知道。乃至像廣欽老和尚、龍褲國師,根本沒有文化,但是就靠這一句佛號,最後得念佛三昧,明心見性,甚至轉凡成聖,當生成就了。這就是靠這一句佛號,靠他力加持。
你如果以信心去念這一句佛號,它就會以佛果的功德加持你。所以信心最重要,你要相信這一句佛號就是佛的全體功德。
那我們就要問一問自己: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相信這一句佛號有這樣的功德嗎?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沒有信心?這一句佛號就是究竟佛果的功德,我們念的時候很容易忘了這一點,或者信心還沒有達到,總覺得:“名號跟佛果功德怎麼能一樣呢?”
在密乘裡面的無上瑜伽部也是這樣講的,咒語跟本尊,跟佛的功德,絕對沒有絲毫差別。你如果沒有這樣的信解,那麼你修無上瑜伽,修生起次第以上的法,是根本不可能相應的,乃至念佛也不會相應。所以你必須要有這樣的一種見解乃至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下面我們來看《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中講: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道理之後,念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念呢?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四句不是印光大師自己的話,是引用華嚴的注疏,是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果地覺”,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因地心”,就是我們現在因地中開始念佛。你的“因地心”是始覺,這一句佛號是果覺,始覺跟果覺合二為一了,始本合一。你現在念一句佛號的“因地心”,跟這一句本來是果覺的“阿彌陀佛”佛號是因果平等的,你這一念心就是佛,這一句佛號就是佛果的功德。所以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你的因心,“因該果海”;而果呢?又貫徹我們的“因源”,也就是我們的心源,或者說是你的始覺心。這樣因果就合二為一了,佛果的加持自然就進入我們自心了。
這個道理很重要。你懂得這個道理去念佛,跟不懂道理念佛,還是有差別的。當然如果你實在不懂,那你要有信心,以信心去念也可以。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這樣念久了,就像染香人,身體上就會有香氣。或者就像蜾蠃,它把螟蛉的蟲子叼來,當作自己的孩子,不停地念“像我、像我”,最後就真的化成自己孩子了,有這樣一種講法。
這樣我們就知道,這一句佛號應該這樣去念,“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樣就能“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摘自:《往生論注講記》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淨土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