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四十八字願成釋總結
一、第十八願因果取意文
“四十八字願成釋”是善導大師特別以四十八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以及第十八願的成就文,這叫作“願成釋”,也可以說是第十八願“因”和“果”的取意之文,即取其意而簡要明了的解釋。這簡要不繁的“四十八字願成釋”,對淨土宗來講,可以說是根本,非常重要。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此四十八字願成釋,前六句因位本願,後六句果上勝益,因果相依相攝。凡因果相依而立,因必具果,果必具因;若唯因無果、唯果無因,則失因果之所以為因果之理。
“前六句因位本願”,前六句是解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根本願——第十八願,是有關法藏菩薩因地所發根本願的內涵。
“後六句果上勝益”,因為法藏菩薩已經證果成聖,因此後六句是解釋彌陀法性法身的本體,以及方便法身的名號,也就是彌陀體、相、用的殊勝功能,以及應用的目的。
二、因果相依相攝
“因果相依相攝”,第十八願總共三十六個字,善導大師以二十四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的成就文總共四十個字,善導大師也以二十四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的“因”與成就之後的“果”,是相依相攝的,“相依”就是互相依靠,“相攝”就是彼此包含,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第十八願的目的,就是要成佛度眾生,所以第十八願不是為了第十八願,而是希望將來能夠成就,達到因所設定的目的。所以,因依靠著果,包含著果。同樣的,如果沒有因,就沒有果,果之所以有果,是依靠因,是以因為根本而來的。同時“果徹因源”,果跟因通達,貫徹到因,與因一體不離,因與果是一而二、二而一。也就是果是從種子而來的,所以果不離開種子,通達種子的功能。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在唯識論典當中,有一部論叫作《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八卷就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也就是說,起心動念也好,言語舉止也好,一旦做出去,將來必定會結果。“已作不失”,不可能有這個因而沒有這種果;“未作不得”,如果沒有那個念頭,沒有那個言行,自然不會得果。所以,不論所種的是善也好,惡也好,除非不種下去,如果種下去了,三業行為是善,將來有一天必定會獲得快樂的果報;三業行為是惡,將來有一天必定會慘遭痛苦的果報。不論重業輕業、善業惡業,有業就有報,今生不報來生報,來生不報後生報。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是來早與來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佛教善惡因果報應論(因果論)。宇宙當中,萬事萬物都是仗因托緣而成果,依靠因的種子,假借種種的緣而成就果報;而這個果,又成為因,等待其他眾緣的和合,又成為果。所以,宇宙無窮無盡、森羅萬象,彼此都是相依相攝,因此說“因果相依相攝”。
“凡因果,相依而立,因必具果,果必具因;若唯因無果、唯果無因,則失因果之所以為因果之理”,凡是因果,都是互相依靠才能存在的,因必定具備果,果也必定具備因。如果宇宙當中沒有因,或者只有因而將來沒有果,這是不可能的;或者有果,但它是突然出現的,或是人所創造的,並沒有開始的因,這也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失去因果之所以為因果之理。
三、每天都是受報日
因果是宇宙運作的原理與軌則,除非不動,一旦動了,未來必定會形成一個結果。三業行為中,不論是看得到、聽得到的身業、口業,還是看不到、聽不到的意業(起心動念),一旦三業產生了,就必定會導致將來的果,差別只在是善還是惡、是大還是小而已,任何人起一念、發一言,立即繞遍全宇宙,然後回歸自己身心,這就是所謂“自作自受”,因此,對我們而言,可說每一天都是受報的日子。
譬如我們心懷悲憫,同情他人,這個無形的心念還沒有說出去、還沒有做出來,但是它已經繞遍全宇宙,將來自己一定會獲得好的果報;如果瞋恨他人、對他人詛咒,即使是內心詛咒,未形之於口,舉止也沒有顯現,可是依然有果報。這個果報不是我們詛咒而他人受報,而是我們起了負面的心念,自己承受這個果報。
其他宗教不見得有重視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雖然婆羅門教也談到,但總不如佛教談得正確和細致。宇宙本來就有這樣的活動性因果軌則,只是少有人證悟到。徹證宇宙真理、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釋迦牟尼佛證悟到了,因此將他所證悟到的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宣說出來,讓我們信受而知所取捨,就這樣而已。所以,因果法則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創見,而是釋迦牟尼佛的發現。
種子遇緣喻
因與果之間,還有一個“緣”。因就像種子,緣就像土壤、陽光、肥料、水分,因緣和合才會結果。因很重要,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不能得豆,種豆不能得瓜。緣也很重要,種子如果一直放在倉庫裡,它永遠也不能結果。假設我們過去世因為無明而做了壞事惡事,那要如何避免惡果呢?就是要盡量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要有惡緣,自然就沒有惡果。如果以前就是存著愛心,說好話、做好事、援助別人、為人設想,甚至肯吃虧、不計較,這已經種下了好的種子,那必須讓這個善因有充分的善緣,使善果能夠早一點產生。同時,小因獲得大果,讓這個果更加茂盛。總之,生而為人要盡量接近善人、善緣、善事,同時盡量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成為一個好人。
世出世法當中,唯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而且是宇宙真理。如果我們時時刻刻、起心動念都能稱念這句名號,與之結合在一起,豈不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當下跟阿彌陀佛身心都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