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吉祥如意。 諸位要了解學佛的性質,觀照一下自己是屬於哪個類型,千萬不要對佛法的誤會。 我曾多次向大家提示過求佛,學佛,信佛,做佛。 
求佛的心態,可不可以呢? 求佛,有所求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事相的欲望。這樣的自私自利的心態是不對的,同時也不會受益的。因為這是違背了自然規律,這樣形成了一個不勞而獲的狀態。 
比如,做醫生的盼望自己的生意興隆,棺材鋪也期盼著生意興隆。這樣的心態也來求佛,佛怎麼幫呢? 賣雨傘的與賣扇子的,一個希望雨天,另一個期盼晴天,豈不是讓佛為難? 這些等等的求佛的心態,都是屬於迷茫愚癡的症狀。可想而知,能受益嗎?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說大家看看自己是屬於哪個類型的。 
如果作為一個想發心皈依的信眾,一心求佛來加持,讓自己的未來修行成正果,早日了脫輪回的苦海,但必須要非常虔誠,這樣的心態來祈求是非常受益的。 因為所祈求的目標,完全寄托在佛一個方向,也就是說這種懇求,是對佛的一種虔誠的表現。 
這種表現也分為兩種。 1.對佛的信心十足可以,但絕不允許癡迷。 2.這種虔誠主要的是要學習他的精神理念,這樣求佛的心態是非常好的。 
所以說有所求的心態也並非是錯,關鍵在於發心的目標。 再有,大家也不能誤會,假如自身真正遇到了困惑,懇求佛菩薩的幫助與化解,可以的,也是百分之百的靈驗。 但是方式必須要得當,什麼方式,自己要發出相應的心,做功德才可以。 
我想求一千萬的事情,必須要用百萬的心態來付出才可以,那麼又有人說了,佛,菩薩豈不是有所貪心。 大家誤會了,佛,菩薩他們的內心,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欲望與貪求,他們只是借助此條件,打開我們眾生的心量。 因為佛,菩薩他們了解自然規律,我們的果報由自己的心態所建立的,個人福報的大小,也是根據個人的心量的大小而定。 
也就是說福報是內心的影像,影子的大小完全建立在條件的基礎上,比如說,我的身體的大小,影子自然就會與身體相應。 所以說佛,告訴我們大家,發心是很重要,心量放不開,功德生不起來,自身的困境也是無法化解。 
我再強調一下,千萬不要對佛菩薩的誤會,佛菩薩不要你的財物,是要你們的發心,這個發心必須要真誠。 不是交易,要養成一個自然的狀態。不要強迫,被迫,以交易的方式來所求。這是錯誤的。 換句話說,要想擁有一億的資產,必須要有相應的心量,相應的功德。 
還有的人,今生是擁有了上億的資產,可是呢越來越失敗,自己又找不到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佛說得很清楚。今生受者是,前生做的事,來生受者是,今生做的事。 這就說明我們過去的生中,所積累的福報,今生機緣成熟了,這個果報就隨著展現。 
如果今生的心態,有所迷茫,見利忘義,得意忘形,這種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心態,把自己的福報會逐漸地消耗掉。 猶如,葫蘆本來生長的很好,把它的根部傷害了,這個葫蘆自然就會慢慢地枯萎。 
福報是有積有損,如果不斷地升起大愛慈悲之心,這個福報就會不斷地展現。都是自己的造作,這就是自然規律。 好了,阿彌陀佛,釋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