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道德教育,是從建國理念的高度來加以重視的。《禮記》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領導一個國家的百姓,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一定要明確古人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善良的方面不斷地增長,使他的過失得以挽救。
古代的皇帝要想學習,會請一位經學的博士。“經”,在古代有六經,後來到五經,後來到七經,唐朝明經科考九經,後來有十三經。他會找一個專門研究經典的,比如說研究《易經》的人,給他講一講《易經》,他帶著全體的文武百官共同學習。再找一個講《論語》的人,給他講講《論語》,等等。他們學什麼呢?學的是聖賢經典,所以從上到下的理念高度一致。這樣學了一段時間,能夠沒有效果嗎?
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起到了長善救失的效果嗎?如果學校教育起到了長善救失的效果,當然是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比小學生好才是正常的。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嗎?小學生學的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到了大學生,能夠整理好自己的床鋪,考試不作弊,不偷別人的自行車,已經不錯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人並沒有隨著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德行越提升。現在的大學被稱為高等知識技能的傳習所,做人的教育已經不見了。
(摘自《群書治要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