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321、為什麼古人修行皆能證道,今人修行少見明心?
322、什麼是從初心至究竟之決定實義?
323、為什麼說誠敬是入道不變的原則?
321、為什麼古人修行皆能證道,今人修行少見明心?
歷觀傳記高人,鹹皆視經像如視活佛。其敬畏之跡,雖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極,故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
古人修行,皆能證道,今人修行,少見明心。豈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歷觀傳記高人,鹹皆視經像如視活佛。其敬畏之跡,雖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極,故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觀於二祖立雪,程門立雪,可見矣。今人視佛像如土木,視佛經如故紙。縱有信心,讀誦受持,亦不過供其口頭滑利而已,有何實益之可論也。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願閣下以博學宏詞,提倡佛法時,必須常以此普利一切。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38頁 復濮大凡居士書)
322、什麼是從初心至究竟之決定實義?
向恭敬中求佛法實益,系從初心至究竟之決定實義。故凡見一切信心人,皆須以此意告之。
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滅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滅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全無恭敬,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凡見一切信心人,皆須以此意告之。此系從初心至究竟之決定實義。若當作腐僧迂談,便為自暴自棄,豈特辜負印光,實為辜負自己也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85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323、為什麼說誠敬是入道不變的原則?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
座下勇猛精進,為人所難能。又欲刺血寫經,可謂重法輕身,必得大遂所願矣。雖然,光願座下先專志修念佛三昧。待其有得,然後行此法事。倘最初即行此行,或恐血虧神弱,難為進趣耳。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69頁 復弘一大師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