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世尊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因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略說一下世尊講《普門品》的因緣,當然這不是我能窺探的,只是粗暴地染指一點,各位若想學得真切圓滿,可以參考古大德注釋講解。

  《普門品》是《法華經》的第二十五品,我們千萬不要說第二十五這個位次很特殊,這種說法太附會,不能展現其中實在意義的都是徒勞的。

  釋迦佛五會說法,其中講到《法華經》這是最後一會。

  第一會講法,講的是高山仰止非小乘人得聞的大富貴《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以佛百丈高的報身講的,此一會現在依然未散,佛的報身還在靈鹫山,三千年前滅度的是釋迦佛的應化身。

  這一會講了三七日,粗暴說是二十一天,但究竟說,就是過去七日、現在七日、未來七日,如此的三七日,自然就是沒講完,只可惜我們肉眼凡胎,無法睹見佛陀此時以報身在講的《華嚴經》。

  第二會講法,佛陀找到五比丘為他們宣講四聖谛、十二因緣法,講的《阿含部》,這一講就是十三年,期間成就無量的阿羅漢。

  第三會講法,佛陀為顯示大乘的殊勝境界、開辟小乘修行者的狹小心量,用七年講了方等部,此時佛陀對小乘和大乘是並舉並立的。

  第四會講法,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階段,用了二十二年講的般若部,《金剛經》、《大般若經》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講的。

  在般若部,就是揚大抑小了,敦促小乘阿羅漢要向大乘學習,教阿羅漢發大乘心,所以在經文中看到大阿羅漢這樣的名詞,都是阿羅漢發大乘心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如果佛陀稱呼誰為阿羅漢,就有喝斥的成分在其中了。

  第五會講法,就是法華涅槃部了。

  涅槃的幾部經典都非常短,其中講的最多、耗時最久的就是《法華經》了。說佛講《法華經》講了七八年之多,自然就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二十八品那麼點內容了,因為內容很多,沒辦法都捃錄,所以古德祖師才選取的這二十八品,集成現在我們看得到的《法華經》。

  五會講法的階段鋪陳開來,就很容易看得到世尊的教學重心的轉移:

  第一會只在教大乘菩薩,所以我們看《華嚴經》總會有種雲山霧罩的感覺,因為其中說的境界非常高,比如我常常提的《華嚴經-修慈分》,經文非常短小,可是其中教導的觀法就太深了,定力淺薄、心量狹窄的人真的無法啟用這樣的修法。

  所以,法在,而我們卻不得其利,這就是沒找對入口,沒找到合適自己的內容。《普賢菩薩行願品》、《淨行品》、《地藏經》前的《覺林菩薩偈》都是摘自《華嚴經》。

  但是大眾的根基不都是這樣的,所以佛陀就要轉移教學重心,調整教學手段和方法,教我們從最基礎的認識世界、認識生命開始入手,於是出現了小乘實修中的種種觀法。

  當我們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了,引領我們繼續進入到大乘中,以闊大心量為主,以慈悲心為方便,以菩提心為綱領,引領弟子進入到大乘中來。

  大乘和小乘的立教點有著天地之別,這為佛教發展成現在局面留下了因由。

  大乘講利他,而小乘講的是自利,所以大乘教弟子度人就是度自己,這理論在小乘是說不過去的。

  為了最後彌合這種大小三乘的分別,《法華經》就必然出現,《法華經》講的內容完全拋棄三乘的說法而歸於一佛乘,只是方便說三,實在是沒有三乘的。

  為了方便救度大眾而說有三乘教法,有人天乘、有聲聞緣覺乘、有大乘,可是到《法華經》這裡,三乘也好、五乘也罷,全都要彌合在一起,成為究竟一佛乘。

  所以,《法華經》的本質意義就是要宣講一佛乘的究竟實相。

  《普門品》錄在《法華經》裡,必然要肩負一佛乘的究竟實相,只是這個高度太高了,按六宗歸趣來說《法華經》講的是最難理解、最究竟的部分,古來修行人對《法華經》的推崇也是不惜筆墨,乃至奉為諸經中王,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是老大,是成就為佛的法華。

  講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其中有五千比丘離席而退,這五千是在一萬二千阿羅漢中的,所以粗暴推導離席的五千比丘也都是曾經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了。

  這就太可怕了!

  和《無量壽》很像,在講《無量壽》的時候有一億菩薩因為不信而退轉,這五千阿羅漢不能聽受《法華經》,各位當知,能聽能聞法華,也決定不是小因小緣了。

  經文裡提到一個打井挖水的例子,不管挖了多深,看不到濕土泥就是離水還遠;什麼時候看到濕土了,也就知離水不遠了。

  這個比喻說:

  如果我們學佛而不能聽聞《法華經》,這就是挖水沒見到濕土;聽聞到《法華經》了,就是修行學佛離成佛不遠了,所以能聽能聞法華,各位當思維,不可思議啊!

  經文裡佛陀種種比喻,從“窮子喻”中看得到佛陀的用心,佛陀要把我們都推到成就為佛,這是其他任何宗教都無法匹敵的、真正的大愛和大平等,不因釋迦佛是這個地球佛教的創立人,就說“我教主和你信徒間有鴻溝”,在佛教裡根本不存在這個鴻溝,而且是極力推動每個學佛人都成就為佛。

  不管任何階位的菩薩,在各個道行做的多麼精進、奉行六度萬行多麼堅定,如果沒聽聞《法華經》都是不善行菩薩道。

  所以,各位當知:

  《法華經》就是大乘人的絕對標配,如果你學大乘佛法,所謂修大乘佛法,而不依靠《法華經》,都是沒有好好地落實佛陀的教誨,這事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了。

 

上一篇:印光大師:如何求姻緣?
下一篇: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