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 在修學中不要對佛法的分別,無論是何出身,這個宗,那個派,搞分裂,什麼顯宗,密宗,禅宗等,對此強烈的分別,攻擊誹謗,凡是有此舉的都是屬於盲修瞎練,自以為是。 
這些法門教派,都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的不同的化身,來對不同根性的眾生接引。 有的自作聰明,眾說紛纭,其實這是不對的。每個教派表演的方式各有所不同,所宣說的理念,佛法的教義是絲毫沒有差別。 心生一切法,法為一切心,都達到無有一切心,不需要一切法。 
佛法主要的就是喚醒眾生沉迷的心,所以說不要有所分別,具有分別心的人屬於門外之人。 我們可以說在起修的過程中,要從一門深入可以,但絕不允許對佛法的蔑視與輕慢,及帶有攻擊性的。 
為什麼說一門深入?因為佛法各個門派,講述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們初學者對教理一時弄不懂,身邊又缺少善知識,這時學得過多會造成誤會與邪見,這樣會影響修行的進度。 
比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與《心經》《金剛經》從表層來看,作為初學者就會有所誤會,其實呢都是一回事。 在初學期間,最好要一門深入,同時,必須要在真正的善知識引導下,來進行程序的修行。 
作為老法師講法也不好講,用心良苦,不是說淨空老法師不懂,而是面對眾多迷茫的眾生,講初級的,影響中級的;講高級的,初級的又聽不懂;初級的中級的高級的都同時講,大家有的更弄得蒙頭轉向。 
所以說學習老法師的也好,其他的真正善知識的也好,我們得認真挑選適合自己的,這樣才好。 釋迦牟尼佛,我們的祖師,佛教創世者,他老人家所講述的各個不同的法門及教派也是如此,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確定之後一門深入,直達彼岸。 
作為一個修學者,必須要具足一個廣闊的心量,與虛空無二無別,包羅萬象,這才是一個覺悟者。 因為我們的心,就是虛空,就是大自然,無論是好,壞,對,錯,真,假,都是這同一個母親而生。所以說一個母親所生,就應該包容,團結,愛護,幫助,謙讓,相互支持,這樣才對。 
有的人問了,佛法能給人治病嗎?能。 佛就是一個大醫王,所有的病都能治,為什麼這麼講? 大家要仔細聽,佛發現了宇宙的事實真相,塵世間的萬物,即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這個心而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就是心性本體。《心經》中講的“空”,虛空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以這個空性(能量)為主題,都是它的作用。 千變萬化的不同的事相,它是隨著意識的轉變。人類的身體狀況,及畜生道的眾生也是如此,都是由自己的思想意識所現。 
我們的身體都是自己的心態而創造的,怨恨惱怒,心態造成波動,心態一旦波動,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受到影響。 所以說身體的狀況,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身體狀況良好,說明心態的平穩,心量的廣闊,慈悲。如果身體狀況很差,說明心態的復雜,心量狹小,業習很重。 這顆心態非常關鍵。所以說佛告訴我們大家,調整身體時主要是要以心態為主,境隨心轉。 
是隨著自己心轉,所以說身體狀況的好壞,不是說別人能給我們醫治,是自己改變的自己,自己成就了自己,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心靜一切靜,心動一切動。 佛不是治病,是幫助我們調整心態,為助緣。以後有人說,能給我們治病,一定要敬而遠之。都是自心的迷茫所致。 
好了,阿彌陀佛,希望大家早日覺悟,增長智慧,這樣就會自在快樂,要做好自己的主人才是。 阿彌陀佛,釋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