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金剛經 無得無說分第七(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 第7品下

  無得無說分第七(下)白話文

  三、真理實相色空一如

  經文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法性離一切相狀取著,真理實相非言語聲色可以涵容。離覺悟煩惱二邊,更非色有空無能所分隔的,真理實相,菩提法性是淨穢一如,色空一如。《大方廣寶箧經》說:

  須菩提問:「文殊師利!佛法和煩惱,有什麼差別?”

  文殊師利答:「須菩提!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所謂金色,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

  我們於根塵識和合的世界,一心希求快樂幸福,但是快樂的指標不僅是物欲的滿足和感官的快樂,我們努力耕耘世間金錢、愛情、勢力、地位的田地,卻任由我們內在的心田荒蕪干涸。

  有一天,佛陀來到拘薩羅國的那羅村落。一位名叫婆遮的婆羅門正用犁具在田裡作務,他遙見佛陀安詳走來,暫時放下工作,迎向佛陀說:

  「佛陀!我努力耕耘種植,來換取生活所需,不必向人乞食,佛陀也應該耕種下田,自給自活。”

  佛陀含笑回答:「我時時刻刻都不忘辛勤的耕種。”

  婆羅門諷刺的問佛陀:「我怎麼沒有看見你使用犁、轭、軮、鏟等農具呢?”

  佛陀柔和的回答:「婆遮!我用信心做種子,以善法淨行為良田。使用智慧的犁轭,配上慚愧的車轅。持戒是我的馬鞅,用苦行做灌溉的河水。我的正念是勤於耕耘的農夫,晝夜守護每一寸土地。調和身、口、意三業,肥沃正觀法喜的稻穗。我努力鏟除煩惱的穢草,收獲豐盛的糧食。

  我精進不廢的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令正法良田長成碩大飽滿的稻穗。如此耕耘的人,能收獲清淨三業的道果!如此精進守護良田的人,能夠熄滅三界之火,到達清涼安穩的境界。

  婆遮!世間的人只看到五欲的田地,卻不知五欲是苦、空、無常。辛勤一生滿足欲望,卻忘失了耕耘心田的重要。善於耕田的人,是耘除三毒穢草,得到涅槃的收獲呀!”

  世俗人避苦求樂,卻不知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求神問卜,舉心動亂不已,離真心更遠,意念紛紛總是魔!什麼是人間無上的吉祥和幸福,佛陀在《大吉祥經》提出十修法門。

  一、不要親近愚癡的朋友。

  二、選擇良好的居住環境。

  三、養成規律有序的作息。

  四、避免飲酒逸樂的應酬。

  五、對上恭謹對下要慈愛。

  六、處事忍耐柔和並謙虛。

  七、不為毀譽褒損而動心。

  八、親近寺廟及聽聞佛法。

  九、思惟五欲之樂不久長。

  十、時時正念及修習十善。

  如果人人奉行十修法,不論身在何處,內心都會感覺豐盈喜樂,生活於無愁、無惱、無病、無害的安穩中,這才是人間無上的幸福和吉祥!

  吾人欲覓無上法門,就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一切反求諸己,成佛作祖誰也無法代替你自己。《金剛經》先破後立,先鏟平我們習氣妄相的高牆,向我們裸露光華四射的摩尼心珠。

  我們遭逢的境相,無論是事業的盛衰起落,人情的榮枯冷暖,乃至生死的離合來去等等,如何不被「黑風”吹墮至羅剎鬼國,先得觑破世間虛妄的假相,才能建立冷暖一如、色空一如、生滅一如、榮枯一如的「金剛悉壇”。

  藥山禅師在庭園中打坐,身邊坐了兩位弟子,一位叫雲巖,一位叫道吾。禅師忽然睜開眼,指著一枯一榮的兩棵樹,先對道吾問道:

  「那兩棵樹,你說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道吾回答:「榮的好。”

  藥山禅師再問雲巖:「你說,枯的好,榮的好?”

  雲巖答道:「枯的好。”

  這時,恰好一位侍者經過,藥山禅師又以同樣的問題問:「侍者,你說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侍者答道:「枯者任他枯,榮者任他榮!”

  勘破紅塵俗事的榮枯色空的對待,不思善,不思惡,恁麼時,忘卻思惟比擬的較量,大道全體現前!文偃禅師有首詩: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參禅悟道須是個明眼人,不被金屑、衣珠所遮蔽,不被佛魔所诳惑,離色有空無二邊。就像弦月、半月、滿月的圓缺陰晴諸相,月的本體如如不動,未有明暗增減一分。法、非法、非非法猶如月的陰晴之相,只是月亮少分的顯露,不應取著這生滅諸相,打失了有個如如的菩提明月。

  四、無為法攝三賢十聖

  經文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什麼是「一切賢聖”?指的是大乘三賢十聖菩薩。三賢者謂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薩;十聖者指十地階位的菩薩。三賢還未臻至十聖位,十聖者未到達究竟佛位,亦即大乘菩薩者不能執著這階次地位之相,一著相就不能稱做菩薩。(如第三分經文:「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何謂「無為法”?溥畹大師說:

  以無所作者,故名無為;

  但有一法,即屬有為;

  非無作為,正顯一切俱空之理。

  溥畹大師所說的也就是經文的:「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無得無說,破除事理二障及語言文字的葛籐,佛陀無論是顯說密談,無非要吾人離思惟作用,不要陷入空有的泥沼,引眾生會歸中道,彰顯本性。

  一切賢聖都依無為而修,事相上有三賢十聖前後階次的差別相,但在每個人究竟圓滿的法性上平等無有差別的。如《維摩诘經.佛國品》:「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陀的一音即是究竟的「無為法”,因眾生賢愚利鈍差別,而產生不同悟解的深淺。在《優婆塞戒經》卷一,以三獸渡河,來解說一乘的無為法。

  善男子!如恆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聲聞、緣覺,雖斷煩惱,不斷習氣;如來能拔一切煩惱和習氣根原,故名為佛。

  三獸渡河,跡分深淺,而水無深淺。三鳥飛空(雀、鴿、雁)因為形體力量不同,飛行有遠近差異,但是虛空並無遠近的分際。菩薩賢聖的階位盡然不同,卻依此無為法而修而證,理性上沒有差別,只因眾生妄想習氣不同,而有階次的差別。佛陀方便設立「三賢十聖”,我們不可取著什麼果位,應了徹佛陀無有定法可說。因為「無為法”不落語言文字,不可取、不可說,如此,方能真正「解佛所說義”。

  有一天,白居易向惟寬禅師請益。

  「禅師,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禅,應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漢,在處立名,名雖不一,水性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你為什麼要妄自分別?”

  「既然都沒有分別,那又要怎麼修行?”

  禅師答道:「心本無損傷,為什麼要修行?要明白垢和淨都不可取著動念。”

  白居易疑惑說:「禅師,塵垢必須拂拭,不可起念,又增無明,難道也不能有清淨修行的念頭嗎?”

  禅師回答:「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雖然珍貴,落眼亦成病;烏雲遮住萬裡晴空,白雲也會遮蔽晴空呀!”

  白居易更加不解:「那麼無修無念和凡夫又有什麼不同呢?”

  「凡夫長無明,二乘長執著,離此無明和執著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者近執著,忘即落無明,此為禅的心要,無修而修的無上密教。”

  禅心即無為法,事相有身口意之修為;有三賢十聖地位的證得,如同百川歸於大海,鹹同一味。我們心不昧著經義文字,體會佛陀「有得有說”慈悲假名的安立,從中成就清淨的信心,打開一扇不見不聞,無得無說,處處啼鳥花香的缤紛世界。

 

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獲得觀世音菩薩感應的方式!
下一篇:宣化上人:念佛念得多了,阿彌陀佛就給你注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