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是否應積德行善的說法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纭,有“好人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的說法,也有“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越貨金腰帶”的說法,那麼平時我們倡導的積德行善真的能讓我們變的越來越好嗎?
雖然有些人對於“德”和“善”能帶來好運的看法持有異議,但總體上來說,公眾對於要積德行善的說法還是持肯定態度的。行“德”“善”之事通俗的來說就是讓人行俠仗義、樂於助人,能夠在他人危難需要之際及時伸出援手、雪中送炭。行“德”“善”之事能否帶來好運我們尚不明確,而且很多人也反對以這種功利的心態對待所做的善事,但可以確定的事,對於大多數人都認為也希望積德行善是可以讓人的命運變得越來越好的!
也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或許能給人一絲慰藉。人活於世,靠的是身邊的一種口碑。而口碑就來自於周圍的人對個人的一個基本的價值判斷,在道德的天平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對於基本的“好”還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經常幫助他人,行俠仗義,那麼這個人的在周圍人的口碑肯定差不了,公眾對這個人的基本評價就是“靠譜”。當他人有什麼好的事情,別人肯定會先想到他,助力其事業上的成功。日子久了,在周圍人心中的威望也會逐漸建立起來,而由日常微小的細節堆積起來的信任也會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威望,如此這般,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很多人都會提出疑問,為什麼現實社會中積德行善的人沒有看到好結果,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卻能過的快過潇灑呢?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用道家“天理循環”來解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這個太過籠統,似乎缺乏說服力!前兩天去一個聖地的時候,看到上面一句話“行善不昌必有余殃,殃盡必昌;作惡不殃必有余昌,昌盡必殃”用來解釋這個最合適不過了,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那些作惡之人看似當下過的還不錯,是因為他之前或者前世所積之德尚未完全消耗掉,如果他繼續這種作惡行為遭到報應那也是遲早的事,只不過這個過程或者報應到來的時間點誰也不可知。
如果按照天理循環的思維來看,積德行善必然對自身後世甚至是下一世有積極的作用,作惡多端必然使自身的命運變的越來越差,用漢昭烈帝劉備的話來說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也算是對世人的一句警醒了!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