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生命,真正體現了佛教的大慈大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阿彌陀佛的生命

  第十八願,更是阿彌陀佛的真實生命,是阿彌陀佛所以成為阿彌陀佛的地方。沒有這第十八願,大宇宙當中就沒有大慈大悲救度罪業凡夫的這麼一尊阿彌陀佛的存在,那樣,可以說,宇宙黑暗,我們將永遠陷沒在輪回的大苦惱中。

  別於諸佛

  我們常常聽說「佛佛道同,諸佛平等」,其實這只是一方面。諸佛可以說有平等、有差別。怎麼平等呢?諸佛所證悟的諸法實相完全平等。但是,祂們度眾生的方法、利他的方便,就有差別。阿彌陀佛這尊佛之所以有別於諸佛,就是因為這第十八願。

  大家請翻開《善導大師全集》四百七十九頁,《往生禮贊》,我們來看這一段: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

  這是佛法通途的道理。

  「三身同證」:一切諸佛都圓證法身、報身、化身。

  「悲智果圓」:慈悲、智慧、佛果圓滿。慈悲、智慧圓滿,才得到佛果。

  「亦應無二」:應當沒有差別。

  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

  這是指一個人心中的認識。認識正確不正確?沒有判斷,這是他這樣認為。

  「隨方禮念」:「我隨便禮哪個方向的佛──我未必禮西方阿彌陀佛,我可以禮北方佛啦、南方佛啦……」

  「課稱一佛」:「隨便稱一佛的名號。」

  「亦應得生」:「也應該可以往生吧?」

  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祂們都要偏偏、恰恰贊歎西方阿彌陀佛?勸我們專禮、專念?這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

  彌陀、釋迦、藥師……這一切佛本身所證境界,是平等、是一。

  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

  但是,如果以祂們因地的誓願、修行來說的話,都是有因緣的──別有因緣。

  底下講阿彌陀佛之所以有別於諸佛,十方諸佛之所以偏歎、偏勸我們專禮、專念阿彌陀佛,以求往生:

  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然」是轉折,前面雖然說「所證平等是一」,下面說有差別,因緣不同,度生不同,有差異。差別在哪裡呢?善導大師就拿這第十八願來說明阿彌陀佛跟諸佛的差別。可知這第十八願正是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的地方。

  「深重誓願」:是哪一條願?從下面的解釋就知道是第十八願。

  「光明名號」:光明和名號一起說明。光明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光明,只是表達的角度不一樣。光明是沒有聲音的名號,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所以,我們稱念這句名號,佛光來照。我們打過這樣的比喻(因為世間很難找到貼切的比喻):像雷和電,雷是聲音,電是光明。聲就是光,光就是聲。從聲的角度講,叫做雷──雷聲陣陣;從光的角度講,叫閃電──電光閃爍。雷聲響的時候,閃電就亮了;閃電亮的時候,雷聲就響了。那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從聲音講,就是心口稱念,有聲音的名號;從光明講,就是佛的光明,所以叫「光明名號」。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口中有聲音還是心中有聲音,當下,佛的光明就在這裡。《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佛光遍照十方,救度稱念名號的眾生,所以說「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攝化」就是救度、化導。

  「十方」就是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

  「但使信心求念」:只要你信順,願意往生,願意念佛。

  「但使」是只要,顯明很簡單、很容易。「信心」是信;「求」是願,求願往生;「念」,是行,稱念彌陀名號。

  「信心求念」就是信願行,也就是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那麼,怎樣念佛呢?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這就是具體解釋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一輩子念佛,接觸這個法門,了解彌陀誓願,一信永信,一念永念,畢此一生,不再改變,叫「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

  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因為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緣故,個個能夠容易地往生。也就是第十八願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

  因為阿彌陀佛的深重誓願,眾生念佛,易得往生,所以釋迦佛及十方諸佛勸導我們罪惡生死凡夫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為別異耳」:「別」是不同。前面講「諸佛所證,平等是一」,這裡說阿彌陀佛特別、特異。特別在哪裡?特別在這第十八願。所以,這第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有別於諸佛的地方。

  超於諸佛

  阿彌陀佛因為這第十八願而有別於諸佛,同時超越於諸佛。

  在《無量壽經》裡說:「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那麼,有什麼資格稱為「超世願」呢?因為第十八願。如果把四十八願一一分開,比如第一「國無三惡道願」,如果單獨就這一條願來說,十方諸佛的淨土也沒有三惡道,那這一條願就沒有超過諸佛;第二「不更惡道願」、第三「身皆金色願」等等,其他諸佛也都有同樣的願。但是獨獨這第十八願:造罪凡夫,只要「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這是其他佛所沒有的。被十方諸佛所遺漏的眾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像一張廣大的網,把他們通通收羅起來──這就是超越諸佛的誓願。甚至,因為這第十八願超過諸佛,其它各願也超過諸佛了。為什麼呢?比如,彌陀淨土、諸佛淨土雖然同樣沒有三惡道,但諸佛淨土造罪凡夫不能往生,彌陀淨土因為有這第十八願,凡夫可以去往生,這不是彌陀淨土無三惡道勝過諸佛淨土無三惡道嗎?

  五、佛教真正的大慈大悲

  所以,這第十八願才體現了阿彌陀佛的真生命,也真正體現了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或者說,體現了我們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佛教講的「大慈大悲」,就在這第十八願,因為有了這一願,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我們才能體會到佛法的慈悲。如果拿掉了這第十八願,我們內心裡邊就有恐懼和不安,我們也得不到「大慈大悲」的利益。

  總結一下,第十八願的重要性,略說五點:

  一、第十八願是造罪凡夫的唯一出路。

  二、第十八願是淨土宗的立宗根本。

  三、第十八願是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懷。

  四、第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真實生命。別於諸佛,超於諸佛。

  五、第十八願是佛教真正的大慈大悲。

 

上一篇:財富來自於福報,福報來自於利益別人
下一篇:學佛必知的八項因果定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