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彌陀,身有光明
下面這則故事——“心念彌陀,身有光明”,編在《念佛感應錄》第一集,故事文字很簡短,但是內容很不可思議,令人歡喜贊歎而想念佛。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媪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識一字,瞥爾顧念,尚使鬼敬,況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這則故事摘自明朝末年淨土宗第十祖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
“海昌村民某”就是這個村莊的老百姓,到底是男眾還是女眾,是年輕還是年老,並沒有說,只說有一個人。這個村中有一個老太婆死了,這個老太婆雖然死了,但依然存在。怎麼存在呢?她的神識會附在她的家人身上來講平生事,講這個老太婆所知道而其他人不知道的一些平生的事情,同時講陰府報應的事情,而且講得很詳細。
陰間的報應我們哪能夠知道呢?我們還沒到陰間去啊!又沒有天眼通能夠看到陰間,也沒有天耳通能夠聽到陰間受苦的聲音。如果有陰間的人回來附身說話,我們就能了解陰間的事情。
“家人環而聽之”,家人環繞在四周聽她講平生事,講陰間的報應。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我們所不了解、同時卻跟我們有切身關系的,那就更會好奇,重視這件事,想去了解,所以家人環而聽之。
“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那個人在大眾之中,突然專心念佛。“攝心”就是專心,“攝”,就像《楞嚴經·念佛圓通章》所講的“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攝心的內涵。這裡的攝心表示是專心,不起妄想雜念,因為他還是跟大家在一起,還有看到被附身的人、聽到被附身時所講的話,不過內心卻很虔誠,專心地在念佛。
這個鬼魂當下就贊歎說:“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你如果能夠常常這樣的話,不怕不會成佛。那個人經這麼一問,覺得很訝異,“怎麼這個鬼魂給我這樣高的贊歎?”就問她為什麼這麼說。鬼魂就說了:“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因為你心中念阿彌陀佛的緣故啊!也就是說,只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必定成佛。
“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你怎麼知道呢?”她就回答:“因為我看到你身上有光明。”
其實,一切眾生都有光明,乃至植物都有光明,只是光明各不一樣。善人有善人的光,惡人有惡人的光,當下起什麼樣的念頭就有什麼樣的光。同樣,誦經有誦經的光,持咒有持咒的光,念菩薩有菩薩的光。公案中那個人身上的光是什麼光呢?是佛光。因為他是念阿彌陀佛顯現出來的光明,如果他不念佛的話,就只有他本身心性的光、當下起心動念的光。
“村民不識一字”,蓮池大師就說,這個村民沒有讀過書,是一字不識的鄉下人,表示這個人當然不能讀經,不能深入經藏,所以說“不識一字”。
“瞥爾顧念”,“瞥爾”就是當下、短時間的;“顧念”就是想念、思念、眷念的意思。也就是說,心中短時間專念這句佛號。
“尚使鬼敬”,尚且能夠使這個鬼那樣贊歎、恭敬。
“況久修者乎”,何況已經念佛很久、很多的人呢?不但使鬼敬,天地神明都會來贊歎、恭敬。
“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有什麼樣的功德?功德有多大?我們凡夫不可能想象得來,既然不可能想象得來,當然也贊歎不出來。
這個典故不長,但是對我們念佛人來講,能夠啟發信心、增長智慧而主動地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