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接上上午的課。上午的課講到小乘道的十二因緣,這屬於這部經的奧義當中的一部分。
今天下午我們講第二部分叫“一實道”。這個“一實道”,實在的“實”,佛在《妙法蓮華經》上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經典。“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就是說,佛之所以出現於世,只是讓一切有緣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說,佛之所以能夠弘法是讓一切眾生最終成佛,這是佛的“出世本懷”。
“出世本懷”是啥意思?佛成佛以後,再來應化度和他有緣的眾生的,最終目的是讓一切眾生成佛。即便是這樣,佛才開始講經的時候,根據不同的眾生的根基的不同,講了很多不同的法,其中有咱們以前講過人天乘的法,第二是小乘的法,第三是大乘的法,佛講經講了這麼多。
人天乘的法,這裡邊分兩類:一個是人的,一個是天的;小乘的法又分兩類:一個是聲聞的,一個是緣覺的;大乘的法又分兩類:一個是波羅密乘的;一個是金剛乘。這個在這裡簡單一解釋,這個以前都有講過。
佛所有的法就講了這些,為什麼講這些?就是因為佛對不同根基的人講了不同的法,我們在這裡講到這個“一乘道、一實道”的時候,我們提到《妙法蓮華經》上說的是“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為什麼《妙法蓮華經》上有這句話,而佛講的經有這麼多呢?
這個人天乘、人乘的這種是什麼?三皈五戒和中品十善。這個人乘的是什麼呢?如果有人能夠持三皈五戒,行中品十善的話,他會得人身。三皈五戒是佛講的法,十善也是佛講的法。
如果有的人,他只是想三皈五戒,沒有再去進步,而且他只是做中品的十善,中品的十善大家都知道,不殺、不盜、不YIN,這是身的;
口的四種: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倚語;
意的是三種:不貪、不嗔、不癡。
這十種善,行中品的十善,就等於說,他做的這一些是不算太少,但也不算太多,用我們的土語就是這樣講,不算太少也不算太多。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護童子,忏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