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其實也是佛陀在說自己的本地風光,衪符合於華嚴一真法界的境界。
佛為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是佛的見、佛的願、佛的行、佛的種種功德力所造就的世界。眾生若能乘願往生,就能一生成辦道業。
為了眾生能融入佛的願海,佛菩薩以各種善巧方便顯示諸法實相。六道之中,從天堂到地獄,都是業力變現的,是假相。像天人,雖然享受著天福,卻還是避免不了壞苦的逼迫。而業力流轉中的眾生並不知道真相,這就需要佛菩薩來“顯示真實之際”。
這可以說是最難的工作。讓眾生破迷開悟,見到並安住於自己的佛性,不僅要有如來辯才之智,還要能熟悉眾生的思維方式,明白眾生的價值觀念,清楚眾生的表達方法,要同於眾生的言音去開導他、化度他。
諸佛菩薩雖以各種化現救度眾生,卻不會被萬物束縛、被境界迷惑,這也就是修行中常說的一句話:“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佛菩薩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心心念念只是為了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 “作不請之友”
佛菩薩度生就像媽媽照顧孩子,不需要孩子要求,就會不失時機給予關心和愛護。佛菩薩以自己的功德承擔眾生的業力,正如同《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所說,“替與減負,或全與負”。
度眾生是菩薩的事業。對於正在修菩薩道的行者,做這項事業除了要有承擔眾生重業的勇力,還要不斷加強自己的修行。那麼,菩薩行事業到底是有為的還是無為的?
一方面,領悟自己的佛性,知道佛性的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這是菩薩的無為;另一方面,精習法藏,增益自己,常使不絕,這是菩薩的有為。
所以,菩薩是悲智雙運,“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以各種方便將真實之利惠及眾生。
那麼,眾生為什麼覺得跟菩薩親密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呢?
因為我們輪回得不亦樂乎。
摘自2018年9月《佛說無量壽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