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諸位同學,大家好。
近期,我們要組織一個放生活動。關於放生大家要知道,何為放生?

就是借助這外在的放生,這個條件來進行,培養自己的內心慈悲之生。
既然如此,在放生的過程中,要用讓一切的眾生得安樂這個心來進行造作,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眾生,願大家一切吉祥如意,早日發心皈依三寶,發菩提心,證無上道。

這樣的發心,你們所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需要再畫蛇添足,把功德回向給兒子孫子,丈夫妻子等等,沒有必要。
另外,放生發心的目的就是為了家人吉祥,兒子,孫子吉祥等等這種狹小的心量,自私自利的心量,即使所得的功德也不會大的。
啥時候能改變,斷除自私自利的心呢。這種的心即使做了,也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

大家要知道無論做任何的事項,不在於多與少,關鍵在於發心,真正的功德無量是無所求,無所得,這是菩薩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吉祥。這是真正的功德無量。
所以說功德是不求自得,如果有所求,這個所得的性質變成了有量。

雖然是有因有果,但是心若是有所求,屬於福德,不屬於功德。有所求也可以,我希望眾親不要用自私自利的心求好嗎?
這種狹小的發心,所得到的果報也是螢火之光,所以說發心很重要,發心的心量越大越好。發多大的心,就會有相應的果報。

關於,什麼是福德與功德的區分。福德是有為法,功德屬於無為法。
當年禅宗初祖達摩祖師,來到我們東土(中國),梁武帝就接見了祖師,向祖師問到,說:朕(皇帝)建造塔廟,十裡一寺,五裡一庵,供養僧人無數,你說我有何功德呀?
祖師回答說,無功無德。當時皇帝心裡很不愉快。為什麼這樣說呢?

就是說明在發心的過程中,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態的方式,是有所求的心,還是無所求的心。
如果是有所求,這個性質就變成了福德,有量,有限的。如果無所求的心,這個所得是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量。
這個功德是指內心的境界,而不是說對影像的獲取。影像就是指塵世間的所有的一切萬事萬物。

其實大家要明了,我們發心做任何事情,不求自得,只要發心,無論是善,還是惡,只要一發心造作,果報自然就會形成的,不需要故意再單獨考慮果報如何,如影隨形。
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要努力做,果報自然現。

發心布施做功德,也要具足智慧,否則會適得其反。
比如,用情執的心;情執,是分別心,是狹小的心,歪曲的心,自私自利的心,無明的心。這是我父母,妻子,丈夫,兒孫,這個是我的朋友,等等,感情用事。這是錯誤的。
用聖義菩提心:就是慈悲心,是智慧的心,平等的心,覺悟的心,清淨的心,成就的心。所以說這個發心非常重要。

所以說大家發心做功德,不光是為了培養福報,貪圖影像,最主要的是為了修行,了脫六道生死輪回,回歸於本來的自我。
好了,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