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94 本願之體即是稱名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稱我名號”略信示行

  稱我名號——略信示行,以明“本願之體”即是“稱名念佛”。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多,本次講義只是引用善導大師的三段本願取意文來解釋第十八願。第一段是: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疏·玄義分》)

  第二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念法門》)

  第三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往生禮贊》)

  不管是第一段的“稱我名號”也好,還是第二段的“稱我名字”也好,意思都是一樣的。

  第十八願願文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粗看善導大師這三段本願取意文,似乎對“至心信樂”四個字沒有解釋,尤其是在第二段《觀念法門》的取意文中,以“稱我名字”來代替“至心信樂”,並將“欲生我國”解釋為“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解釋為“下至十聲”。這裡為什麼略掉“至心信樂”,直接以“稱我名字”來解釋呢?將“至心信樂”這個“信”省略,以“行”來顯示,這就是“略信示行”。信,就是信這句名號,信“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這是“略信示行”的含義。同時也顯明第十八願的核心本體就是稱名念佛。如前面曾講的“三心在於信稱名必生,故大師不舉三心,唯舉稱名,以顯信相,並示願體”,“以顯信相”就是顯示所信的內容是信“稱我名字”,所以,信的相貌就是“稱我名字”。

  如果善導大師沒有舉出“稱我名字”,恐怕後人就會模糊,不曉得“信”到底是信什麼,因為所信若不同的話,所行也就不同;如今善導大師直接舉出所行的內容,這樣,信的對象就很明確。

  若就第十八願的願文來說,並沒有“稱我名字”這句,雖然有“乃至十念”之文,可是後來的人對“十念”解釋也各自不同,未必解釋為“稱名”。不過,以《無量壽經》幾段重要的經文來看,就能很明顯地顯示第十八願中的“念”是指稱名,不是指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也不是其他的十念、六念、三念,也不是念十方諸佛、菩薩、咒語,而是指專一地稱念彌陀佛名。

  譬如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七願“諸佛稱名願”就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這裡就有“咨嗟、稱名”。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發願要使十方諸佛都一致地、主動地稱揚贊歎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給十方眾生來聽聞、信受,之後一向專稱這句彌陀佛名,來脫離三界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獲得一生成佛的利益。

  十方諸佛既然咨嗟稱名來引導眾生,那十方諸佛也必然以身作則,所以,第十七願的“稱我名者”,既可以解釋為十方諸佛都稱揚贊歎阿彌陀佛,同時也可以解釋為十方諸佛也都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好像父母要引導小孩,自己也必須做出榜樣。

  第十七願也好,四十八願的其他願也好,如果有一願不能成就,阿彌陀佛就不能成佛;阿彌陀佛既然已經成佛了,表示第十七願的功能已經成就了,所以必定能夠兌現;既然能夠兌現,豈不顯示:現在不只阿彌陀佛在西方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說稱名一法,十方諸佛也都在十方世界一致地在說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往生之法。因此,第十七願的內涵,也是要十方眾生稱念彌陀佛名。

  又如“第十八願成就偈”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這裡也有名號。雖然說“聞名”,不過聞名只是初步,目的是讓十方眾生聽聞到這句名號之後就一向專稱,以這句彌陀名號作為他的生命、作為他的本命元辰,行住坐臥,時處諸緣,日日夜夜都稱念這句名號,完全領納名號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來脫離三界輪回,往生極樂世界。

  “皆悉到彼國”,不管是出家、在家,善人、惡人,男女老幼,任何眾生都能到極樂世界,而且自自然然地、不假功用地進入一生補處的不退轉果位。所以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尤其是整部《無量壽經》的結論,也就是“流通文”,更是獨舉稱名的無上功德。流通文言: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段流通文獨舉彌陀洪名,眾生歡喜踴躍地稱名,當下即已獲得真實之利,即已獲得無上功德。所以,也是在顯示第十八願稱念彌陀佛名絕對真實的利益。

  整部《無量壽經》在說什麼?在說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所以,昙鸾大師於《往生論注》就說“《無量壽經》以名號為體”。在彌陀來講就是名號,在眾生來講就是稱念彌陀名號。

  另外,《無量壽經》下卷“三輩文”中,三輩共同一致地也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三輩涵蓋九品,涵蓋九九八十一品,也就是涵蓋所有眾生。因為上、中、下根機各自不同,有出家,有在家;有出家發菩提心廣修功德的,有雖不能出家但卻一樣發菩提心廣修功德的,也有不能出家、不能廣修功德的。可是,不管上輩還是中輩、下輩,不管他根機如何,要往生極樂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所謂“一向”,就是不兼含其他,顯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正因,其他不是正因。也就是說,其他的都能夠增減,甚至連一個都沒有也沒關系,但是一向專念彌陀佛名卻不能沒有。

  由這幾段重要的經文就可以知道:第十八願所講的“十念”,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就是稱名念佛。

  再就《觀經》跟《阿彌陀經》來講,《觀經》的歸趣是什麼呢?也是“持名念佛”。《觀經》流通分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很明確地看出,世尊的付囑是“持名”,不是“觀像”;不是十三觀的觀,而是持念彌陀佛名的持名,當然也不是三福九品。所以,就《觀經》來講也是持名。

  《阿彌陀經》的宗旨更是唯一無二,獨顯“執持名號”。經中很明確而簡要不繁地顯示“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除了“執持名號”,以其他法門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通通是少善根少福德。

  所以,無論《大經》《觀經》還是《小經》,其核心、根本都是稱名,也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因此,善導大師就“略信示行”,以經解經而說“稱我名字”。

 

上一篇:人品也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
下一篇:海濤法師:你照顧自己超過照顧對方,這是男女之間,夫妻之間很大的忌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