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太上感應篇心得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第18集
2010/9/3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我們昨天講到,「念佛方能消宿業」,要趕緊消業障。業障消除,心淨佛土淨,趕緊把這個功課辦好。而受報是有原因的,業根在哪裡,業因在哪?一念迷惑,起貪瞋癡了。所以「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往生就是忏悔的人、就是積功累德的人。而且我們無明的這些煩惱,遇到這些五欲六塵的境緣就被它拉走了,因為沒有定慧,就隨波逐流、顛倒妄想、無業不造。所以這個是生死的根本。為什麼修行一直強調「息滅貪瞋癡」?這是根本的業根,業力的根源所在。所以想到這生死事大,鐵漢很強壯的人也很無奈,他也沒辦法。所以佛祖才廣運慈悲,悲憫我們在六道輪轉的苦難。《無量壽經》這一段就是這個味道,「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讓我們懂得判斷人生的真相。所以教我們學道,然後找回本來面目、回歸本性。所以我們一定要趁著眼睛明亮、身體矯捷強健的時候趕緊用功,能做個清淨解脫的人。「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佛要趕緊念,經要趕緊讀,趕緊聽經、明理,該放下的趕緊放下,做個清涼漢,臨命終的時候就自在,得大受用、去來自由。
《無量壽經》說的,「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對佛的教誨不懷疑,「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就是貪瞋癡這些愛欲拔掉,「杜眾惡緣」把貪瞋癡慢疑這些根本煩惱拔掉。造惡的根源就是意業。那再習氣放下不會被境轉了,提起的都是六度十願、真誠慈悲,「游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把當生成佛的道理,把斷惡修善、轉迷為悟的道理告訴有緣的人,把當生成佛的道理告訴他人,這叫「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勸人成佛的方法。所以諸位同仁,什麼時候加入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俱樂部?不是往生才加入,現在都放下了,心同阿彌陀佛,願同阿彌陀佛,解同阿彌陀佛,行同阿彌陀佛,就是實質上加入俱樂部了,所以說「佛說此人真善友」。一個人能強健時候修善,清淨解脫、生死自在,這叫大丈夫,這叫大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對治習氣,不做習氣的奴隸是大英雄。
另外一篇,是我們熟悉的蓮池大師給我們的叮咛:勸我們要提起對死的警覺性,要趕緊修行。「君不見東家婦」,東邊那個婦女看起來壯得像頭虎,因為懷孕,「腹孕常將年月數」,懷胎十月算算算,終於要生產了。昨天晚上還靠在自己家的門前,今天就已經命歸黃土,死於難產,這在古代很多。「又不見西家子」,西邊的人家那個兒子,「猛如龍」,年輕人很壯,「黃昏飽飯睡正濃」,黃昏剛吃完飯,吃得很飽就去睡覺。「游魂一去不復返」,就沒睡醒,「五更命已屬閻翁」,閻羅王,他命已經歸閻羅王管。
目前的人尚且如此,「遠地他方」,死去的人又有多少?而且我們細細的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了解一下,這幾年已經又去了多少人?觀察這些現象,真是死生無常,才相信紫陽山人寫的一首詩(這是道家的一個高人。所以我們從《感應篇匯編》就看出來,以前儒道釋是互相學習),他的言語非常真切,不欺騙我們(昨天就念的這首詩)。昨天還看到這個人騎著馬,今天已經躺在棺材裡面。聰明的人不要再胡塗了,不要再虛度光陰了,不要再讓生命墮落了,鑽到馬的腹裡面就是變成馬子了,也不要入了牛胎,更不要入了地獄,那就更心酸了。若還要得人身,就像東海撈針一樣的困難。所以紫陽山人作這首歌,他是真正悲切勸我們要趕緊修行。紫陽山人說,他「眼中滴滴流鮮血」。我們讀《無量壽經》都有這種感覺,釋迦牟尼佛那個悲切,我們應該要能體會得到。「苦勸世人作急修,回頭猛醒須自決」,須自己好好下個決心。真的肯下決心了,佛菩薩、鬼神都會護持、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