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海大和尚:轉化負能量,培養健康人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修是把這種負能量轉化,不是把它弄得沒有,不可能沒有。你只能通過禅修轉化、調節、理順它,這樣一個經過轉化、調節而理順了的人格,就是一個健康的人。

  ——明海大和尚

  本文選自明海大和尚《無門關夜話》。

  我們這次給居士發了一份問卷,其中一個問題問:“到這裡禅修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還沒來得及看問卷的反饋,我相信如果用這個問題問大家,恐怕答案會有很多,也許有幾種答案會經常被說出來:

  為什麼要禅修呢?是要明心見性、要了生脫死、要成佛。這些想法都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此時此地面對我們這一期的人生、我們每個人所面臨的因緣,我覺得禅修還應該有更加具體的目標。

  這個具體的目標,就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你回答為什麼來禅修,如果你說,我想通過禅修解決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回答更好一些。

  每個人的問題因人而異。有的人的問題接觸到了生從何處來、死到哪裡去,接觸到什麼是自己的本來面目、真正的自我。

  但是我相信恐怕有更多的人,還沒有接觸到這裡。雖然如此,但是生死大事、明心見性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非常具體,實際上就是我剛才講的,每個人有自己的問題,所以禅修要從充滿一個人身心的問題這個實際情況出發。事實上就是要明心見性、要成佛,在修行的路途中你也繞不開自己的實際問題。

  這些實際問題可能是我們性格的一種偏執,是我們某一種頑固不化的習性,是我們內心深處萦繞不解的一個心結,是我們內心難以放下的一個後悔,是我們內心關於未來不能放下的一個擔憂、焦慮,甚至是我們一些非常具體的習慣,所以禅修就是要從這些實際出發,這些實際就是佛教講的那個“我執”、煩惱掛礙的具體體現。

  所以我們禅修要有正確的觀念。如果你僅僅是感覺到坐在那裡很舒服,在靜坐的時候,忘掉了人間的苦惱、紅塵的麻煩,這種心態應該說是一個逃避的心態。因為你不能老坐在那裡,你還要睜眼,還要下地,居士們還要回家,還要面對現實。面對現實的時候,怎樣心無掛礙、沒有煩惱,怎樣以智慧生活,這個是我們的目標。

  所以禅修不可以繞開每個人的實際問題,不可以當成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也不可以簡單地把它當成練一種功夫——通過練這種功夫,你覺得你比別人更了不起,更能贏得別人的尊敬,這更加錯誤。

  不管是禅修還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開刀,要把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打破。這些觀念是什麼呢?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觀念的前提是接受這個“我”再說別的,所以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會說“反正我就是這個脾氣,我就是這個毛病”……意思是我這個毛病、脾氣是不能變的,這個是前提,別的都要在這個前提上說,所以才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樣的話嘛!

  這個是世間法的觀點,在禅修裡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變你脾氣,改變你這個毛病,就是要把你這個人來一個顛覆、革命,禅修是這個,佛法的修行也是這個。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禅修恰恰是佛法修行裡最核心的,用這樣的力量才可以真正地改變我們,把我們自己顛覆掉。

  所以當我們深入地靜坐,有時心中會出現一些問題,生起煩惱,我覺得生起煩惱正是你解決煩惱的機會,這些問題出現正好是我們修正自己的時候。我們掌握這種方法、理念正是要向禅修中出現的問題下手。

  深入地透視我們內心的這些問題,就會發現我們生活是非常執著的,一路走來有很多掛礙、落下了很多陰影、有很多坑洞。實際上所有這些問題——傷疤、坑洞、陰影,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負能量。禅修是把這種負能量轉化,不是把它弄得沒有,不可能沒有。你只能通過禅修轉化、調節、理順它,這樣一個經過轉化、調節而理順了的人格,就是一個健康的人。

  可能有的人會問:你說通過禅修來改變自己的性格,那我們要有一個參照啊,以誰為參照?我們在生活中一些性格的形成,乃至一些毛病、習氣的形成,確實也是有參照物的。有生活環境、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有自己的父母、家庭、師長的行為模式,社會上灌輸給我們的英雄豪傑等的人格做參照物,我們正是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才成了現在這樣的一個人。

  現在你說要把自己這個性格脾氣用佛法來改,怎麼改啊?以什麼為參照呢?以釋迦牟尼佛為參照。你說釋迦牟尼佛我沒見過,我怎麼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只是看到書上說:佛,覺者,覺悟的人。釋迦牟尼佛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我們可以從佛經裡了解釋迦牟尼佛的偉大人格;

  釋迦牟尼佛我們沒有見過,但是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師父——這一條很重要,你是見過你師父的,你師父有師父,師父有師父……上溯,就到釋迦牟尼佛了,所以這個能量、電流就接上了。

  我們從很多高僧大德身上可以領略到,我們可以想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再通過佛經的學習,我們就更加能夠了解他那種大智慧,那種光明,沒有掛礙,那種慈悲心,善巧方便,那種暢達……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看看自己的問題,每個人包括我在內,都有很多偏向。比如我們喜歡一類人,討厭一個人,這就跟慈悲心不符合,不平等嘛,對吧?還有,比如我們一個人獨處沒有問題,跟別人合作就有問題了,在一個團隊中就有問題了,這就是你的問題,釋迦牟尼佛不會這樣。

  還有的人在集體和團隊中可以,一個人獨處不行,待不住,耐不住寂寞,這同樣是問題。有的人特別忍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強,有的人特別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自尊心過強、過於敏感,有的人又根本聽不進別人建議,又太封閉……

  種種這些性格上的偏執,我們要跟佛陀的人格比較一下,那簡直沒法比。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都接引過什麼樣的人,他教化的人,從國王、商人、出家人,到乞丐、妓女、平民、強盜,多了去了,釋迦牟尼佛回答的提問無奇不有,五花八門,這些都是我們的參照。

  在一個禅七之後,當我們心能靜下來的時候,我們要進一步地反求諸己,在你有一定的定力之後,要在內心深處進行深入地挖掘。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上一篇:明海大和尚:禅修的核心,觀察和思惟
下一篇:戒色是你事業成敗的關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