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願名——念佛往生願
願名——“念佛往生願”。
這一節法然上人特別就第十八願願名的確定,來顯明宗義,顯明淨土宗的宗旨。第十八願願名的確立,關系到我們這一宗的宗旨、方法與目標,所以非常重要。
“題名”是總括一篇大意,顯示內容的核心;而每一願每一願的“願名”也是如此,一般講“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名正言順的話,那麼顧名思義,只要看它的名稱,當下就一目了然,可以體會它核心的內容。可見願名的確立非常重要。
接下來這一節,我先念一遍:
法然《選擇集》“第三本願章”言(《法然上人全集》33頁):
但善導與諸師,其意不同,諸師之釋別雲“十念往生願”,善導獨總雲“念佛往生願”。諸師別雲“十念往生願”者,其意即不周也。所以然者?上捨一形,下捨一念故也。善導總言“念佛往生願”者,其意即周也。所以然者?上取一形,下取一念故也。
這一節也有三段:一總標,二別出,三評決周否。評決周否也就是評判、決定周不周全。
第一總標。“但善導與諸師,其意不同”,這兩句話是總標。一開始就直接說明善導大師與其他法師對第十八願願名的命名是不一樣的。
這裡用“諸師”兩個字,顯明法然上人與善導大師的同一風格。善導大師《觀經疏·玄義分》有很多地方都用“諸師”,因為善導大師撰寫《觀經疏》就是為了糾正當時諸師的錯誤之處,善導大師泛泛地說“諸師”,而不明確指出是誰。法然上人這裡也用“諸師”,也沒有明確指出是誰。不過,法然上人所講的“諸師”跟善導大師《玄義分》所講的“諸師”,所指的對象是不同的。善導大師所說的“諸師”是指隋唐時代淨影寺的慧遠大師以及嘉祥寺的吉藏大師、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而法然上人所講的“諸師”是指唐朝時代的懷感、法位、玄一,以及日本的智光、真圓、慈惠等。所以,雖同以“諸師”二字行文,但所指的對象是不一樣的。
第二別出。“諸師之釋別雲‘十念往生願’”,其他法師都說第十八願是“十念往生願”。“善導獨總雲‘念佛往生願’”,只有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總雲“念佛往生願”。“十念往生願”和“念佛往生願”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意義上的差別卻很大,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第三評決周否。“諸師別雲‘十念往生願’者,其意即不周也。所以然者?上捨一形,下捨一念故也”,“十念往生願”就願名來看,只取十念,局限於十念,沒有上包一形、下包一念,十一及以上、九及以下都被漏掉了,所以在意義上不周全,會被人誤解只要念十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了,“十一念及以上就多余,只念九念,少了一念,也不行”,就會有這種誤解。“善導總言‘念佛往生願’者,其意即周也。所以然者?上取一形,下取一念故也”,善導大師總的來講,對第十八願解釋為“念佛往生願”,不局限於一念或者十念的數目,不局限於念佛的多少,顯示一多不定的“乃至”之義,概括了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所以,善導大師這種“念佛往生願”的解釋意義最為周全。